饿着肚子开始创业,公司成独角兽,31岁身家25亿
2017-07-23 湾区城市群
前段时间,看了一段张旭豪的采访,当主持人问他与王兴最大的区别的时候,张旭豪从容的回答,他已经是好几次创业了,我才是第一次。
第一次创业就成功,在国内并不不多见,大学生创业就成功更是少见。张旭豪跟他的饿了么一路走来确实不容易。从最初的默默无闻,为了支持团队发展,张旭豪只能带着饿了么到处参加创业大赛赢取奖金维持,到拿到融资之后,在美团与阿里巴巴等巨头的夹缝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说起饿了么的诞生,颇耐人寻味。2009年在上海交大就读研究生的张旭豪在宿舍玩游戏的时候想订一份外卖,但是电话订餐的落后模式,让他察觉到餐厅信息化这个市场空间。2009年4月饿了么诞生在了上海交大的宿舍,张旭豪和他的几个伙伴康嘉,汪渊,叶峰、曹文学全都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
因为一次饿肚子,张旭豪创造了之后8年内国内O2O领域最大的公司之一。那一年还没有O2O的概念,但是张旭豪已经进入了这个行业。
最初的创业是快乐而又艰辛的,大家并肩奋战,尽情挥洒青春的激情,却也有碰壁、资金缺乏时的困惑。"饿了么"团队刚开始时承包过一家餐饮店的外卖业务,用来熟悉"行情"。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张旭豪几乎连续几个月每天只睡四到五个小时,经常亲自"披挂上阵"送外卖,狂风暴雨也从不间断。
后来的采访中,饿了么的创始团队多次提到,多年他们的创业这一尝试,并许多人看不起。在2009年一群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不好好学习,去创业送外卖,天天跟学校附近的餐厅老板混在一起,确实让人觉得不着调。
当时这一不着调的创业,如今已经创造出了一家估值45亿美金的独角兽公司,而且饿了么还在发展壮大,未来的空间几乎不敢想象。
你很难想象,这样的一家公司,最开始确实靠这班大学生一份一份外卖送出来的。
当时的校园外卖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用春天的韭菜来比喻一点不为过——一茬一茬地冒出来,又毫不留情地很快被现实剪掉。大部分创业者都来自大学校园,因为就是自己的生活,太容易感觉到这个需求。同时这又是一个门槛低的事,谁都可以做起来。但大部分都在未扩张到另一个校区之前死掉,少数扩张到多校却从未延展到其他城市。
饿了么是头一个。在一个失败率如此之高的领域,它也有很大可能成为又一个冒出来没多久就死掉的公司,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饿了么诞生于失败之中。它最开始的形态是电话接单+订单配送:他们搜集餐馆菜单,用户打电话来订餐,他们去跟餐馆下单,然后取餐送到用户手里,在这过程中从餐馆那里拿抽成。这个模式挺管用,打电话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一开始自己送,很快就雇了十几个人来送,但随着订单越来越多,这个模式就崩溃了。
当时的状况是这样的:中午高峰期时电话接不过来,于是用户不高兴;外送员多了难管理,用户也不高兴;全部现金交易每天算账就算到半夜发现还不对……总之,这样行不通。
就像磕苹果电脑一样,张旭豪不会因为这个就放弃,他决定换一个方向——专心做好下单、接单这个环节,并且要用网站来接单。
这时候“饿了么”才真正诞生。
2011 年饿了么的两位创始人研究生毕业,并且拿到来自金沙江创投的 A 轮投资,打算从单校区扩张到多校区,进而扩张到其他城市。2012 年,经纬中国领投了饿了么的 B 轮投资。这时候的饿了么已经距离成立走过了3年时间,饿了么用了3年的时间才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并把这一模式从上海交大带到全国。
从2008年两个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宿舍里萌生想法,创办一家解决外卖问题的公司开始,他们面对的就是层出不穷的竞争对手,比如早年同在交大校园创业的外卖公司小叶子当家,比如后来他们在各个城市遇到的本地外卖服务公司。但竞争的升级是从2013年才开始的,真正惨烈的竞争则从2014年开始。
2014年的8月却是一个惊魂时刻。美团与百度等巨头的加入,让外卖这个细分市场一时间烽烟四起。在那个时候,许多创业公司都选择巨头站队,像UC这样的超级APP都不得不委身于阿里巴巴。只是一家创业公司的饿了么应该如何面对这个市场呢?
2014年2月份时,在一次会议上,张旭豪称必须要加快步伐了,因为竞争对手们都在蠢蠢欲动。闵婕回忆说:“当时说我们年底要开到20个城市。”事实上,2014年底时,饿了么进入的城市超过200个。
“我们之前得到的信息是,美团在各个城市的市场份额与我们差的比较远。但是,那份数据显示,它在高校的市场份额离我们不远了。”罗宇龙说。高校正是饿了么赖以起家的市场。而且,这还是一份非常详实的数据。他把这份数据发到了公司高管群中。那时已经过了晚上十点,但是看到数据之后,张旭豪提议召集大家晚上十二点在他的办公室内开会。
改变的核心是两个字:补贴。或者说,烧钱。在这一轮的互联网公司竞争中,金钱就像能源,通过不断补给燃料,这些公司的增长速度才能更快。
接下来的两天两夜,张旭豪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除了短暂的休息之外,唯一的工作就是大喊大叫,做他最擅长的事情:扮演一个态度强硬的老板。
“市场份额才是第一!不要管成本!只要市场份额!”张旭豪和他的团队商议出的向城市经理们传递压力的方式。
这件事从根本上改变了饿了么的战略,直接引发之后的大规模扩张,从当时的几十个城市短时间扩张到200多个,员工人数也迅速膨胀到近万人。
战场已经不一样了。2015年是资本集中砸向O2O的一年,也是手握流量资源的巨头集中入局的一年。李彦宏允诺给糯米200亿元,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合资60亿元,将淘点点和支付宝线下团队合并,重启口碑网。美团在融资7亿美元之后继续加码对餐饮外卖的投入。饿了么则身处腾讯、大众点评、京东这一矩阵中。
2015年1月27日,“饿了么”宣布获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3.5亿美元。8月,饿了么获华联股份9000万美元增资。8月28日,饿了么获6.3亿美元F轮融资,创全球外卖行业最高纪录。
几轮融资让张旭豪跟他的饿了么弹药充足,几轮PK下来,饿了么依然保持着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
我们现在还很难判断饿了么能否成为最终赢家。美团网创始人兼CEO王兴说,谁先上市谁就输了。张旭豪同意这一观点。与输赢、上市相比,他最为关注的是,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能否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饿了么在未来大众一日三餐中到底能占几餐。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张旭豪最喜欢的可能不是创业,而是篮球。高中就读体校的时候,他就是篮球队长,还曾带领球队拿到过上海市的冠军。直到现在张旭豪依然保持每周打一场篮球的习惯,可能也是因为对于篮球的热爱,才让张旭豪身上养成了这种不服输的精神。8年的创业也让张旭豪积累大量的财富,如今他已经是胡润创业财富榜上的常客,身家已经达到了25亿人民币了。
“只要你能不断进步、不断追求卓越,你的核心竞争力就一直会有。”张旭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