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大湾区

大亚湾 活力魅力三湾区 面朝大海幸福来

2018-03-30 湾区城市群

21.jpg

  大亚湾澳头。大亚湾要全力打造活力、魅力、幸福“三个湾区”。

  县区活力

  活力、魅力、幸福“三个湾区”,这是大亚湾区给自己未来的“自画像”和目标愿景。

  活力、魅力、幸福“三个湾区”,这句话内涵深远。活力凸显高质量发展,魅力彰显了宜居宜业宜游,幸福 则 是 最 终“ 注解”———“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前的大亚湾,正在通过创新激发城市活力,全力打造活力、魅力、幸福“三个湾区”,高质量推进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惠州建设绿色现代化山水城市贡献新力量。

  大项目聚集全球高端创新资源

  2017年10月2日,位于大亚湾石化工业区的中国海油惠炼二期22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一次性试车成功,产出符合欧V I标准的优质油品。

  东风本田一体化二期项目投资17亿元,占地约11万平方米,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35亿元。项目2017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2018年11月建成,也将带动汽车零部件等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

  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的建设,推动了大亚湾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区43宗重点产业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8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总额(81.3亿元)的109.5%。

  大项目、大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大亚湾区整体经济活力的提升,更多的创新资源往大亚湾聚集。目前,大亚湾区已有5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长江学者、4名港科大教授,在大亚湾区创办企业进行科研成果产业化。

  高层次人才汇聚带来的信息流,更是加速了大亚湾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截至2017年12月,科创园新增在孵企业25家,新毕业孵化企业23家,累计毕业孵化企业54家;引进8宗孵化项目和1宗加速项目,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创业团队4个,新增毕业企业12家,5家企业获新认定为国家高企。

  更多的中小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全区工商新增企业登记数量为6237个,同比2012-2014年增长239 .3%;个体工商户新增数量为7066个,同比2012-2014年增长159%。

  优服务聚集创新人才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弭永利教授,是大亚湾区引进的首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014年,他携“离子液体的开发与生产项目”落户大亚湾科创园,如今,他和他的团队研发出的离子液体已问世并将进军市场。

  “大亚湾地理位置优越,又离香港非常近,交通便利,还能给我们提供石化上下游产业的支持。”弭永利说,大亚湾是天造地设的创业摇篮。

  值得一提的是,从考察到决定落户,再到完成两家公司的注册,弭永利仅用了9天时间,这得益于该区为他开启登记注册审批“绿色通道”。

  与此同时,优化服务的平台不断搭建完善,人才与创新的激励政策频密出台。如打造一站式的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和服务可以“一条龙”搞掂;大亚湾科技创新园升格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级精细化工专业孵化器;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获国家CN A S检测资质认证;金百泽“云创工场”获评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而为创新创业人才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优质高效“保姆式”服务和“一门式”服务,从科研经费、创业扶持、特殊津贴、住房补贴、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对高层次人才给予全方位优惠,成为大亚湾创新创业氛围更具吸引力的因素之一。

  城市提质聚“人气”“幸福感”

  “从大亚湾的十里银滩到深圳西部,47公里的距离,乘坐公交车跨区只需要2块钱。不仅如此,厦深高铁捷运化之后,我们上下班往返更方便。”居民张先生说,他是个“双城族”,工作在深圳,但家在大亚湾。

  近年来,为全面对标深圳,大亚湾加快推进与深圳的同城对接。三年打通一条对接深圳主通道,进一步敞开了对接深圳的通道,有效承接深圳辐射带动,拉动了产业和城市加快发展;与深圳7公里城市交界线平均每500米就有一条道路互联互通,城际轨道——— 深圳地铁16号线和14号线及其延长线都将与大亚湾紧密对接。适时提出建设临深片区“1+N”创新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构想,开启全面对标深圳的新里程;进一步优化“招商图谱”,抬高门槛精准招商,已成功引进100多家深圳创新企业和先进技术落户集聚区。

  随着大亚湾和深圳同城化的推进,大亚湾的“人气”更旺了。自去年10月大亚湾万达广场正式开业,成周边居民喜爱的购物娱乐新去处,居民消费也“节节高”。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亿元,增长14%,增速排县区第一。

  “这几年,大亚湾给我的印象,是配套越来越完善、城市越来越漂亮了。”经常穿梭于新加坡和大亚湾的刘洪均博士坦言,全国文明城市——— 惠州和作为世界城市典范的新加坡,相似的地方越来越多。

  同时,大亚湾区紧锣密鼓完成淡澳河沿河景观工程、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板嶂岭公园、虎头山公园一期、南蛇岭公园升级改造、石化区北部山体生态屏障工作,正在推进建设区主要道路亮化、美化、绿化提升工程和坪山河沿河两岸景观工程、虎头山公园二期、儿童公园以及大亚湾黄金海岸公共泳场及海滨栈道工程建设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黄金海岸公共泳场试运营,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创建4A景区以及旅游厕所的改造,旅游配套不断完善的大亚湾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2017年,该区共接待游客247万人次,比增23%;实现旅游总收入10.69亿元,比增25%,实现经济社会效益53.45亿元。

  ●商户活力:

  2015年至2017年12月,全区工商新增企业登记数量6237个,个体工商户新增数量7066个,比2012- 2014年分别增长239 .3%和159%。

  ●招商活力:

  仅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约3.93亿美元,已成为全市利用外资强度最大、水平最高的区域。当前,大亚湾区吸引和汇聚外商投资企业339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1.3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及行业领先企业实际利用外资约44 .7亿美元。

  ●产业活力:

  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初步建设,临深片区“1+N”创新产业集聚区已成功引进100多家深圳创新企业和先进技术落户。大亚湾每平方公里G D P约为1.72亿元,企业利润规模首次突破140亿元大关,总量排县区第一。

  ●交通活力:

  三年打通一条对接深圳的主通道;与深圳7公里城市交界线平均每500米就有一条道路互联互通;未来,城际轨道——— 深圳地铁16号线和14号线及其延长线都将与大亚湾紧密对接。

  ●创新活力:

  大亚湾科技创新园升格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5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长江学者、4名港科大教授;金百泽云创工场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成功入围2017年度广东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至2017年底,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共59家,增长63 .9%。

  ●消费活力:

  2 0 17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 .8亿元,增长14%,增速排县区第一。

  ●营商活力

  打造一站式的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和服务可以“一条龙”搞掂。为创新创业人才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优质高效“保姆式”服务和“一门式”服务。

  ●生态活力

  2016年,大亚湾区森林覆盖率44 .39%,建成区绿化率39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平方米。2018年,实现具备条件的社区(村)公园全覆盖。

  2017年以来,大亚湾区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比例在95 .9%至99 .5%之间。

  2017年,空气质量居惠州各县区第二位。

  采写:南都记者 蔡雯

  摄影:南都记者 田飞

  南都制图:何欣

相关:大亚湾 湾区
来源: 南方都市报数字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