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教育

全面二孩实施逾两年!惠州学前教育准备好了吗?

2018-01-25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80125115444.png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入园难、入园贵”成为社会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

“二孩政策放开了,学前教育也要加快发展。”“建议对条件较好的民办园进行扶持或逐步‘收编’。”……在日前进行的惠州市两会上,学前教育引起了不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的关注。

●南方日报记者 黄珊

1 现状

2017年底在园幼儿达22.45万人

近年来,惠州市学前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695所,其中公办(含公办性质)幼儿园153所、民办幼儿园542所;全市学前三年在园儿童22.45万人,教职工25641人。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2015年10月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2016年至2017年是生育高峰,到2019年至2020年,这批儿童刚好到了入学年龄,在园人数增幅估计将达到7%至10%。据测算,2020年,全市在园幼儿数估计达28万左右。这意味着未来3年,每年新增学位需求近2万个,每年需新建幼儿园60所以上。

2 建议

将学前教育用地纳入全市教育用地规划

市人大代表、惠城区教育局局长林初明分析说,目前市区教育用地规划是基于户籍人口规划的,主要用于公办学校和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民办幼儿园办学用地尚未纳入政府教育用地统筹规划中,民办幼儿园举办者很难获得教育用地,只能通过购买或租用非教育用地开办幼儿园。但是,幼儿园校舍审批在消防验收方面的规定,又将不少工业建筑、村民自建住宅拒之门外。发展学前教育,首先面临着用地规划上的问题。

他与余丽敏、刘国花等市人大代表建议,将学前教育用地纳入全市教育用地规划,专门出台《学前教育用地规划》,按照与公办学校同等原则,以划拨等方式解决民办幼儿园办学用地。同时,结合惠州市实际,允许在达到安全和开办条件的前提下,利用非教育用地、工业用房、集体用房等场地开办民办幼儿园。

惠州市政协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毛少琼也建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将幼儿园布局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保证幼儿园的规模、数量与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相适应,同时综合考虑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周边环境、服务半径等因素,对新办幼儿园进行科学合理布点,重点增加市区中心区学前教育学位。

多举措缩小公办民办幼儿园收费差距

2017年4月开始,惠州市民办幼儿园收费放开,由市场进行调节,造成地方政府难以引导幼儿园合理收费,这与大力发展公益普惠性幼儿园的要求存在较大矛盾。

林初明指出,目前惠州市大部分幼儿园受场地租金、人工成本、地域学位需求等诸多因素影响调高收费,引发群众较多利益诉求。

此前,人大常委会学前教育调研报告也指出,近几年民办幼儿园因办学成本上涨,保教费涨幅明显提高,而公办园保教费却仍停留在较低水平,致使公办园收费低、师资好、质量高,与民办园收费高、队伍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形成明显对比,但公办幼儿园学位稀缺,不能满足大部分群众需求,这也容易导致社会矛盾。

针对收费问题,林初明建议推行幼儿园等级收费,规范收费行为。一方面,制定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市发改、教育、财政等部门应对高、中、低档民办幼儿园进行等级评估定位,根据幼儿园的评估等级、本地物价水平和平均家庭承受能力,进行价格成本监审,面向社会公开制定的不同档次收费上限标准。民办幼儿园在每学期开学前向发改和教育部门报备收费项目、标准,杜绝乱收费。另一方面,建议市发改部门核定公办幼儿园的办学成本,建立政府与家长合理分担机制,提高公办园的收费,缩小公办园与民办园收费的差距,减少入园矛盾。

“建立公益普惠性幼儿园财政补助机制。”毛少琼等委员建议,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拨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300元(具体标准由各县区确定)。对在公益普惠性幼儿园从教、有教师资格证的非在编教师,在同一幼儿园连续工作3年、5年、8年以上的,每月分别补助300元、500元、800元(补助经费由市、县区财政按3:7比例承担)。

市政协委员吴国强建议,对条件较好的民办园进行扶持或逐步“收编”,使其升级成优质幼儿园。适当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资金投入,采取保障建设用地、减免相关税费、减免闲置校舍使用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支持更多的民办园向普惠园方向发展,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给群众提供多样化选择。

此外,记者了解到,为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期盼,《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各地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列入财政预算,落实财政经费保障,按照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的要求,建立起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构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体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放幼儿教师从教津贴。

加强对学前教育师资建设的统筹协调

“近年来,相关负面新闻多,导致家长对幼儿教师缺乏信任,让很多幼儿教师对幼教行业失去信心。”吴国强指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民办幼儿园不断涌现,数量远多于公办幼儿园,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学前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民办幼儿园自身的性质特点决定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瓶颈。

他认为民办师资发展的“瓶颈”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薄弱。民办园教师入职门槛低,流动性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幼教知识系统学习和相关业务培训,专业化水平低,导致保教水平低下,保姆式教学、小学化倾向严重。二是教师进修培训学习机会少。民办园教师接受再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一些政府部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比赛、教学研讨、师资培训等,在民办园都备受冷落。由于经费紧张、人员紧张,再加上没有多少针对性和连贯性的适宜培训内容,所以民办园很少派教师外出学习,且民办园教师流动性大,投资创办者认为花钱培训得不偿失。三是教师待遇和保障不足。民办园性质是私人投资,投资大且负担重,许多民办园出于利益考虑,会尽可能的降低教师待遇,导致民办园教师与公办园教师相比待遇偏低,社会劳动保障不足,教师缺乏安全感,转岗或跳槽也就在所难免。四是民办幼儿园得不到政府财政的必要扶植,得不到入园幼儿必需的生均教育经费财政补贴,使得民办幼儿园办园水平差距大,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前景的民办幼儿园相对较少,使得公办、民办幼儿教师的待遇明显有区别,影响了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稳定,影响幼儿教育质量提升。

吴国强建议,政府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各级教育部门要将对民办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当地师资培训计划,有计划地对民办学前教师进行培训。公办幼儿园要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采取对口帮扶措施,定期选派骨干教师进入有潜力的民办幼儿支教,民办幼儿园选派人员到公立幼儿园跟班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民办幼儿园的保教水平和管理水平。实施“名园长名师”工程,拨出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教育部门要积极组织各种教研活动,通过教学基本功比武,优秀保育员评选,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教坛中坚评比,特级教师评定等形式,有计划地选拔、培养一批优秀园长和幼儿教师,逐步形成一支优秀的幼儿教师队伍。

毛少琼建议,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确保到2018年,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达80%,到2020年,基本实现幼儿园教师全员持证上岗。建立教师师德师风个人档案和专项检查制度,市、县区教育局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对幼儿园年检、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的重要依据。

■声音

政协委员唐尤超:

鼓励社区或企业建设合格托育机构

政协委员唐尤超建议,通过预留教育用地、盘活原有或闲置房舍,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保证其规模、数量与城镇发展和人口增长相适应。将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纳入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尤其是在城镇新建小区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幼儿园。鼓励社区或企业建设合格的托育机构,解决公办机构投入不足的问题。

■他山之石

各地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力度

据悉,广州市设立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为集体办园、国有企业办园、事业单位办园每人每学年400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每人每学年300元。同时设立幼儿园生均设备费补助,集体办幼儿园每人每学年1000元,其他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每人每学年700元。

佛山市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2015年和2016年的标准为每生每年400元、700元,2017年不低于1000元。同时,对补助符合条件的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在职在岗教职工发放从教津贴,2017年人均每月不少于400元,并将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别提升到700元和1000元。

东莞市对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补助,基本补助标准为每班每年0.6万元,教师达标奖补为每班每年1万元。

深圳市对在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从教3年以上的教师按每个月100、200、300元递增发放从教津贴。

相关:二孩 学前教育
作者:黄珊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