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科院院长王珺谈佛山创新方向:建共性技术研究机构
2017-12-18 湾区城市群
“佛山要实现创新型升级,有3个主要条件,区域内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氛围、有创新的人力资本、有与全世界创新源头的社会关系和人际网络。”知名学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日前接受南方日报专访,就当前佛山面临的经济形势以及未来发展进行分析。
他认为,大量技术创新产生在产业集群中,建议佛山引入以技术创新中心为主的各种中介性技术组织,分享产业共性技术,并建立共性技术研究创新机构,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基础研究开发服务。
王珺。南方日报 戴嘉信 摄
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一直是全国关注的火热话题。在这个充满遐想空间的区域里,王珺认为,佛山的发展离不开港澳,无论是发展先进制造业,还是发展金融后台,都需要和港澳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
他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背景下,佛山要携手广州共同发展。“当前广州正在进行大量的制造创新研发工作,新研发需要落地实验,而佛山有雄厚的制造基础,能够帮助广州地区完成这一环节。”
构建新生产方式
搭上新技术快车
佛山为何能有持续发展的力量?王珺认为,这是由于佛山有压力、能力、机遇和潜力。
首先,佛山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王珺引用世界主要国家单位劳动成本数据进行说明。他认为,佛山制造生产效率还不够高,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正是有差距,佛山有了发展的压力和追赶的目标。
比如说,在1990年,佛山乃至广东省内投资4.5元就可以挣一块钱,到了2015年,投资5.5元才能挣到一块钱。每挣一块钱所需的投资越少,一定程度上说明效率越高,“佛山制造要不断提高其生产效率。”
能力则指地方生产基础和产业结构情况。王珺认为,当前佛山已整体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要利用先发优势,在制造业更成熟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近年来佛山掀起了一股海外并购热潮,众多民营企业用资本买技术、品牌,也展示出佛山企业强大的实力和对转型升级的渴望。
在王珺看来,佛山机遇就是国家正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比如之前佛山善于抓住中国经济转型的机会,成为了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他说,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佛山企业要尽快思考如何通过构建新生产方式和新产业链,搭上新技术的快车。
“产业链的发展是从最终产品入手的。”王珺举例说,家具行业中,企业生产家具需要模具,在发展之初,模具大多从意大利、德国进口。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发现这些模具设备并不复杂,便开始切入模具设备的研究,取代进口产品。模具的生产又需要更为复杂的机器来实现,于是产业链便实现了逐层的升级。
王珺认为,产业链升级已经在佛山出现,比如乐从卖家具、龙江生产家具、伦教负责木工机械的生产,它们依靠产品内在产业链的联系,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专业产品区。“这些都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由市场的力量推动的。”
“研究佛山发展历史,会发现佛山最大的成功在于把握了国家发展战略。”王珺认为,国家政策的调整中蕴含着大量机会,比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谁能够做好相应的配套和服务,谁就能赢得市场。“只要佛山能够抓住这些变化中的机遇,它的发展就会更加迅猛。”
此外,佛山还要把握好市场发展的潜力。“市场潜力就是人均收入乘以人口规模,即GDP总量。广阔的国内市场,是佛山企业推出创新产品的强大后盾。”王珺说。
提高研发投入
强化技术创新网络
佛山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王珺认为,佛山在全球制造业信心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咬定”制造业不放松,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走这条路,也符合佛山经济发展的实际。
王珺分析,广东省内大量中小企业生产能力基本形成于上世纪80—90年代。20多年过去,随着技术发展,企业也必须要进行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技术更新改造是经济发展新周期的开始。在转型升级中,只有从技术设备更新入手,才能增强中小企业爬坡越坎的能力。”
他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用30年时间进入工业4.0阶段,佛山可能只要10年时间。因此,佛山制造的发展要站在全球视野上看,同步推进工业3.0和工业4.0,尽快赶上发达国家步伐。
在此背景下,佛山急需提升创新能力。“从发展动力来看,创新驱动是继投资驱动之后,实现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王珺分析,世界上许多发达经济体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后,都将经济增长的动力寄望于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他举例说,从1992年到2012年的10年间,日本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9%上升至3.3%,韩国从1.9%提高至3.7%,以色列从3%提高到4.4%。而佛山的目标是到2018年提升至2.8%。“创新升级是最高级的产业升级路径,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发展的共识。”他说。
“再比如,美国新泽西州是世界的医药产业中心,但它没有多少医药制造业,而主要是依托医药研究机构不断创造出新药,然后带动周边的相关产业链条发展,这就是创新推动。”王珺说。
在他看来,佛山要实现创新型升级,有3个主要条件。第一是区域内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氛围;其次是有创新的人力资本,虽然佛山已经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仍有进一步加强的空间;第三是有与全世界创新源头的社会关系和人际网络,佛山可以用好丰富的华侨资源。
另外,创新是一种社会集体努力。“虽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并不能因此将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动归结为企业行为,企业只是创新网络中的主体之一。”王珺认为,之所以有大量技术创新产生在产业集群中,是因为产业集群中技术模仿和扩散的交易费用低,技术外溢效应明显,信息共享以及相互竞争所带来的创新动机更强。
王珺建议,佛山要积极引入以技术创新中心为主的各种中介性技术组织,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有效的设计,同时建立共性技术研究创新机构,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基础研究开发服务。
发挥自身优势
借力湾区资源加速升级
除了依靠自身力量,佛山还可借助外部力量实现经济的加速转型升级。“佛山的发展离不开港澳。”王珺认为,毗邻港澳是佛山最重要的区位优势之一。改革开放之初,正是由于借力港澳,佛山经济才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快,佛山无论是发展先进制造业,还是发展金融后台,都需要和港澳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
在王珺看来,佛山不仅是传统制造业的基地,还是先进制造与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地,其实力不仅是珠三角城市群中的佼佼者,在粤港澳大湾区中也有相当的地位。其中,佛山与广州两地合作交流历史悠久、程度深,未来更要携手抱团走下去。
王珺举例说,当前广州正在进行大量的制造创新研发工作,新研发需要落地实验,而佛山有雄厚的制造基础,能够帮助广州地区完成这一环节。
“尽管佛山本地也有不少研发中心,但研发最大的特点是要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上,没有交流联系,研发的速度和质量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广佛两地也需要共同建设研发网络。”他认为,佛山先进制造能力强,是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只有继续发挥这一领域的优势,才能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占有一席之地。
事实上,广佛两地自2009年签署同城发展的协议后,其发展动向一直备受外界关注。今年,广佛两地更进一步提出以“广佛同心”姿态联手打造“超级城市”,共同参与全球竞争,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全球产业要素配置。
对此,王珺认为,广佛两地在产业发展上应该形成分工错位。以第三产业的布局为例,他认为,广佛两地的人口集聚程度、规模和密度都有较大的差别,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运输成本的降低,佛山并不一定要坚持建设与广州同质的大型商贸中心,而可以将目光投向更多个性化、体验式的三产当中,比如建设游泳馆、体育馆、健康医疗中心等。“未来两地还将继续在资源流动中形成更具特色的分工。”
城市之间合作交流的加速,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城市内部的联合发展。今年9月,佛山召开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透露要在粤港澳大湾区格局中,争当区域系统创新的“主角”。随后,为了更好对接广深创新资源,佛山提出集中整合禅城奇槎、南海三山、顺德北部片区等约93平方公里的范围,打造高端创新集聚区。
“佛山内部区域联合的动力,来源于其渴望得到更大范围的开放。过去佛山五区之间的联系不够多,但在新机会面前,联合将使得佛山迸发出更大的力量。”王珺说。
■观点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佛山企业要尽快思考如何通过构建新生产模式和新产业链,搭上新技术的快车。目前,产业链升级已经在佛山出现,比如乐从卖家具、龙江生产家具、伦教负责木工机械的生产,它们依靠产品内在产业链的联系,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专业产品区。
◎研究佛山发展历史,会发现佛山最大的成功在于把握了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政策的调整中蕴含着大量机会,比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谁能够做好相应的配套和服务,谁就能赢得市场。
◎佛山在全球制造业信心普遍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咬定”制造业不放松,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走这条路,也是符合佛山经济发展的实际。其中,技术更新改造是经济发展新周期的开始。在转型升级中,只有从技术设备更新入手,才能增强中小企业爬坡越坎的能力。
◎毗邻港澳是佛山最重要的区位优势之一。改革开放之初,正是由于借力港澳,佛山经济才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快,佛山无论是发展先进制造业,还是发展金融后台,都需要和港澳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
◎当前广州正在进行大量的制造创新研发工作,新研发需要落地实验,而佛山有雄厚的制造基础,能够帮助广州地区完成这一环节。尽管佛山本地也有不少研发中心,但研发最大的特点是要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上,没有交流联系,研发的速度和质量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广佛两地也需要共同建设研发网络。
——广东省社科院院长王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