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深圳市坪山区聚集融合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

2017-09-25 湾区城市群

1.png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大背景,生物医药产业可以怎样融合聚集向着国际化发展?

  9月22日,“2017深圳·坪山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峰会”在深圳市坪山区举行,峰会汇聚了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7名院士以及行业内专家学者、各界精英的前沿智慧,深入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中的创新思路,进而加速生物医学工程跨界融合、超前布局,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

  近年来,深圳的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产值保持年均15%的速度快速发展。而在坪山区,生物医药已经成为了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全国首批深圳唯一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有超过120家生物医药企业入驻。

  近几年,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保持了30%以上的年均增速。今年1—8月,坪山全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了80%以上,呈现出逐年攀升、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院士项目落地坪山生物医药产业保持30%以上年均增速

  9月22日,“2017深圳·坪山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峰会”在坪山举行,包括美国工程院、医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图·洛朗森,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德岳,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学敏,美国工程院院士孙勇奎,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赵晓斌,法国国家技术科学院院士韩忠朝共7名院士,以及一批著名专家学者等嘉宾出席参加峰会。

  此次峰会,坪山区人民政府分别与加图·洛朗森再生工程与转化医学(深圳)研究院、美中生物医学和制药专业协会、台湾健康生医产业协会、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引资、技术和项目引进、企业对接。此外,还有10个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团队,带来了下一代多肽抗生素的研发、基于外泌体的肿瘤精准检测技术、关节软骨再生研发与产业化等项目的现场路演。

  近年来,深圳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产值保持年均15%的速度快速发展。2016年,深圳的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拥有生物产业领域各类创新载体325家,其中国家级创新载体22家,高端生物医学工程、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细胞治疗等技术跻身世界前沿。

  而在坪山区,生物医药已经成为了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全国首批深圳唯一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基地内现有生物医药企业超过120家。

  近年来,落户坪山的赛诺菲巴斯德、微芯生物等一批生物医药行业领军企业逐步壮大,孙勇奎院士、戴宏杰院士、吴奇院士等领衔的世界级创新团队相继落户,再生工程与转化医学深圳研究院、布鲁斯博伊特勒遗传研究诺贝尔奖实验室、中国基因测序技术与产业联盟、广东医疗器械质检所坪山检验中心等科研院所与公共技术平台不断集聚,科技和产业创新的生态链日益完善。

  经过多年的积累,坪山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相继进入了爆发期。近几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保持了30%以上的年均增速。今年1—8月,坪山全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了80%以上,呈现出逐年攀升、蓬勃向上的良好发展势头。

  集聚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对标国际顶尖水平发展

  “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是当今世界最有活力的新兴产业,是全球未来产业竞争的热点领域。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高度重视发展生物、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希望坪山充分利用好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这一平台,以国际化的视野和高度将坪山打造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和产业高端项目企业人才团队的聚集地。”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虎善在峰会致辞中说。

  “未来,我们将围绕‘科技+产业’,将坪山高新区打造成立足深圳、融入湾区、面向国际的升级版高科技园区,对于坪山高新园区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而言,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坪山区委书记吕玉印表示,“未来坪山将不懈努力地为前来坪山创新创业的生物医药团队、项目搭建良好的平台,优化政策、做好服务。”

  当前,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产业链引领功能,更要进一步增强向外的经济辐射能力。

  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如何在湾区经济发展中实现跨越式增长,让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成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的领先者?这是摆在坪山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一个考题。

  其实,这次峰会已经不是坪山首次举行国际性生物医药产业峰会,多年来,借助国际化视野平台的搭建,坪山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越来越被外界所认知。

  “坪山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上,一开始就植入了国际化的视野,搭建平台让国内外更多的顶尖前沿生物医药技术可以落户坪山。”坪山区长陶永欣说。

  当前,位于坪山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对国际创新资源吸引为大大增强的新发展趋势。这些国际一流的创业创新团队之所以青睐坪山,除了生物医药产业的聚集度高,形成有效的组团效应之外,坪山也出台了企业从孵化到融资到壮大的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政策、人才上推进企业的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资本、人才和足够多的病例支撑,而深圳,就是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城市。”一名与会的嘉宾表示,“深圳有很多有经验的投资机构,可以在生物医药产业上进行投资;深圳还有一流的大学,能够为人才储备提供保障;同时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有很多一流的医院,也能够为生物医药的科研提供很多有效的数据。”

  峰会上,华因康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盛司潼作为嘉宾主持,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健、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德岳、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学敏、美国工程院院士孙勇奎、联合国项目事务署高级官员/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项目主任陈初晴等专家一起,共同探讨了“粤港澳湾区大背景下生物医药投资发展机遇与路径”。

  生物“黑科技”将这样改变未来生活

  50多个创业创新项目、接近100家投资机构和生物医药公司汇聚坪山。在“2017深圳·坪山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峰会”上,不仅有生物医药产业上的主题演讲和高端论坛,主办方还举办了项目路演对接会,为50多个创业创新项目提供了与投资机构的对接机会,并现场提供了10个项目的路演展示。

  在路演现场,主办方还设置了洽谈区与政策解读区,不少路演团队在展示完其创新项目后,便来到洽谈区与投资机构进行下一步对接,以期项目能落地坪山。

  “超级细菌MRSA”有了杀手

  2015年,一则广州地铁检出超级细菌的新闻让不少人感到恐慌。超级细菌,是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它们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恶果,是细菌进化史上的顽强赢家。超级细菌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它的杀伤力,而在于其“无药可治”的抗药性。

  超级细菌给全世界都带来了挑战,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人类最大的威胁之一”。英国抗药性研究组织的报告显示,若不采取行动,预计到2050年时,将会有10亿人口死于超级细菌感染,相当于每三秒就会有一人死亡。对于ICU重症患者、严重创伤烧伤患者、糖尿病患者、外壳手术患者、极低体重新生儿等这些感染的高危人群来说,超级细菌更是恐怖的存在。

  如今,这一“人类最大的威胁之一”的防治抗体有望在深圳坪山被研发出来。在坪山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峰会的路演现场,一个由“孔雀计划”团队带来的路演项目引起了现场众多投资者的注意,根据该团队负责人朱庆介绍,目前其团队开发出了针对超级细菌MRSA的抗体,该抗体能有效促进宿主的条理性吞噬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形成,达到有效治疗MRSA感染的目的,目前该类抗体已经处于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实验阶段。其未来生产产品集中在改善超级细菌MRSA感染预后,防止复发感染和预防住院病人感染上。

  目前,该项目已经在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专利独家使用权和自主知识产权。

  脑中风有望研发出疗效4倍于现用药的新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会面临脑卒中的风险,也就是日常所说的中风。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6》,在我国,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中风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得了中风,不但给患者本人、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不幸。

  路演现场,由中国药科大学庞涛博士带来的“1.1类抗脑缺血新药戊辛替胺的开发”项目或许会为广大的脑中风患者带来福音。据介绍,其研发的新药是对目前市场上两种主要治疗脑卒中药物的合成再创新,在药物的效用、安全性上都得到了提升,其减少脑梗死体积活性是上市药物丁苯酞的4倍,并能促进脑缺血后长期神经功能恢复,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

  第二代多肽抗生素研发取得突破发展

  来自深圳的林笃安博士带来了其在抗生素研发上的创新项目。2017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授粉抗生素耐药“重点病原体”清单。一旦“超级细菌”感染爆发,很有可能现有的抗生素将无效果,造成无药可用的境地,因此不停的开发新型的抗生素和人类的公共健康息息相关,在严格限制抗生素滥用的同时,抗生素的研发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据林笃安博士介绍,其团队的创新项目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效的多肽合成技术,这门多肽合成技术将大大加快多肽类药物的合成和研发,该技术已经申请到美国和中国的专利。目前该团队正致力于研发达托霉素、多粘菌素、德国多个多肽类抗生素的第二代药物,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关节软骨或可诱导再生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热爱运动健身,但不科学的运动方式,使得不少运动者的关节产生了严重损伤。由海归博士李鉴墨带来的关节软骨再生技术或许能为这个群体送去好消息。

  李鉴墨团队主要研发的是一种创新性的以胶原蛋白为主要成分的第三类胶原软骨新生载体,以及配合使用的相应的手术技术。目前,这项产品为国内首创,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其主要是利用胶原蛋白诱导软骨再生来实现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对比现有的软骨修复治疗手段,胶原蛋白诱导软骨形成术有着技术的升级,使得无论是手术的效果还是手术创伤,都将比原来的得到优化。

  在2017年3月,这一项目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创新医疗特别审批程序批准,成为获得特别审批的国内唯一的再生医学类医疗器械,国内唯一的软骨再生医疗器械。

  再生工程与转化医学(深圳)研究院落户坪山

  “骨骼再生”将成为现实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深圳,我感觉深圳是一个很友好很绿色低碳的城市,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决心很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也很大,这里的市场也很广阔。”在“2017深圳·坪山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峰会”上,美国工程院、医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图·洛朗森谈起了对深圳的印象。

  这次峰会,加图·洛朗森院士团队不仅带来了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演讲,还与坪山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再生工程与转化医学(深圳)研究院”合作框架协议书,将自己的最新研究带到深圳。

  据悉,以加图·洛朗森院士为首的30多名高新技术人才的科研团队,以再生工程为研究方向,目的是利用再生细胞和干细胞领域的最新技术,促进肌肉、韧带与骨骼的再生。

  再生工程与转化医学(深圳)研究院落户坪山后,加图·洛朗森院士团队每年将不少于2个月的时间在坪山工作,促进再生技术从实验室走到临床。

  加图·洛朗森院士表示,每年他都会碰到几百上千例肌肉手术,因为很多人一旦拉伤了肌肉,在严重的情况下,肌肉没办法再进行正常的运转,从此就变成了残疾。在科研团队的研究下,在再生细胞和干细胞领域,活的细胞可以进行重新的编程和应用,能够让受伤组织恢复它曾经的功能。

  此前,科研人员曾用韧带受伤的兔子做过实验,移植前和三个月后,损伤韧带被很好地替换掉了,新生韧带不仅恢复得非常好、细胞密度非常高,而且小动物运动起来没有受到行动能力的限制。

  加图·洛朗森院士的骨再生技术,获得了国际医学奖,该奖项被誉为美国医学界的奥斯卡。“再生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发展能带来无数的变革潜力,通过将再生科学与其他科学的串联,构成一个医学上新的整合,比如跟物理学、发育生物学等其他临床移植技术进行融合,通过再生工程和融合工程,未来人类身体任何组织的损伤都可以通过再生科学予以解决。”加图·洛朗森院士说。

相关:深圳市 粤港澳大湾区 生物医药产业
作者:南方日报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