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惠州将依托科交会 建大湾区创新成果转化高地

2017-09-18 湾区城市群

1.png

近日,总部位于惠州仲恺高新区的TCL集团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分别围绕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技术研发领域开展全面合作。百里之外的大亚湾开发区,近年来已引进弭永利、陈国华、温维佳、高福荣等4名香港科技大学专家进行科技成果转化……

  这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惠州通过与海内外知名高校衔接合作,加速接轨全球前沿先进技术并推动产业化应用的一个缩影。

  8月,惠州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更具创新特质的智造高地,迈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同时,惠州将以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为依托,建设中国(华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成果转化高地。

  多措并举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是惠州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体现。回到今年5月,广东省科技厅与惠州签约共建“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示范区”。这意味着,惠州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将进入新阶段。

  省科技厅副厅长刘炜此前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潼湖生态智慧区为核心,共建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示范区,是在我省全力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背景下提出的,目的是为广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国际化的产业基础“灌溉”出成果转化沃土

  今年6月,在惠州举办的首届中国科交会上,高校和企业之间签约696个成果转化项目,签约金额达39.9亿元。其中,惠州企业签了456个项目,金额达24.87亿元,分别占总数的66%和62%。这不仅反映出当前成果转化供需旺盛,而且反映了惠州成为成果转化的沃土。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惠州拥有扎实的电子信息和石化产业基础,为科技成果在惠州转化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在仲恺高新区,正在建设的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将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模组工厂。这是惠州延伸产业链,改变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魂、没面子”局面的真实写照。

  近几年,惠州在芯方面引进展讯通信智能终端芯片、佰维存储芯片等项目;在“魂”(软件)方面,引进SAP、文思海辉、软通动力等多个软件开发、应用及培训项目;在“面子”(面板)方面,信利AMOLED一期项目和旭硝子显示玻璃项目已投产,加上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全产业链发展蓄势待发……

  目前,惠州逐步形成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支柱,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等产业组成的“2+2+N”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州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3500亿元。而石化产业也正在精细化发展,加快迈向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以平板显示为例,伯恩光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玻璃面板生产商,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是苹果和三星公司玻璃面板最大供应商,全球约1/3的手机玻璃屏幕来自这里。信利AMOLED面板项目主要研发、生产及销售AMOLED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模组及相关产品,将解决惠州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产品配套问题。旭硝子显示玻璃项目建设液晶显示器用玻璃基板原板生产线,处于平板显示产业的最上游,将进一步完善惠州、深圳及周边城市的TFT-LCD产业链。

  国际化的产业基础,一方面可为相关联的技术成果在惠州实现产业化提供技术和市场的依托;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娴熟的产业工人,以及配套的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还需要较大的土地空间。在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毗邻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大国际化大都市,土地面积占整个珠三角的1/5,开发强度仅为9%左右,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断承接来自香港、深圳等地的创新资源外溢。

  研发机构“扎堆”落户瞄准高精尖领域

  正因为成果转化土壤肥沃,惠州近年来吸引研发机构“扎堆”落户。

  科交会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与惠州签约共建“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中国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总部大楼,承载中国高校科技成果大数据中心、全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珠三角企业家创新俱乐部等功能。同时,将设立高校联合创新研究院,引进一批高水准的大学科研院所入驻。

  目前,惠州依托潼湖生态智慧区正打造“广东硅谷”,中科新能源研究院等10多家研发机构已入驻,将带来一批先进技术成果、高端人才,为科技成果在惠州转化提供支撑。

  在这些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技术成果正在或即将进行产业化。惠州中科新能源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中科院西光所新能源中心主任李宏斌介绍,该研究院正在整合国际国内的人才,计划建五大实验室,包括石墨烯镁基电池研究所、石墨烯动力新能源研究所、国家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创新平台、镁基新概念电池的产学研布局等,涵盖航天领域和新能源汽车领域。

  去年11月,李宏斌与惠州市政府签约,推动镁基锂电池的产业化项目落户。项目将分三期建设。第一期总投资额为120亿元,计划投入20条生产线,产值约为300亿元。

  北斗领域也是惠州加速研发成果的转化的方向。去年9月,惠州与高校联合成立了北斗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惠州北斗精准导航定位模块项目的研发。今年6月,北斗(惠州)开放实验室作为全国第六个、广东首个北斗开放实验室先后通过建设评估和授牌,将打造国内北斗安全试验认证基地,促进北斗相关标准规范研究。此外,惠州还在筹备建设“国家北斗导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企业提供检验服务和技术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述森、国家航天科工集团研究员王锦等专家表示,惠州应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北斗移动产业链,并从智慧旅游应用、车联网应用等六个领域发现北斗应用产业。

  如今,借助科交会等平台,大批高校将在惠州进行技术转移转化,更多成果有望在惠州实现产业化。而惠州也将加快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成果转化高地迈进。

    ■案例

  22所高校将入驻潼湖大学创新园

  珠东新兴“智力中心”呼之欲出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东部,紧邻深圳、东莞,有一片广东省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的惠州潼湖。在这里,一幅烟波浩渺的山水长卷徐徐展开。水草丰茂、青山绿树、鹭鸟纷飞,是这片原始湿地保留的独特风情。

  作为省级发展战略平台,环潼湖约128平方公里的区域,正以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崭新面貌在创新驱动的快速通道上昂首阔步前进。如今,已引进来自美国、比利时、韩国、中国香港和内地共30余个高端创新项目,协议总投资3000余亿元。包括全球IT巨头思科投资建设的思科潼湖科学城、世界级研发机构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等。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端人才,一直是惠州创新发展的短板。而依托潼湖这片“处女地”,借助今年6月举办的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惠州精准抢抓“东道主红利”,补创新短板取得重大突破。

  通过科交会,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与惠州市政府签约共建“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项目,总投资350亿元,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22所“985”“211”高校已同意入驻。哈尔滨工业大学还将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建国际教育科研基地,力争引进国际机器人学院、国际大数据学院等约10个国际学院。

  加上已签约入驻潼湖生态智慧区的中国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南创新中心、南方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等10多家研发机构,一批“国字头”“省字号”机构在这里集聚发展。

  进入“后科交会时代”,一个立足惠州、服务珠江口东岸的新兴“智力中心”正呼之欲出。

  ■数读

  惠州创新驱动发展“答卷”

  创新能力提升

  惠州高新技术企业从2014年的183家增加到2016年466家,今年有望突破80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从2014年4家增加至7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今年8月有8家新型研发机构申报省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44%,省级以上科技自主研发平台146个。

  创新资源集聚

  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广东IMEC微电子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项目落户;潼湖生态智慧区落户高端研发机构14家;实施“人才双高计划”“人才双十行动”,引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39个、领军人才69名,其中院士4名。

  孵化能力倍增

  在美国硅谷、波士顿、华盛顿和德国科隆等地建设7家异地孵化器或联络处;截至8月底,全市有孵化器26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个,省级孵化器2个。

  成果转化提速

  惠州企业与全国近10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施了500多个产学研结合项目;首届科交会促成校企交易科技成果696项,签约金额39.9亿元;设立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1家;22所“985”“211”高校同意入驻惠州潼湖大学创新园。

  产业动能增强

  去年全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439.7亿元,同比增长32.4%,推动375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增机器人应用1684台(套)。今年上半年,产业结构调整为4.7:53.3:42;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1.8%和39.2%,居全省前列。

相关:惠州 科交会 大湾区
作者:南方日报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