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深圳”创新生态圈加速发酵
2017-07-17 湾区城市群
深中通道建成后,将大大缩短珠江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图为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钢圆筒振沉施工现场。
中山市规划了8条高速路与深中通道进行对接,图为正在施工的中开高速。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摄
■开篇语
港珠澳大桥贯穿两大特区,深中通道飞架珠西两岸。处于珠三角城市群几何中心位置的中山,区位优势得以重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十三五”规划逐渐落地。处于湾区城市群腹地的伟人故里中山,发展机遇得以改写。
2017年,开放中山迎来全新的融合发展模式,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基建、创新资源、人才流动等方面将进入更高水平的互通互融时代。自本报《“中山+广州”战略加速落地》(见6月28日《南方日报·中山观察》AⅡ01版)推出后,“中山+”话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即日起,本报将继续推出解码“中山+”战略系列报道,聚焦中山与周边城市所形成的新互动关系,就开放中山新窗口、新机遇、新挑战进行报道,敬请垂注。
进入7月,深中通道西人工岛的钢圆筒振沉施工进度越来越快。目前,西人工岛小岛已经完成合龙,预计在9月份可以完成全部钢圆筒及副格振沉施工。
伶仃洋的另一边,在深中通道西岸登陆点的马鞍岛上,中山港客运码头的东移项目也有望在今年动工。届时,中山直抵深圳宝安机场的水上通航时间,也将压缩至30分钟。
新的“深中速度”正在形成。
在今年创下投资总额历史新高的“3·28”招商洽谈会上,来自深圳的项目接近30个,约占可签约项目总数的17.3%;组团战略启动后,主要对接深圳的东部组团,在精密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方面,也得到了深圳高端项目的青睐。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承接周边创新高地的紧迫性越来越高,中山—深圳创新生态圈的发酵,也随着交通、产业的互联互通变得越来越明显。
●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李欣
水陆快速道半小时到深圳中心区
距离深圳机场福永货运码头7公里的水域上,一个个相当于13层楼高、直径相当于1个国际标准篮球场、重量等同于20架空载的波音737客机的钢圆筒,正在极高的精度下进行振沉。
从目前的进度来看,西人工岛这个“海上风筝”,将在9月初步成型。据深中通道管理中心透露的最新进展,深中通道的岛隧工程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全面开工,2018年初桥梁工程开工,2024年有望全线建成通车。
作为西岸城市的登陆点,中山市将对接深中通道的交通配套工程,放在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位置上进行布局,在项目通车之时将疏通珠江东、西两岸的客流、物流的角色承担起来。目前,该市已经规划了12条通道与之对接,包括8条高速路和4条快速干线。其中,涉及的高速公路项目包括东部外环高速、广中江高速、中开高速、西部外环高速及小榄支线等;涵盖的干线公路项目包括翠亨快线、古镇快线以及中山的环线公路项目等。
尽管目前中山没有铁路项目与深圳直接联系,但根据相关规划,中山市与深圳市直接衔接的国家铁路有1条,即深茂铁路。深茂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干线客运铁路网中的纵线“沿海铁路通道”的组成部分,连接粤东和粤西的大通道,计划2018年动工。
此外,利用广珠城际轨道,中山市在中山站引入京广客专、贵广客专、南广铁路,并逐步开通更多直达列车;水运方面,备受关注的“水上深中通道”也将在8月初实现通航。从目前的试航时间来看,从中山港客运码头到深圳宝安机场永福客运码头,仅需要花45分钟时间,比现有的公路通道节省了60分钟以上。待中山港客运码头东移至翠亨新区马鞍岛后,该航线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至30分钟。
可以期待的是,待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和中山港客运码头东移后,通过轨道交通、高速路、水上巴士等多种交通出行方式,都可在30分钟抵达深圳中心区。
逾150家深圳服务业企业落户中山
深中“距离”的拉近,让两岸的产业对接愈发频繁。
在今年“3·28”招商洽谈会上,被高度关注的机器人项目之一——掌握飞轮储能技术的深圳坎德拉集团,计划将总部从深圳迁移到中山。
位于中山北部的港口镇同样得到“深圳客”的青睐,深圳星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00亿元,在胜隆片区打造星河科创小镇项目……从投资主体来看,今年来自深圳的项目接近30个,约占可签约项目总数的17.3%。
中山与深圳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对接,则早在4年前就已启动。2013年,中山市与深圳发改委、贸促委以及香港贸发局签订现代服务业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了“香港、深圳、中山三地现代服务业联络处”,与深圳建立长效的合作交流机制。自此,两地的服务业交流合作活动日益频密。
2013年以来,中山市发改局与深圳贸促委联合举办了多场服务业交流活动,包括深圳—中山“互联网+教育”专题对接会、深圳—中山“互联网+金融”专题招商对接会及2016年深圳—中山现代服务业招商推介会等,促进多个项目落户中山。中山市发改局数据显示,自两市正式搭建服务业对接平台以来,两市间企业、协会商会多次互访考察交流,对接企业超过1000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50多家深圳服务业企业落户中山,其中包括深圳医疗器械协会园区项目、中航联创、华商律师所、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
而今年中山市启动组团式发展以后,重点对接深圳的东部组团,与深圳的创新创业项目合作也驶入了快速道。
中山市委常委、东部组团管委会主任侯奕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东部组团与深圳的产业协会、商会等尝试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即把与东部组团发展定位相符的深圳高端产业,以产业链招商的形式引进来。如翠亨新区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已经有8个项目落户。深圳一些高端的制造项目,包括被誉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三颗“原子弹”之一的华讯方舟,都看重东部组团的优势。
引入深圳创新资源提升“创动力”
今年7月初,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深圳科技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一行再一次来到翠亨新区。这一次,他们将继续对接与中山东部组团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翠亨深中科技创新产业园的落地,与翠亨新区相关部门进行深入对接。
中山市翠亨新区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双方合作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依托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的创新资源和成熟的运营经验,可以挖掘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辐射力,将翠亨深中科技创新产业园打造为产城互融、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园区,争创深中创新合作及产业转移的新典范。”
基于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基础,与深圳一水之隔的东部组团在地理位置上占据了直接对接深圳的优势。
“引入项目不难,难的是留住、壮大这些项目。”为了提升吸引深圳资源、人才的竞争力,与交通配套工程同步,中山市正在不同层面布局公共服务资源的补充与完善,强化中山承接深圳项目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创动力”。
其中,作为对接深圳“桥头堡”的东部组团,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计划。据侯奕斌介绍,东部组团将通过实施八大配套工程,进一步夯实组团发展的基础,提升竞争力:一是城市规划,重点统筹两区一镇的空间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和大型公共设施规划等;二是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对主要交通路网进行对接,当前首要打通火炬区连接南朗的茂南路以及南朗通往新区国家湿地公园的道路;三是公共配套设施,对医院、学校、体育场馆等文体设施进行整合,在两区一镇范围内合理布局污水处理厂、水厂、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设施;四是提升产业平台,重点整合火炬区现有国家级产业基地、新区起步区现有产业平台及中德生物医药产业园、南朗万亩工业园、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等园区建设;五是加快推进火炬智慧健康小镇、翠亨新区科创小镇、翠亨旅游小镇、华南中医药健康小镇建设;六是招商和产业扶持政策,两区一镇的招商政策要进行梳理统一,实现互融互通;七是要素配置,资金、土地、人才、科技、信息、环境容量、管理等要素资源要在两区一镇内统一配置;八是行政审批,协调推进组团一体化发展,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政务环境,统一组团内的经济审批权限。
■观点
深港产学研基地深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克科:
对接深圳要按国际化标准去规划定位
深圳和中山早期的合作主要是来自民间和市场,也就是企业间和产业链互动的交互合作。随着中山产业基础的特色呈现和产业环境的完善,特别是对珠江三角洲整体发展中区域资源的配置,最近也有不少深圳企业直接到中山投资,中山市政府也组团到深圳推介投资环境和发展规划,打开了新一轮合作的契机。
中山有特色专业镇经济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圳企业在选择对外投资合作、深圳市民在出行度假旅游时,中山是其首选地之一。深圳一直期待有更便捷的互通方式跨越珠江口加强往来和联系,深中通道的启动,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因为我比较熟悉的一家深圳高新技术企业规划在翠亨新区落地发展,我最近也特别关注了翠亨新区。中山以组团发展的方式,将建制镇、开发区和新区整合规划,打破常规的行政主导方式,而以社区、城市、产业、资源组合的思路,在更大的新动能要素上,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是一次新的突破。
以东部组团为例,火炬开发区的发展比较充分,有基础也有局限,比如早期的规划跟不上现在的要求和节奏,需要进行更新和优化的突破;南朗镇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城镇化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翠亨新区刚起步,还不足以担当城市新标杆的风向标,压力更大。如果在三个区划中统筹协同发展,在未来5—8年时间内,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在翠亨新区会合接驳,那么翠亨新区的位置就显得尤其重要,组团发展概念提出来以后,火炬区、翠亨新区、南朗镇的整合发展,也有了新的机会。
具体来说,一是可以将南朗镇靠翠亨那边的空间和翠亨新区南边的空地,作为一个优质生活区来规划建设;
二是火炬开发区转型升级要有抓手,更要有理念上的突破口。早期在翠亨新区地块布局了临港装备制造产业片,海岸线资源优势明显。中山火炬开发区在着力打造两个小镇,其中一个是科技成果转移创业小镇。这个概念不错,但规划和业态环境要研究把控好,能不能在这个三角区,借力河道资源,以此带动周边生活、生产、生态的统筹发展,这很重要,将决定这片区域是否能成为东部组团的活力区。
三是着力规划好现在的华南中医药产业园,注入东部组团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发展的新经济新动能。
要带着前瞻思维去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接深圳的规划和配套,要以对标国际的水平去定位,中山才能成为带动整个珠三角西岸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