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营商环境再获国家级“点赞”
2021-07-23 湾区城市群
7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
按照国务院部署,2020年9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80个城市组织开展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对参评城市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期间的营商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
从评价结果看,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北京市、杭州市、苏州市、厦门市、南京市、济南市、成都市、青岛市、武汉市、西安市、衢州市、重庆市、东莞市、天津市、银川市、沈阳市、常州市、无锡市、珠海市、宁波市、济宁市、烟台市等25个城市营商环境便利度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强。
营商环境便利度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强,必将推动创新创业活动更加活跃。
据市市场监管局辖下的深圳市企业注册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共有商事主体366.4万户,同比增长7.5%,按照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中常住人口1756.01万人计算,全市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08.6户,拥有企业131.5户,创业密度继续高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1至6月,深圳新登记商事主体(企业及个体户)258449户,同比增长10.4%,其中企业167705户,同比增长12.5%,个体户90744户,同比增长6.7%。
深圳推出多项改革,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水平,直接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其中一项率先在深圳启动,并在全国铺开的改革。日前,在国办印发的《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市市场监管局成功争取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的激励。
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之一,市市场监管局率先实行全流程网上办理、实行“开办企业一窗通”“三十证合一”等改革。3月,深圳再次对《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进行修订,在促进个人灵活就业、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升商事主体注销便利度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着力减少行政审批,提高服务水平,创新监管方式,不断降低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深化“开办企业一窗通”“企业注销一窗通”“经营范围标准化”“证照分离”、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综合应用等改革……以吸引更多企业落户。
让不少经营者感到贴心的是,今年深圳试行了歇业登记制度。该举措是对商事主体存续期间遇到经济危机、疫情等不可抗力或因其他困难暂时无法开展经营活动的,允许其向商事登记机关申报“歇业”登记,“歇业”期间暂停经营,保留其主体资格和其他合法权益,待情况好转后可申请重新启动经营。
让深圳商事主体持续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有着良好的产业配套扶持政策。
自2003年5月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以来,深圳几乎每年都会出台针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融资担保等金融扶持手段也不断完善、加强。例如,6月,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就发布2022年数字经济产业扶持计划。2022年数字经济产业扶持计划分为数字经济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扶持计划和数字经济产业服务体系扶持计划。其中,数字经济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扶持计划主要支持7个细分领域,分别是高端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信息安全、区块链、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数字经济产业服务体系扶持计划支持领域包括公共服务和高端展会。
良好配套扶持政策让深圳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不断为深圳经济注入新动能。在今年第一季度,深圳市新登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1208户,同比上涨57.9%。各新兴产业按本期新登记企业数量由多到少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新材料、海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