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深圳都市圈规划提速将带来什么利好?

2020-09-11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200911143607.png

近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再次提及“强化协同发展,高标准编制深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另一边,交通部批复文件也反馈“同意深圳与周边城市协同开展‘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深圳在拆墙”的说法,随着都市圈进城规划的加快得到了印证。未来,深圳都市圈还将如何建设?又有哪些方面需要突破?这些话题仍值得进一步关注。

  交通先行

  深圳地铁终于要修到莞惠去

  9月2日,交通部公布《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同意深圳与周边城市协同开展“深莞惠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并透露了一揽子实际项目。

  根据交通部文件,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方面,深圳要推进深惠城际、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等一批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并加快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向周边城市延伸。对于深莞惠三地的市民来说,这意味着深圳地铁真要修到东莞和惠州了。

  具体来说,按照预期,通过1至2年时间,深圳将启动深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延伸段、深惠城际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此外,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将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

  交通先行,透露出深圳都市圈的规划有了实质性进展,在此之前,打通城际铁路的连接一直是多方夙愿,多年以来却始终进展缓慢。这一次提速也并非一朝一夕的谋划,去年12月,在交通运输部举行的“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徐忠平就介绍,未来深圳将拓展与近邻城市的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目标是实现与相邻城市之间的1小时通勤、2小时通达。”

  徐忠平介绍,2018年深圳至东莞、惠州的城际出行每天约为140万人次,预测到2035年将增长至620万人次/日,增长近4倍。“深圳2300万人与周边的东莞、惠州之间在居住和商务方面的融合已经越来越显著。”

  规划提速

  官方提出要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

  交通已经有了明确规划,发展规划也在提速。

  5月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则提交了一份更为系统的《关于大力推进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建议,提到了建议做好顶层设计,跨区域协调资源,解决深圳目前的土地短缺问题。尤其是深圳土地资源紧张问题,建议持续深化深莞惠等区域经济圈的一体化进程,在适当的条件下,探索在先行示范区邻近区域试行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的多区联动模式。

  从去年至今年,中央及国家部委至少有10份公开文件直接提及都市圈,释放出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强烈信号。从深圳自主规划来看,推进都市圈建设也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深圳市发改委对外公布的2020年工作计划就提出,要协调“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参与,加快推进深圳都市圈规划编制。

  8月28日,深圳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强调,努力在深度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快全市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强化协同发展,高标准编制深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认真落实省“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大力推进深圳、汕头深度协作,高标准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带”的能级,助力粤东粤西两翼与珠三角城市穿珠成链。

  9月份,央视采访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时,王伟中也提到,接下来深圳将以改革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广深都市圈

  湾区内部有两个四万亿级都市圈

  都市圈、“内循环”、一体化、产业集群……这些热门词汇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国内大城市群的下一步发展蓝图。年初有文章提到全国超一线城市的现状发展,其中重点提及了“广深在拆墙”的说法,重点肯定了广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下,主动打破行政壁垒,带动周边城市协同发展的步调。

  到了6月5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的《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推动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和韶关)、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度融合。

  深圳都市圈规划“1+4”,以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这5座城市的全域口径来计算,去年GDP共约42748亿元,占全省的39.7%,经济总量排在广东都市圈第一、全国第三;而广州都市圈以“1+5”的体量,同样毫不逊色,6城去年GDP总量也达到了40567亿元。至此,广东有两个“四万亿级都市圈”。

  一方面是经济体量上相当,另一方面广州、深圳都市圈在总面积上却有一定差异。广州都市圈面积约为7.2万平方公里,深圳都市圈仅为3.7万平方公里,仅为广州都市圈的一半。而在交通轨道的成熟度上,深圳都市圈也稍逊一筹。据统计,深圳地铁万人拥有里程仅为0.49千米,都市圈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尚未衔接成网,跨界客运公路运输占98%,轨道运输仅占2%。

  但与此同时,深圳都市圈也有着自己的优势,“深莞惠一体化”的概念提了多年,几座城市在产业协同分工方面已经有了默契。深圳是国际化城市,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任;东莞是“世界工厂”;惠州则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万亿产业集群,瞄准建设国内一流城市;还有河源、汕尾,这些年来与深圳之间的协作越发紧密。接下来,如何在短时间内补上交通的短板,以及深入加强5市之间的联系,是深圳都市圈要做的功课。

  未来发展

  跨界协调融合发展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从最直接的方面来看,都市圈规划提速带来的利好,包括:破解超大城市土地难题、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和房价增长、让更多人实现跨城上下班等等。但是,都市圈规划利好不止于此,它更多指向激发“内循环”潜力、实现城市群分工、互补产业结构,甚至通过要素流动的方式,提升城市居民所需的文化、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

  在近期针对深圳都市圈的一场讨论上,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和静钧就说,都市圈可以形成城市生态区,这是破解城市病的最有效药方。都市圈模式与单一城市相比潜力巨大、发展后劲足,是现代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以广州与深圳两大都市圈为例,都市圈的经济规模达到了4万亿元以上,产业链延伸与社会服务业辐射效应明显,又因没有行政隶属与统一财政等约束,城市产业政策更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相较于单一城市的发展模式,都市圈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建设都市圈并非易事。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陶希东在《中国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面临的问题及创新策略》一文中就曾指出,尽管在理论和实际上形成了“都市圈化”或“都市圈热”,但根据现代化都市圈内在要求,我国的都市圈内部城市之间仍存在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制约了都市圈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其中问题包括:法律滞后则都市圈政策的权威性有限;跨界规划主体不明,规划体系不健全,约束激励作用失灵;以及跨界协调机制不健全,部分都市圈之间存在恶性竞争,难以融合等等。这就要求需要可以在区域内进行立法,明确都市圈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充分保障各项都市圈开发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以及应制定整体的都市圈战略规划,达成共识。同时,还要注意现代化都市圈不仅要实现内部城市之间的协调,更要处理好与相邻都市圈之间的关系。

  都市圈发展,任重而道远。

  都市圈可以形成城市生态区,这是破解城市病的最有效药方。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和静钧

相关:深圳都市圈
来源: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