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深圳新版蓝图:出门10分钟有轨道交通,新增住房170万套
2020-08-19 湾区城市群
深圳经济特区40岁生日之际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一周年。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圳未来将是怎样的城市空间面貌?
8月18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幼鹏做客深圳广电集团89.8频道“民心桥”节目,“剧透”以“以人民为中心”正在举全市之力高质量编制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要点,并通过热线回应市民关切。
深圳年内将完成2035年版蓝图编制
王幼鹏表示,当前,深圳举全市之力正高质量编制《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这份建市以来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将全面落实“先行示范区”提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五个“率先”任务,努力描绘“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空间蓝图。新版“总规”年内将编制完成,明年上报自然资源部审批。
打造高品质国土空间,深圳将在新版“总规”上体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增强以深圳大都市圈为核心、对接周边城市的引擎功能。
在生态文明保护上先行示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深圳。具体而言,将完善“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和生态修复力度,至2035年全市建成立体绿化面积1000万平方米,建设2500公里绿道,1000公里碧道;实施“山海连城”计划,构建“一脊一带十八廊”的城市生态骨架;大力推进森林入城,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7.5%以上。
新版“总规”显示,2035年的深圳城市重点片区将生机勃勃,形成一批“品牌之作”:编制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落户深圳奠定坚实基础;编制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空间规划纲要,描绘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策源地的蓝图;编制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方园区空间规划,开启深港协同发展新篇章;密集推进福田、盐田、龙华整体城市设计和前海、香蜜湖、海洋新城、国际会展城、坪山高新区、燕子湖、光明中心区、西丽综合枢纽、大运新城等片区规划设计,城市核心引擎功能显著增强。
推动民生“七有”走向“七优”
王幼鹏说,深圳牢记“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要求,着力推动先行示范区的民生“七有”走向“七优”。
打造住有宜居的民生幸福标杆,深圳今年加大居住用地供应比例,并计划至2035年将居住用地供应比例提高至25%,住房总量达到7.2亿平方米以上,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0平方米以上。新增建设各类住房170万套以上,其中公共住房不少于100万套。今年,深圳计划供应的居住用地较去年增加一倍,达到293.2公顷,截至目前已供应75宗,完成全年供应量的56%。
谋划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深圳加大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等相关民生设施的供地保障,构建“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到2035年,深圳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达到5平方米;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99%。
今年,深圳安排了520.8公顷的新增用地建设公配设施,全面保障教育、医疗等12类民生设施项目落地。34所高中、深圳歌剧院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深圳质子肿瘤治疗中心等一大批民生设施项目将从规划中跃然而出,陆续落地。
宝安中心区滨海文化公园将于8月开放。
守住工业用地红线支撑实体经济
王幼鹏说,2012年以来,深圳步入土地存量发展阶段。在国家部委和广东省的支持下,深圳率先拉开新一轮“土改”大幕,在存量土地再开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市场化配置等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创新突破,为全国存量土地开发先行示范树立了“深圳标杆”。
深圳始终把工业尤其是实体经济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坚持“盘活空间、提质增效、集约发展”理念,在国内率先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严守工业用地红线,加快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保留提升100平方公里工业区、整备改造10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2019年,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一次性推出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并承诺“只要是符合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一定有地可落”。
伴随当天深圳地铁6号、10号线开通带来的效应,王幼鹏回应市民关切时透露,到2035年,深圳将建成包括地铁、有轨电车、城际铁路等在内的轨道交通超过1300公里,覆盖全市各区域,实现市民出门10分钟能上轨,市内30分钟通达、周边城市1小时通达的高效能交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