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向海而生:深圳加速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018-07-06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80706155613.png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深圳启动海洋科普嘉年华和海监船公众开放日活动,“走进海上森林”、海洋知识进课堂公开课、珊瑚种植及海底渔网清理捡塑等活动同步开展。

  拥有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超过260公里海岸线的深圳,被国家定位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之一。2017年5月出炉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列为城市四大战略定位之一,并纳入最新版本的深圳城市总体规划。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壮大海洋经济,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深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的“九大战略任务”,其中之一是“坚定不移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在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上,有怎样的布局?又该如何发力?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陈熊海 崔璨

  统筹:张东方

  A 定位升级

  从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拥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约260公里的海岸线。2017年,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2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1%,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三。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助推深圳融入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我国海洋经济总体实力进一步提升,2015年海洋经济总量接近6.5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9.4%。规划提出,要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在今年1月21日举行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培育世界级海洋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上海、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深圳在落实国家海洋战略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2016年12月成为全国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2017年5月被确定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17年6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究员王晓惠认为,深圳的城市发展环境、发展背景、创新能力,以及吸引力,符合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定位。“深圳最大的特点就是新,不仅是区域新的战略要地,还有新的政策,深圳各级政府对海洋、对创新支持力度很大。还有包括海洋领域有很多的创新型企业、科技型企业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实力也很强。”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如何建设?目前,相关规划的前期研究、专项研究已陆续启动。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周丽亚介绍,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首先要坚持“生态用海、生产用海、生活用海”的科学用海理念,充分考虑海洋防灾安全、海洋生态保育、海洋创新空间营造、滨海生活场所塑造,在湾区城市群中构建海洋、园区、人深度融合的高品质海洋产业基地,重新定义人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深圳正在编制的最新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最大的特点是海陆统筹,深圳陆地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要跟海洋一起共建国家级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总规划师陈一新介绍。

  B 产业发力

  加速培育四大海洋未来产业

  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参加晚宴的国宾们未必知道,他们享用的美食是在“海上厨房平台”里烹饪和分餐的。

  “海上厨房平台”是中集集团旗下中集来福士在海洋牧场平台基础上改造,临时性满足峰会餐饮服务需求,峰会结束后将根据需求放置到青岛附近的海洋牧场。该平台作为深圳自主创新的成果,对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起了示范作用。

  从海上油气田,到海上粮仓,再到海上服务,“海上厨房平台”只是深圳海洋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99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666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12.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8%。预计到2020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亿元,将基本成为具备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海洋产业是深圳重点支持的五大未来产业之一,深圳专门制定海洋产业专项规划和未来产业政策,涉及每年2.5亿元的海洋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目前,深圳已培育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邮轮游艇四大海洋未来产业,这4个海洋未来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不断提升,2017年相关产业增加值达322亿元,同比增长26%。

  在海洋高端装备领域,深圳汇聚了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中集集团、招商重工等百亿级领军企业;在海洋电子信息领域,汇聚了邦彦技术、海能达、云洲创新、汇川技术等创新型企业;在海洋生物领域,汇聚了华大基因、海王生物、健康元等骨干企业。

  深圳在海洋装备制造上成果瞩目:由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的蓝鲸1号海上钻井作业平台,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惠尔海工的HYSY936式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项目,也是由中国首个针对深水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完整设计。

  在海洋产业载体方面,深圳正在加快海洋新城的建设步伐,推动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作为承载国家战略的稀缺性增量发展空间,深圳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未来的海洋新城将成为深圳展现海洋生态、海洋产业、海洋文化、滨海景观的代表性区域。据悉,海洋新城位于大空港规划区西北部,东面与大空港新城启动区国际会展中心相邻,规划面积约7.44平方公里。

  深圳还将在海洋新城建设深圳市海洋新兴产业基地“中欧蓝色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与欧盟深度合作,打造五大蓝色产业集群,包括海洋高端智能设备、海洋电子信息(大数据)、海洋新能源、海洋生态环保、海洋专业服务等。

  C 文明引领

  四措并举创建世界级活力海岸带

  5月20日,36名来自深圳民间珊瑚保育公益组织“潜爱大鹏”的志愿者们与大海作了一次深情“告白”。

  这一天,他们来到深圳大鹏新区杨梅坑水域,清理各种海洋垃圾。在连续潜水半个多小时后,大家上船整理,等船抵达码头,又把各种垃圾称重、分类、做记录,再运往垃圾站处理。此次活动,志愿者们在水域中共捞起各种垃圾223公斤,其中废弃渔网长达300多米,塑料包装袋68个。“一旦海洋生物被这些东西钩住,后果将不堪设想。”志愿者小刘说。

  在深圳,像“潜爱大鹏”这样的公益环保组织还有很多。这些公益环保组织将目光聚焦在大海上,目的是要引起大家对海洋的关注,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海洋的重要性,还海洋生物一个安全美丽的生存环境。

  事实上,作为中国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深圳在治理入海污染方面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做好海洋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维度。今年4月,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发布《2017年深圳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指出,2017年深圳市海水水质仍然维持“东优西劣”的分布格局,但比2016年总体有所好转。

  2017年,深圳对海洋环境的监测有所加强,启动了对全市20个主要入海排污口的在线监测。深圳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20个站点的入海污染量占全市污染物入海量80%以上。通过在线监测,可以基本了解陆源污染对海洋污染的‘贡献率’。”

  治理海洋环境污染,既需要点上发力,也需要面上布局。目前,深圳完成《深圳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规划以海洋环境容量为约束建立倒逼机制,推动陆源污染源头减排,逐步建立海陆协同的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并建立目标指标体系,提出基于环境容量的入海污染总量控制和分区管理要求。

  同步推进的规划编制还包括《深圳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该计划基于深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对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出从“绿色生态、活力共享、功能提升、区域联动”四方面推进创建“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

  按照《深圳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6年—2020年)》,深圳将全面推进大鹏新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着力推进海洋资源能源节约利用、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海洋文化特色彰显、海洋生态文明机制建立等工作。力争到2020年,深圳市海洋生态红线区覆盖率不低于30%,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

  ■对话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的优势在于科技转化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意义在哪里?具有怎样的优势?又应如何发力?记者为此对这一概念的提出者、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海上丝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春宇进行了专访。

  南方日报:深圳“九大战略任务”里面提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您认为打造海洋城市对深圳有怎样的意义?

  张春宇:国家提出深圳和上海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一方面是看中深圳发展海洋城市的潜力;另一方面,国际海洋城市都在探寻未来的发展道路,促进可持续发展。深圳同样面临土地资源不足等承载力问题,打造海洋城市对产业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使得产业更加高端和集约化。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制造业相对比较小,海洋产业偏高端,新加坡主要从事海洋工程和高端船舶制造,其他制造环节分散到海外。中集集团的总部在深圳,但很多制造环节在烟台。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首先,除海洋旅游城市和以港口为基础的航运城市之外更加综合,原来指水面上的经济和临海经济,现在还包括涉海经济和海洋周边腹地经济。其次,海洋中心城市在全球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海洋产业的标准和规则、海洋法等。海洋中心城市是整个区域起到引领作用的地方,目前亚太地区的海洋中心城市一是新加坡,二是上海。希望深圳成为中国南部在亚太地区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海洋中心城市,直接竞争目标就是新加坡。

  “要实现从临海城市到海洋城市认知的转变”

  南方日报:深圳打造海洋城市具有怎样的优势,应该从哪些方面发力?

  张春宇:一方面是深圳的产业优势,电子信息、金融等,腹地经济发达,产业配套强大。另一方面深圳的区位优势明显,紧邻香港这个对外联络的基点,是南海周边的特大城市。南海是中国未来最重视的一片海域,无论面积还是资源储量都是最大的,油气和可燃冰储量非常大,深圳未来最大的竞争力就是毗邻南海的区位优势。此外,深圳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代表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

  海洋在深圳未来的发展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应提升全社会的海洋意识,实现从临海城市到海洋城市认知的转变。另外,深圳的海洋科技和海洋人才在全国来说比较弱,要提升海洋科技能力,但要有所选择,基础研究深圳比不过北京、天津、青岛,优势在于科技转化,基础科研要抓高端,引进重点实验室。加大对海洋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力度,例如兴建或引进海洋领域高校,建设海洋学科,高职院校和国际海洋机构联合培养等。另外,深圳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地位要提升,可以考虑承办海洋高端论坛,建设海洋高端智库等。

  “湾区经济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

  南方日报:在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进程中,深圳打造海洋城市应怎样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结合起来?

  张春宇: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不是孤立的行为,腹地经济对海洋城市的发展特别重要,海洋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能够互相促进和补充。湾区经济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深圳作为一个点,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够对粤港澳大湾区起到先锋引领作用。

  深圳提升地位可以完善“一带一路”中的治理机制。比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在北京,未来类似新的机构可能设在地理位置更加接近的城市,比如上海、深圳。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重要体现是全球布局港口及临港和海洋产业园区,这在经济及战略上都有重要地位。海洋城市作为中心,在“一带一路”中起到辐射和先锋引领的作用,和全球发展具有紧密联系。比如招商局在“一带一路”上布局了数十个港口,将蛇口前港—中区—后城的模式复制到海外,但数量仍然偏少,需要多鼓励企业进行类似的海外并购、进行港口建设。

相关:海洋中心城市
作者:陈熊海 崔璨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