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被划为2020年全省11座大城市之一
2018-03-16 湾区城市群
日前,《广东省人口发展规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新鲜出炉,将中山划为2020年全省规模等级为100—500万人的11座大城市之一。“大城市”概念瞬间颠覆了中山面积全省倒数第二的“小城”印象。
根据中山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末,中山市常住人口数在珠三角9市中排名第8,数量超过300万。
《规划》提出,广东未来将适度增加佛山、中山、珠海、江门、肇庆和惠州市的人口集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格局下,中山迎来的是“大城市”蓝图下人才集聚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口与经济协调并进的深度挑战。
现状
常住人口323万排珠三角9市第8
根据中山市统计局去年公开的数据,至2015年末,中山市常住人口数为320.96万人,在珠三角九个城市中排名第八,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实际上,将横向对比的范围扩大到广东省21个地级市,这一论断也是显而易见的。在2013年末广东地级市人口分布表中,中山市常住人口排名第14位。至2016年末,中山市常住人口数达到了323万,但无论是在珠三角9市,还是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的排名,短时间内都无法被改写。
2017年8月,中山市统计局在官网发布《中山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文章指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中山市人口增长虽有所减慢,但总量仍稳步增长;人口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但也存在结构矛盾。人口素质不断提升,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7775人上升为11322人;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从2010年87.82%上升至2015年的88.12%。
并不完善的人口结构带来了诸多挑战。文章指出,在一定时期内,中山市在考虑环境承载能力、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但目前,中山市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有所升高,由2010年的113.09上升为116.37,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衡风险,控制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任务艰巨。
文化素质是评判人口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中山市人口素质有所提升,但接受大专以上教育人数占总人数比重仍较低,在珠三角9市中居第5位。整体来说,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在高中程度及以下水平,对高端人才吸引力较弱,人口素质仍需提升。
从年龄结构看,中山市15—64岁的人口占主要地位,但适龄劳动力人口已经有所下降;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较低,老龄人口正在增加。2010年以来,中山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明显,需有效防范老龄化危机。
目标
到2020年户籍人口达182.5万
人口数量要达到多少?人口结构怎样优化?如何提升人口服务水平?
中山市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全市未来人口发展的目标。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山市常住人口总数将达到365万人,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为2.6%,户籍人口将达到182.5万人。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山将不断提升教育普及水平,到2020年,主要教育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快速壮大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68万人。加大健康投入,提升人口身体素质,到202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8.85岁,婴儿死亡率降到2‰以下,出生缺陷发生率降到3%以下,孕产妇死亡率不断降低。
优化人口结构,改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也是中山“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山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要持续保持在正常范围值;有序控制人口老龄化速度,总人口抚养比为24.27%,老年抚养比为6.77%;人口城乡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
“十三五”期间,中山市人口分布与主体功能区定位将更加吻合,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不断提高。到2020年,主城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35万人,西北部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南部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规模达到48万人;全市人口密度达到2046人/平方公里,在珠三角地区内中山市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达到1,各镇区人口与经济分布协调度更加一致。
人口服务更加完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投入不断提高。深化改革积分入户制度,逐步拓宽外来流动人口享受公共服务的范围,提高覆盖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建设,到2020年,中山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考验
高层次人才欠缺 对经济发展推力不足
人口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那么,怎样才能更为具象地观察中山市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山市统计局采用能够反映多因素间相互作用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中山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作了分析。这项分析将人口结构作为评价对象,经济发展作为理想参考对象,从实证角度研究了中山市人口结构与经济的灰色关联协调程度。根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测算结果,中山市2015年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各指标之间的关联系数大于0.65,属较高关联或高度关联,说明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联动性强。
人口增长有利于拉动投资、促进消费,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通常可通过人口增长系数来判定。根据分析结果,中山市“十二五”期间人口增长弹性系数为0.052,属社会协调发展级。可见,中山市不断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积极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促进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协调发展。
人口年龄结构也与经济发展关联密切。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中山市近几年15—64岁人口的比例下降了3.7%,适龄劳动人口有下降趋势。同时,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增加,也正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压力,对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产生影响。这说明,人口红利对中山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正在降低,有效防范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值得重视。
文章还指出,中山市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的平均关联度稍显微弱,低文化水平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仍占主要作用,全市经济结构仍以中低端经济为主,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在第二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较小。
从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来看,中山市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1.32%,而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都超20%。可见,中山市仍缺乏高层次人才,势必需要加强人才引进策略,不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关
机遇:从人才端挖掘产业竞争力
从挑战中抓住机遇,中山如何找到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钥匙”?
从市统计局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人口结构中人口素质、性别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率对中山市的经济发展都有较大影响,但从单个指标来看,其中高素质人才稀缺,成为制约中山市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短板之一。
那么如何优化人口结构,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山市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一文指出,中山应从提升人口素质、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入手。
首先,从人口素质结构来看,目前中山市仍以中低端人才为主。只有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优化人口结构,才能将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而获取新的产业竞争力。这需要中山未来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尤其是培训稀缺人才;加强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培养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科研团队等高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出台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措施,加大对人才培养引进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中山市服务保障水平;优化产业发展平台,加快产业人才集聚,积极打造一批充满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产业发展平台,为来中山工作生活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更为适合发展的环境。
分析还指出,中山应继续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分析结果,中山市城镇化率与第二、三产业占比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城镇化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很大的影响。未来,中山市应进一步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一元化户籍制度,优先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住房、社保等问题。
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继续提升城镇化质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山积极应对城镇化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