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教育

新扩建49所学校,增13万学位……2018年东莞教育要这么干!

2018-01-20 湾区城市群

在今年东莞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首次将“新提供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办和补贴学位13万个”列为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并将“优先发展教育”摆在着力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首位,用了近300字的篇幅专门部署教育工作,并将“增加学位供给,扶持民办学校发展,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年度十件实事。

  “从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我对这些部署全力拥护,而且倍感振奋,也深感压力。”19日,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梁凤鸣做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两会直播间坦言。

  新建扩建49所学校,新增13万随迁子女学位,集团化办学,打造品牌学校……从“有学上”到“上好学”,2018年东莞教育将要这么干!

向随迁子女新提供公办学位和补贴学位13万个

  据统计,从2010年至2016年,在东莞中小学、幼儿园就读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生数量从70.3万人增长至110.5万人,6年间增长了40.2万人,年均增长6.7万人,成为全国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在教育的众多问题中,教育资源还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东莞市委、市政府已将“有效扩充公共教育资源”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督办的十项工作任务之一。

  去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东莞教育打了漂亮的一仗,东莞积分入学学位数据超额完成十件民生实事的要求,今年十件民生实事提出优先“增加学位供给,扶持民办学校发展,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增加学位供给和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着眼扩充公共教育资源,对此2018年东莞会有哪些具体的部署?

  梁凤鸣说,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以及新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化进程推进,东莞本身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刻变化,东莞的学龄人口这两年增长非常迅猛,特别是户籍人口的增长,这使得学位需求的压力越来越大,增加学位供给迫在眉睫。

  就在2018年伊始,东莞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下一轮提升教育资源总量和质量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十件实事一共部署了15大项教育工作,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学段均有部署。

  “市委市政府已经高度关注,未雨绸缪。”梁凤鸣说,“根据这样的需求,我们考虑扩资源包括两个层面,首先加快建设公办的中小学幼儿园,当然也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多元化发展;其次加大学位供给。”

  按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部署,2018年东莞要新扩建的43所学校。“按照总数看,我们总共有49所中小学幼儿园要推动建设,还包括6个正在推动的项目,加起来就有49个中小学幼儿园要推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随迁子女新提供公办学位和补贴学位13万个,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要增50%,将占整个随迁子女数总数的40%。随迁子女受益面将因为从2017年的28%提升到40%,提升12个点,人数非常多。”梁凤鸣说,“我们将会跟各个镇街提前做好规划,特别是要简化流程、优化服务,让随迁子女家长非常便利地进行申请,取得相应的补贴,接下来我们会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梁凤鸣坦言:“说心里话,今年压力挺大的,为了推动有关建设进程,我们也会加强跟有关部门协调,特别是对原来一些遗留问题,能够走比较创新的道路去解决。”

创新机制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新建扩建学校和幼儿园,需要涉及非常大的土地、资金和人力投入。按照以前的惯用路径走,肯定行不通,这就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统筹资源,协调发展。接下来将采取怎样的创新之路呢?

  梁凤鸣说:“根据东莞市委的部署,要求教育部门牵头,会同有关的部门,一定要在机制体制上面做文章,要在改革创新上求突破,所以接下来我们会有一系列的部署,包括土地保障供应,资金规划,人员保障等等。”

  她介绍,按照初步的想法,除了财政要全力支持,我们也欢迎各种资金进入、各种模式创新。比如小区配套这一块,新的增量管理办法即将出来。以后新建改建的居住区,按照要求配套教育设施,还要无偿交给当地政府去办公益或公办教育机构,这样就较好地从机制上保障教育设施配套增量。

  “同时,我们也希望利用集体土地,由村投资建,镇来办等创新方式。总之,要创新各种方式,来突破土地、资金、人员的问题。”

  此外,梁凤鸣透露,东莞还将从顶层上形成长效机制,将出台新建扩建学指导意见,为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个指引。

  集团化办学 打造品牌学校

  教育一个城市竞争内涵的重要软实力,在解决孩子“有学上”的同时,还要让东莞孩子“上好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东莞接下来的转型升级、跃升发展、吸引优秀人才驻足发展非常关键。在扩充学位、扩充整个教育基础设施的基础之上,东莞又将如何提高办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从东莞整体教育资源来看,公办学校全部属于市一级以上,民办学校也有61.9%是市一级学校。

  “东莞教育的优质程度还是很高的。”梁凤鸣坦言,“但为什么在市民心目中,还总是觉得我的小孩应该去更好的学校?可见,每个市民都希望家门口就有好学校。”

  分析原因,她认为一方面学校品牌可能还没有深入人心,各个学校之间的特色还不是特别明显,没有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另外,民办学校除了有几十所比较高端的民办学校之外,其他学校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导致了家长有择校的欲望和冲动,教育部门也要引导家长怎么去认识什么是好学校,适合小孩的才是好学校。

  “我们希望尽可能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梁凤鸣说,2018年有两个重头的工作,第一个就是品牌学校的培育和创建,2018年定的目标是打造30到40所品牌学校。品牌学校的打造是在原来比较好的学校基础上进行文化内涵和办学特色的凝练,通过各种活动,通过课程的改革等,让这些品牌学校本身的特色非常明显,也符合小孩发展需求,又得到家长认同,然后通过宣传让老百姓知晓。“通过这样每年去培育打造几十所,到2020年,我们的品牌学校就有100-200多所,那供百姓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就多了,为此我们想就此做一个专项规划。”

  目前,省内以广州、深圳、佛山为代表的集团化办学势头正猛,东莞在2018年也将迈开步伐。梁凤鸣表示,今年将全力推动集团化办学,通过一批在社会上已经广受认同的龙头学校和核心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将它们既已形成的一系列特色办学理念、课程和文化进行生根复制。“我们希望新办的学校就有优质的学校跟它对接,这样起点一下就很高了。现在土地资源那么紧缺,每办一所学校就要成名一所。”她说。

  同时,东莞还将鼓励镇内比较好的学校跟一些薄弱的学校进行集团化的联合,这种联合比帮扶要紧密,用一套人马去管理,一个文化去引领,整个教师队伍一套方式去评价考核,整个资源全部统筹,实际上就是一个学校不同的校区。通过这样的资源统筹,老百姓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感就大大增强。

  “今年,我们在松山湖将会有一些比较大的动作。可能东莞市教育集团推动的第一个落脚点就在松山湖,通过片区内的优质学校跟薄弱学校对接,打造几个比较有名的教育集团,推动整个片区的教育均衡和优质发展。”梁凤鸣说。

  制定“1+N”配套政策

  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在东莞,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占东莞学生总人数3/4以上。公办学位远远无法满足学生上学需求,民办学校成为有益补充,且在数量上多于公办学校。目前,民办教育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即高端高质量民办教育非常突出,但大多数民办学校为中低收费,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与公办学校存在差距无法满足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呼声越高,提升民办学校质量的要求就越迫切——随迁子女要有书读,读了以后还要有好书读,读好了以后还能回报东莞。2018年,“扶持民办教育”被写入政府工作十件实事中。

  对此,梁凤鸣表示,新的民促法9月份已经实施了,省的配套办法很快也将出台,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以及根据东莞的实际情况,东莞也要制定“1+N”的配套政策。

  “在制定这些配套政策时,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去支持民办学校质量提升。我们现在每年投2个亿,在对教师、课堂、管理等方面全面帮扶的基础上,今年还会有从机制体制上或者从根本上推动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出台。”梁凤鸣说,”现在也在酝酿当中,今年希望这些政策都能够顺利出台,为民办学校的活力迸发、提升教育质量做好政策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关:学位 东莞教育 学校
作者:王慧 来源:南方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