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流人才吸引一流人才
2018-01-17 湾区城市群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孙锦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家,市政协常委徐扬生为广大深圳市民所熟知是其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拥有多年跨文化工作经历的徐扬生表示,自己曾在不同的湾区工作过,如今,作为当今世界四大湾区中最为年轻的一个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完备的制造与服务产业链,但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集聚方面存在短板,也是未来湾区亟需突破的一项工作。
“实行九个月薪酬制度”,“人才是来做事业的,不是来拿钱享受的”,“一流人才吸引一流人才”,徐扬生的这些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也为引进与留住湾区人才提供极富借鉴意义的启迪。
什么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需要的人才?徐扬生给出的答案是:良好语言能力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创新意识与风险意识、掌握国际化专业知识与设计能力、拥有跨文化交流的综合知识与能力。
如今,我们的时代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跨越空间的沟通成本在下降,却有更多人喜欢在某一个地区扎堆,例如旧金山湾区的硅谷、纽约湾区的曼哈顿,其原因是全球化和高技术使得人变聪明的回报增大。而与智者在一起,人们会变得更智慧。徐扬生坦言,只有一流的人才吸引更多的一流人才,二流人才只能吸引到三流人才,因此,深圳必须首先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通过大学培育出更多本土富有创新活力和竞争意识的青年才俊。
招来了国际化人才,还需要建立其与国际接轨的薪酬体系和评价标准。徐扬生认为,借鉴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经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中国成为首个实行九个月薪酬制度,以保证教授们有时间到海外进修或是回馈城市、参与更多社会公益工作。当然,深圳近年来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提供优越的薪酬待遇与优质的生活环境之外,对于国际人才最富吸引力的最终还是深圳所提供的一个水准持续提升的科研创新平台,让人才实现其个人理想与社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