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头条

粤港澳如何走向全球一流湾区?

2017-05-05 湾区城市群

中国下一辆“开往春天的地铁”将从哪里出发?其中引人注目的一辆就发车于粤港澳大湾区。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要求。

目前,世界上有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一经提出,就被称为全球第四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由广东9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及港澳两个特区组成,总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末,粤港澳大湾区区内总人口6765万,GDP约为1.3万亿美元,区内进出口贸易额达1.5万亿美元。大湾区亦拥有世界级的海空港群,机场年旅客输送量接近1.4亿人次,港口集装箱输送量接近7200万标箱。

既然有了不错的基础,那么在通往全球一流湾区的路上,粤港澳大湾区还有哪些事情要做呢?

王缉宪:大湾区以行政主导型体制的广东牵头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王缉宪

大湾区是个OPP(Obligatory passage point ,强制通行点)。粤港澳大湾区不是有清晰边界和政策内容的“帽子”,而是取代了“大珠三角”的一个“说法”。以字面解读,粤港澳三个平级行政单元构造一个湾区,并以行政主导型体制的广东牵头。这不同于珠三角(不含港澳)前面加个“大”字,因为“大珠三角”这个说法没有明确的主导主体和行动者。更重要的是,这次是以政府工作报告的形式出现和确认,体现国家层面的战略考虑。

郑永年:湾区可以建设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范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创新把湾区建设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范。

首先,政府及垄断行业应该向市场让渡空间,政府加快实施投资负面清单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包括金融、证券、信托、保险、租赁和基金管理机构等许可牌照发放在内的改革措施。

其次是法制环境的供给。建议通过地方立法设立改革保护条例,保护改革者的尝试,区分改革试错与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新型政商关系。

而在社会层面,就是要加强社会事业供给,包括加强养老、教育和医疗社会组织建设,帮助年轻人减轻“上有老、下有小”的负累,使年轻人能够预见未来的美好而甩开膀子大胆创新创业。

最后是要以发展服务业为主,加强制造业技术升级。一方面从香港和澳门有选择地引进服务业,加快湾区服务业发展;另一方面发挥香港和澳门在湾区企业“走出去”的门户作用,为湾区企业构建国际化分工网络服务。

因此,要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合作为着力点,发挥粤港澳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特殊作用,积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枢纽和支撑平台。深入挖掘粤港澳湾区的经济产业、航空海运、国际网络人脉等资源,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纵向分工与横向合作,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我的建议是在粤港澳之间建立一个共同的劳务市场、房地产市场,享受同样的社保政策,这样港澳居民可以到珠三角找工作,购买社保、购买房子。这样既可以解决二三线城市房子过剩问题,又可以解决香港澳门就业问题。

洪为民:“粤港澳大湾区”绝对有机会争做世界第一的湾区品牌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洪为民

香港的法律、金融及市场体制健全,给予国际投资者信心,加上货币自由流通,是进行融资的好地方。融资又恰恰是科技创新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香港的设计、品牌市场化、国际化也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和国际接轨。如果以香港、广州和深圳的大学基础科研,香港、深圳的融资,香港的品牌和设计,加上深圳的应用科技和创新,广州、东莞、惠州的高端制造业,香港的国际贸易配套和市场化,以及大湾区的空运和海运能力,这简直是一条全球独一无二的完整产业链。

在粤港合作上,从深港出发,是一个很好的组合。虽然香港和深圳在很多方面仍存在着一些差异(如人口结构、产业结构、社会体制),两地的优劣恰巧互补,可以发展成双子城市关系(twin-cityhood)。硬件上,两地应加强协调一些基础建设的规划,以机场发展为例,香港机场与深圳机场若能有效连接并作适当分工,相信双方中短期内都没有兴建新跑道的必要。软件上,香港虽然在若干领域上(如法治建设、信息流通、国际联系)领先深圳,但当香港被批评创新力不足的时候,深圳则被评为国家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之一。香港是外商高度信赖的国际都会,深圳则充分掌握内地市场,故港深绝对有条件合力构建中外资金双向流动的最佳通道。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即使在今天就已经比纽约市和旧金山湾区高,将来如果建立起“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专业服务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智造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中心等品牌,绝对有机会争做世界第一的湾区品牌。

任泽平:湾区经济要着眼创新金融与特色金融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

积极发展湾区经济,未来着眼三大方向。

第一,发展创新金融与特色金融。充分利用香港在全球金融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广东省创业投资和私募融资优势,对接珠三角现代制造业,打造中国创新金融和科技金融中心。

第二,基于互联网产业的多元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引领和外溢作用,孵化一批媲美BAT的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和新企业,以区域融合推动产业的特色化、多元化。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依托珠港澳大桥,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

何欢:粤港澳大湾区一个重点任务就在于湾区内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何欢

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其中一个重点任务就在于粤港澳湾区内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城市群协调发展,需要城市群内不同城市之间协调合作,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同时,城市群的协调合作也能够抑制各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强化不同规模、不同产业导向的城市之间的配合,进而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环珠江湾区的建设,将要求广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明确自身的区域功能定位。

接下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广州应该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进而根据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城市进行新的功能规划和布局,在整体规划布局之后再进行都市更新。

梁振英:香港与大湾区城巿的合作不可以由政府主导一切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

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确实给香港带来很大的机遇。香港与大湾区城巿的合作要真正发挥作用,就不可以由政府主导一切,一定要社会各界一起参与,包括工商界、金融界、专业界、香港与外国企业家等。

田夫:开放包容、互利共赢才是湾区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

粤港澳大湾区将会联动发展,形成区域中每一个城市错位发展、协调共进的局面。前海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提出政策创新的共享、产业功能的互补、交通网络的互联、基础设施的互通,以及要素的自由流动、人才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高效配置,这样市场才能深度融合,形成一个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这个可能才是湾区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只有15平方公里,加上蛇口一起也才28.2平方公里,是一个非常浓缩的精华的核心引擎。启动大前海湾区的发展规划,将会使蛇口、前海、宝安中心区以及大铲湾区形成一个新的大前海湾联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联动发展的湾区经济格局将会初步形成。

马化腾:粤港澳地区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动机”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作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使粤港澳地区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动机”,推动粤港澳地区早日成为创新要素高度聚集、科技产业高度发展、创新生态高度成熟,具有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科技湾区。

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要建立粤港澳科技湾区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制定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政策;发挥香港“超级联络人”角色,为科技产业创新牵线搭桥;坚持不懈引进高端人才,建设全球创新人才“栖息地”;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产业,为创新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发挥强企引领作用,促进香港经济转型升级、保持国际竞争力。

宋小庄:粤港澳大湾区确有先行的优势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教授宋小庄

长三角经济带回旋余地比粤港澳大湾区更大,但要与杭州湾的湾区相结合,才能形成。从规模来看,将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许会被长三角和杭州湾区所形成的“沪杭甬大湾区”所超越,该湾区包括上海、杭州、宁波、苏州、舟山、无锡、嘉兴、绍兴、南通等城市,还可以包含南京、镇江、扬州、湖州等城市,腹地更为广阔。但其形成,可能要比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稍晚。京津环渤经济带也有可能形成大湾区。在一国之内,不同地区之间形成差别性、辅助性的发展,将会形成发展的动力,而不是阻力。粤港澳大湾区确有先行的优势。

相关:粤港澳湾区
作者: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