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发展要营造利益共同体
2017-04-23 湾区城市群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22日,市政协主办、市政协办公厅承办的“委员议事厅”邀请市政协委员、嘉宾在中心书城就“大湾区 新引擎”主题展开热议。委员、嘉宾们认为,要打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行政壁垒,营造利益共同体。同时,大湾区规划建设应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刘润华出席活动。
创新+完整产业链是最大优势
委员和嘉宾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和底气。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媒体研究会会长张学虎表示,创新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最大的发展底气。“深圳的创新应当是非常有优势的。”深圳卫视首席评论员余治国用“硅谷很多公司已经把早期的孵化中心放在了华强北”的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在市政协委员、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整合起来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也是发展的重要优势,这让卓越的创新能力能够很好地落地、创造价值。
委员们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规划发展中,要补齐短板,更要把优势做大做强。
打破行政壁垒营造利益共同体
委员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发展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打破“9+2”城市间各自的利益考量,打破行政壁垒。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里的各城市,首先要考虑如何通过大湾区的规划发展来互增价值,而不是只考虑怎么竞争。” 洪为民认为,各个城市要突破心态的障碍——不要城市本位心态,而要树立湾区本位心态。
有委员认为,应该建立一个中央层面的协调机构,来打破各个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平衡利益诉求。余治国认为,这个机构既要了解香港事务,同时也要熟悉广东情况,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出台后,能够更好地落地实施。
大湾区规划发展要增加百姓获得感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规划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委员、嘉宾们认为,大湾区发展要以人为本。
要让城市群里的百姓们感觉到更多的获得感,加快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捷、完善的公共服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此余治国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可考虑组建“湾区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统筹负责大湾区概念的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城际间的设施。“这个机构可以参考‘亚投行’的模式,着力解决不同体制间的合作效率问题。另一方面,粤港澳湾区基础设施是高价值投资,成立‘湾投行’有利于吸纳社会资本进入,解决投资主体多元,并缓解财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