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论坛第14届年会落幕 专家建议加强分工合作推动大湾区建设
2017-11-20 湾区城市群
中证网讯(实习记者 万宇)11月19日,国际金融论坛(IFF)第14届全球年会在广州落下帷幕,本届年会主题为“世界大湾区建设:新动力、新增长、新格局”,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行政长官梁振英,IFF现任主席、第26任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IFF联合主席、韩国前总理、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升洙,IFF联合主席、第23任巴基斯坦总理、花旗银行原执行副主席阿齐兹,IFF顾问委员会主席、第93任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等来自全球政、经、学界的专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世界级湾区实力
“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为世界提供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陆克文这样评价粤港澳大湾区,与会专家学者普遍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韩升洙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最具有活力的湾区之一,这不仅是对于中国,更是对于全球而言。“广东占全国7.8%的人口,26%的出口总量和23%的进口总量,这里的手机生产量达到全国的46%,彩电为51%、空调为49%,冰箱和汽车产量占40%,同时这里也是中国的IT、电子商务中心,是中国最富有活力的经济地带,加上香港和澳门,相信这个大湾区的格局肯定可以与其他世界上的其他湾区一起竞争。”他表示,粤港澳的大湾区将会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将会引领中国进一步有更多的创新发展。
亚投行(AIIB)行长金立群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经贸投资规则和经济治理体系进入深度调整期,亟需培养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世界湾区经济一直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更是全球科技、创新、金融和产业集聚中心”。在金立群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是中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加强分工协作推动大湾区发展建设
大湾区怎么建?不少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做好区域协调,加强分工合作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非常重要的议题。梁振英在致辞中指出,如何在香港、澳门和大湾区广东城市之间在符合一国两制的前提下促进港澳和内地城市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主要课题。他认为,粤港澳的合作将进入历史性的新阶段,三地的工商、金融和专业界有必要制定共同的行动纲领。
马建堂认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应进一步挖掘、整合、利用好其自身的独特优势。“首先,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强基础设施规划,错位发展;加强人才交流、资讯沟通,推进内外区域合作,全面提升辐射带动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还应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如积极推动各类生产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形成有利于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产业成长的生态环境。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祝宪坦言,虽然大湾区的建设潜在意义很重大,但也不能低估成功的建立大湾区所遇到的挑战。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一方面要促进港澳和珠三角各城市的经济融合,另一方面也应该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顶层设计,促进合理分工协作,避免内耗和重复建设。“在一国两制下,大湾区建设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大湾区相关的各级政府应该尽可能地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改变传统的优惠政策一事一议的旧有模式。”
鸠山由纪夫从东京湾区经验给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出了建议,他表示,湾区除了引进大企业,还应引进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