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 攻略

好消息!广州湿地公园总数已达到19个,你去过几个?

2017-11-14 湾区城市群

广州全面完成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湿地公园建设任务,湿地公园总数已达到19个。记者11月14日从广州市园林部门获悉,未来广州还将大力推进多类型、多层级、多功能的湿地公园建设,优先在生态区位敏感、污染严重的水网地区加快建设湿地公园。

  已建成19个湿地公园

  广州市园林部门介绍,继2015年完成新建11个湿地公园的建设任务后,广州2016-2017年继续新建7个湿地公园,目前已全面完成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新增18个湿地公园建设任务,使广州湿地公园总数达到19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主要包括滨海型湿地公园、城区型湿地公园、郊野型湿地公园、河涌整治型湿地公园、乡村型湿地公园等多种类型。

广州市湿地公园建设情况统计表(截至2017年5月底)

QQ截图20171115170543.png

2016年,《广州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完成。《规划》)以绿色化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全面保护、科学发展为原则,根据广州湿地的类型、分布特点,结合不同区域自然地形地貌和行政区划分,划分东北、中部、南部三大片区开展湿地保护工程。东北片区主要围绕流溪河、增江河等大水系,积极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林分改造,构建以水源涵养林为主,山水结合大绿大美的湿地景观;中部片区主要加强对老城区荔湾湖、流花湖、麓湖等人工湖的改造升级,构建水景交融丰富多样的城市湿地;南部片区主要建设以湿地红树林为重点的工业防护林,大力构建滨海生态屏障。

  同年,市林业园林局牵头起草《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草案)》,日前已经市人大常委会三审,立法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管理有关部门的职能,对广州重要湿地实行名录管理,对进一步加强规范湿地保护管理作出明确规定。

  生态技术工程修复重建湿地

  广州还结合治水工程,大力建设或恢复湿地,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在治污治水中促进湿地自然生态和陆地生态系统恢复。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如在南沙湿地开展湿地资源动态监测以及濒危珍稀物种保护等研究,在海珠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湾咀头湿地公园等开展“野生动物进城”示范点建设,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海珠湿地通过开展水网联通、水系清淤、管网截污、“食藻虫”水生态修复等工程,在湿地水域恢复珠江自然潮汐动力,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同2011年相比,V类水质的比例下降45.5%,并出现了优良水质断面(I—III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动植物一个舒适的栖息之地。监测数据显示,海珠湿地现有维管束植物602种,动物311种,其中鸟类162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3种,广东省级保护鸟类19种),占广州市鸟类总数的64%,鱼类36种,基本涵盖珠江水系鱼类种群,较2012年分别增长125%和112%。

  生态区位敏感水网地区加快建湿地公园

  广州提出,要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推进退化湿地修复,健全湿地保护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等相关立法工作,推动广州湿地保护建设工作上水平走前列。根据部署,广州将进一步构建水网湿地连通、景观特色鲜明的湿地公园网络,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具体而言,广州将大力推进多类型、多层级、多功能的湿地公园建设,努力构建水网湿地连通、景观特色鲜明的湿地公园网络。优先在生态区位敏感、污染严重的水网地区加快建设湿地公园。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文件关于“对不具备条件划建自然保护区的,广州也要因地制宜,采取建立湿地保护小区、各种类型湿地公园、湿地多用途管理区或划定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的要求,开展湿地保护小区划定,保护小块状重要湿地生境。

  另外,广州还将重点结合湿地公园建设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大力开展城乡湿地生态修复。继续加强各相关部门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科研支撑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广州市湿地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同时,深入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精品

  1、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全国首例“只征不转”生态建设项目,被国家林业局列为重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并于2015年12月31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通过试点建设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命名为“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2015年,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荣获“广东十大最美湿地”称号,入选国家湿地公园“四颗明珠”,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等4 个“国字号”,2016年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城市园林绿化及城市生态修复获奖项目,是融汇繁华都市与自然生态美景、展现岭南千年农耕文化和广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窗口和名片。

  2、广东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

  2016年12月30日,国家林业局同意广东花都湖湿地公园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花都湖湿地公园正式升级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花都湖湿地公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城区南部,范围为京广铁路桥以上新街河两岸的花都湖,属珠江流域,拥有秀丽妩媚的山水景观,完整的水绿生态系统,是城市中绿色、生态的亮丽滨河风景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它保留有成片的蕉林湿地,凸显了岭南蕉林鱼塘的乡土景观,丰富了山林景观。其中,物种丰富,自然景观变换较为多样,四时花景不同,风貌有异,不仅具有调蓄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存物种、提供候鸟栖息地等基本生态效益,同时还具备环境教育和生态休闲等社会效益。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将以保护和修复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为前提,修复、保护、利用原有的山水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以及岭南地区和花都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元素,建设集生态保育、科普教育、科研监测、文化宣扬、合理利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湿地公园,使之成为维护城市水环境安全的典范,发挥城市湿地生态效益的关键节点,花都区湿地科普宣教基地,城市湿地文化的体验场所,市民湿地休闲体验的重要游憩地。

  3、天河大观湿地

  位于广州天河智慧城的大观湿地公园,原址是片杂草丛生的烂地和淤泥臭水的鱼塘。该公园是按照绿色生态水系的建设要求进行改造和建设的。按照功能第一、景观其次的建设理念,原来的烂水塘被建设成集水质净化、雨洪调蓄、生态循环、城市设施以及休憩科普旅游基地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湿地公园。改造时,大观湿地公园保留了部分鱼塘,并重新挖新水塘,多个水塘形成了十几级落差的“海绵泡”,雨水在流经高低错落的“海绵泡”后,变成涓涓细流。项目以连串湿地泡为海绵蓄水体中心,与可渗透广场、可循环材料栈道、透水绿道乃至高压线下方的空间,共同构筑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公园上游为初级净化区,下游包括深度净化区和生物栖息区,最终经杨梅河下游汇入车陂涌,有效缓解车陂涌防洪排涝压力。 

相关:湿地公园
作者:刘怀宇 来源:南方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