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粤港澳大湾区 深交所探索资本市场跨境合作
2017-10-24 湾区城市群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经过多年不懈实践,深交所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互联互通机制优化稳步推进
2016年12月5日上午9时30分,随着深圳福田区深交所大楼的开市钟和香港中环的港交所开市锣齐齐敲响,深港通启动了。这样的高光时刻将深交所进一步推向了世界舞台。
深港通成功开通,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在国际化方向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的同时,亦将进一步提升内地与香港市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开通近一年来,深港通整体交易运行平稳。据深交所统计,截至2017年10月11日,深股通累计交易金额6248亿元,净买入1339亿元;港股通累计交易金额2820亿元,净买入675亿元;跨境资金整体净流入664亿元。
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深交所不断完善深港通制度建设,加强跨境监管合作,推动深港两地资本市场深度融合。
“我们将引进境外投资者作为提高市场运行质量、完善投资者结构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积极听取境外投资机构意见,优化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环境,切实改善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境外投资者遇到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动A股纳入MSCI指数体系。”深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一方面,深交所主动走访,积极展现中国经济机会、介绍中国资本市场,广泛听取境外投资者意见建议。截至目前,深交所在境外累计举行了20场集中宣介会和103场“一对一”路演,宣介对象超过600家境外投资机构。
另一方面,针对境外投资者普遍反映的股票停牌时间过长问题,2016年5月深交所正式发布停复牌业务备忘录,规范上市公司停复牌事宜,有效减少了深圳市场总体停牌家数和停牌时间。此外,深交所还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开展境外投资者关系管理,建立常态化沟通反馈机制。
下一步重点工作锁定三大方向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阶段,深交所将围绕三大方面展开国际化方面的工作。
一是布局“一带一路”市场,服务国家大局。一方面,深交所将继续研究推进跨境股权合作。根据自身优势和区位特点,与中资金融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继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范围,发挥金融整体实力,在跨境市场服务、技术输出、股权收购等方面继续探索,打造长期、稳定、可持续、分层次的“一带一路”金融保障体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另一方面,不断完善跨境资本服务机制。其中,探讨进一步规范平台运行机制被提上议事日程,深交所将优化技术能力,强化风险防范,吸引更多海内外机构共同参与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公信力、权威性的跨境投融资对接平台,不断扩大平台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促进更大范围的资本对接。
二是开展常态化路演推介,打造深市国际品牌。全球路演推介活动、境内反向路演和境外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等系列活动将常态化开展,与境外投资者的沟通渠道也将进一步得到完善。同时,深交所将持续通过国际媒体平台举行深港通网络联合路演,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推广模式,更广泛地覆盖境外投资者群体,并通过建立境外投资者关系管理资料库和完善上市公司英文信息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对境外投资者的全方位服务水平。
三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探讨资本市场跨境合作。深交所将充分发挥旗下子公司香港创盈公司的国际业务桥头堡功能,推动各项业务在香港的发展,推动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进行合作。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抓手,大湾区将在区域发展、创新驱动和对外开放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深交所将持续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跨境合作,研究如何有效利用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及珠三角地区创新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粤港澳金融竞合有序、协同发展,也将持续探索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的新思路,为“一带一路”建设、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