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创新

【创新粤章】广州:2020 年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 国家创新中心城市

2017-10-20 湾区城市群

    【开栏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伟大目标。要实现这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今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了“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重要批示。广东不负嘱托,锐意改革,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加快形成。目前,珠三角地区发展先行一步,已经站在更高起点,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正在加快,广深科创走廊正在努力打造成“中国硅谷”。

    十九大前夕,新快报记者兵分多路,走马珠三角,探访实践样本,草就广东创新之举,谱成“创新粤章”,以期成为这个创新时代的见证,把握改革的脉动和创新的生动之处。

    我们深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梦的广东实践会更精彩。

    ■2017年10月11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与美国格兰纳达山特许学校、马克汉姆国际教育集团签约,三方联合建设美国格兰纳达山特许学校广州分校。这片广州东部的创新创业热土,不但成为一马当先的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而且是广州国际化教育的“第一方阵”。

    蓝色光标天地互联全球总部,2个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平台和10个区块链重点项目,美国格兰纳达山特许学校广州分校,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总部等一系列大项目,过去十天内接踵而至广州黄埔区、开发区。这其中,既有新一代信息技术蓝海,万亿级空中互联网、百亿级区块链的产业集群,也有重大央企投资总部,还有与重大项目相匹配的高端教育资源。

    在广州,创新的步伐一刻未停。

    一周前,思科(中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企业在番禺揭牌;一个月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白云区政府签署云计算产业战略合作协议,美国医药龙头企业赛默飞世尔科技投资的全球首家精准医疗客户体验中心,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投入运营;两个月前,曾诞生过8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世界顶尖医学研究机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牵手广州开发区,联合打造冷泉港(广州)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半年前,富士康公司投资610亿元的8K显示器全生态产业园在增城破土动工……

    就在党的十九大开幕的前一天,“华龙一号”国内首台ZH-65型蒸汽发生器从广州南沙启运,历经3天航行进入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站“服役”,标志着“核电之肺”实现了“中国造”,我国核电装备制造技术和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这是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的广州,在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这一“中国硅谷”中发挥龙头作用的广州,大步迈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广州。

    创新目标

    2020年,广州要成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9月底召开的广东省委常委会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打造成‘中国硅谷’,成为全国创新发展重要一极”。

    广州,责无旁贷地将担当起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龙头带动的重任。

    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广州的底气:截至目前,广州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4742家,是2015年总数(1919家)的2.5倍,超过了过去8年的总和,增速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2016年广州专利申请增速和发明专利申请增速均位居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截至2017年8月底,广州市有效发明专利量为36187件。

    9月30日,穗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表示,希望两市继续谋划一批新的合作平台和项目,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合作典范,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走在前列。

    从今年公布的《广州市科技创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可以看出广州在创新驱动发展上的雄心和目标。《规划》指出,到2020年,要将广州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形成开放、宽松、自由的创新生态,科技创新多项重要指标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

    创新布局

    9大核心区构建广州科技创新走廊

    按照《规划》,未来五年,广州将集中打造沿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创新城、南沙明珠科技城为核心的广州科技创新走廊。

    突出“产业关键技术创新”是《规划》的一大亮点。要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设置未来产业关键技术专题,加强未来产业规划与布局,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核心技术从“跟跑”到“并跑”“领跑”转变。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广州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培育壮大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和龙头骨干企业。

    创新政策

    打政策“组合拳” 建创新“蓄水池”

    2017年广州财政科技投入达到108亿元以上,引导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590亿元。

    在创新驱动政策上,广州打出了“组合拳”。“1+9”科技创新政策及系列配套政策,系统地构建了一个刺激创新的体系;拿出真金白银,连续5年,每年遴选出100家“广州市创新标杆企业”给予资金扶持,最高奖励500万元;首次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面向全市中小微企业和创客发放科技创新券额度超5000万元。

    另外,广州还设立了国内城市最大的创新“蓄水池”——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让创新生力军更有底气大胆创新。截至目前,已为8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撬动超过76亿元科技信贷,授信贷款金额全国第一。

    同时,引入30家以上国内外领先创业投资机构在广州设立基金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正在力争形成30只以上子基金,带动超过200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科技成果产业化及科技企业孵化。

■2017年7月5日,天河区举行“1+1+8”产业扶持和科技创新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

    创新阵地

    天河:创新指标连串“第一”,内生发展动力强劲

    在刚刚公布不久的广州上半年经济榜单中,天河以1930.76亿元的经济总量继续名列榜首,同时保持9.6%的高位增速。连续10年,稳坐广州经济“头把交椅”。一个天河贡献了全市1/5的GDP,以花城广场为核心的城市新中心成为新广州的最佳形象代言,一连串科技创新指标“第一”背后,天河强劲的内生发展动力不容小觑。

    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商务服务是天河区四大主导产业。在全区1403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企业达923家,占比66%,6家企业入选全国互联网百强,总量全省第一。

    天河正在推动这些大事:加快规划建设天河智慧城、天河“互联网+”小镇、广氮-奥体片区以及“村里的众创空间”等价值创新园区,力争未来5年新增750万平方米以上科技产业载体;着力培育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产业集聚;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力争至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80%以上。

    越秀: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提升“民生强区”

    越秀居于广州老城区之首。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积聚为它贴上了民生强区的标签。“十二五”期间,它以全市面积不足1/200的土地贡献了全市1/7的GDP,2016年全年GDP高达2909亿元,距离3000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稳居广州市经济强区“三甲”。

    越秀将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小镇”。以黄花岗科技园区为主载体,扩容16倍,引进龙头企业,打造成营收超千亿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并成为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依托周成虎院士为首席科学家领军的中国国家地理文化创新创意团队,共建广东地理科技与文化创新创意产业园,形成产值超百亿元的地理信息产业集群。

    以“互联网+知识产权”,打造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广东地理科技与文化创新创意产业园等一批价值创新园区,将商标经济培育成越秀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以“互联网+传统商贸”,推动传统商贸业和传统专业批发市场转变营销服务模式,向展贸型、体验型、品牌化的高端商贸业转型。

    黄埔:“黄金10条”释放红利,“风投10条”助推创新

    黄埔区,广州城市发展“东进”战略的桥头堡,总行政面积484平方公里。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广东9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合署办公,实行“五区合一”管理体制,统称广州开发区。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其在创新方面的实力,全区上市企业4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8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市1/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78%,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

    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亚伟曾表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是广深科技走廊的主要通道,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顶点”,是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知识产权改革试验田。

    南沙:率先发力人工智能 打造未来智能城市

    地处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从国家战略新区到自贸试验区到广州城市副中心,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南沙已成为未来“兵家必争之地”。

    “南沙将理所当然地成为IAB战略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尤其在人工智能上率先发力。”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广州南沙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蔡朝林曾这样表示。南沙的人工智能产业,以建设“AI+城市”的新型智慧城市为契机,建设互联网和物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布局统一和开放式的大数据平台、打造物联网企业聚集的物联网小镇,创造理想的AI应用环境,打造未来的智能城市,推动AI应用和核心产业发展。

    海珠:将海珠岛打造成性价比最高的“创新岛”

    地球人都知道的微信在哪儿诞生?地处广州腹心的“海珠岛”。一只蝴蝶振动翅膀引起的一场“创新风暴”和“互联网新浪潮”,吸引了腾讯、复星、阿里巴巴、欢聚时代、科大讯飞等巨头抢滩登陆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

    未来十年,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定义为面向世界、辐射全国的全球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优选地。今年的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描绘了“创新之区”蓝图,首要工作即把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打造成为科技创新价值创造的引领区;聚焦互联网服务、新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抢占产业链、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打造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先行区、国家级“互联网+”创新示范区、全球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优选地。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中大国际创新谷和南中轴创新带被纳入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和海珠湾滨水区共同形成支撑创新发展的空间格局。

    番禺:每年不少于1亿元资助奖励产业创新人才

    凭借连接莞深的地域优势与广州大学城的人才资源,番禺区在创新资源转化与平台搭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番禺已出台若干科技创新发展扶持政策,围绕构建番禺创新生态系统,确立了到2020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发展目标及九大项共31条具体工作任务。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在家门口实现创新创业就业。

    番禺区将节能科技园、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城南岸地区创新发展核心区整体以“广州国际创新城园区”命名,并成功纳入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吸引全球创新企业与人才。从今年起,番禺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用于产业创新人才的资助、奖励、补贴等,创新领军团队最高可获千万元资助。

    番禺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和“广东省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区”。

    有数有据

    科技投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科技支出114.6亿元,实现2017年达到108亿元的目标。

    高企培育:首批向省推荐高企申报认定2995家;上半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361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46.4%,同比增长11.6%。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4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在孵企业数量280家,上半年实现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收入52亿元。

    发明专利:1-5月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13471件,同比增长29.0%,授权量3860件,同比增长14.0%。

    多层次资本市场: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73家,累计420家,进入创新层企业55家。

    科技金融政策:截至8月15日,广州市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为760家企业出具贷款确认书,新增授信金额20多亿元,总规模突破70.5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外部评价:在世界权威城市排名机构GaWc发布的2016年世界城市体系排名中,广州首次跻身世界一线城市行列;连续两年排名《机遇之城》报告榜首。

    ■策划 : 冯树盛 张英姿 ■统筹 : 新快报记者 陈海生 李应华

    ■采写 : 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朱清海 谢源源 吴晓娴 方阳麟 通讯员 陈宏 ■摄影 : 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制图 : 廖木兴

相关:广州 国际影响力 创新 中心城市
作者:金羊网-新快报 来源: 金羊网-新快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