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法规

广州百个小区下月开始强制垃圾分类 这些你需要知道

2017-08-21 湾区城市群

记者巡城发现,广州各样板小区出奇招实现垃圾减量,但街坊分类意识仍欠缺

从9月份开始,广州市城管部门将选取100个小区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8月初,广州市城管委首次公布了这100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生活居住样板小区(以下简称样板小区)名单。其中,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9个区各10个,从化和增城各5个。

这些样板小区目前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怎样?居民们对于“强制分类”做好准备了吗?近日,新快报记者走访了部分样板小区,发现多数小区在硬件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功课”,多数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已形成共识,但也有一些居民对于垃圾仍“随手扔”。有小区垃圾分类主要靠物业保洁人员和环卫工人处理,住户大多将垃圾“一锅端”。

●荔湾区保利紫林香苑

有居民从源头上进行分类

后续计划打造智能化系统

荔湾区海龙街保利紫林香苑共有1503户居民,该小区从6月中旬启动垃圾强制分类样板小区创建工作,先选两栋楼作为试点,居民先行分类投放,环卫工人在每层楼收垃圾后,到中转站进行检查,发现分类不好的再进行二次分拣。

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该试点楼栋,看到各楼层放着两个垃圾桶,分别用于收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桶上和墙上都贴有分类标识,如鱼骨、果皮投放进厨余垃圾桶,一次性饭盒、宠物粪便投放进其他垃圾,指引居民正确投放垃圾。

家住10B栋的周阿姨告诉新快报记者,她家里准备了两个垃圾桶,每天分干湿投放两次垃圾,家里干干净净。“楼道每天收两次垃圾,也很干净”。

“干湿分类其实很简单,我家里就是厨房放一个垃圾桶,专门放厨余垃圾,其他的就放另外一个垃圾桶。先干湿分开,不难做到,老少都能接受。”家住8C栋的谭伯说。

据海龙街城管科工作人员詹前提介绍,海龙街的小区内,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比较强,物业公司也比较配合。目前垃圾分类工作正在摸索进行,以宣传为主,由小区居民从源头上进行分类。对于厨余垃圾,后续计划打造智能化系统,居民使用感应卡投放垃圾,感应卡上有二维码,扫码投放垃圾,居民投放是否精准一目了然,便于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对于分类正确的居民计划奖励垃圾袋、粮油等礼品,提高居民准确投放的积极性。

海龙街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陈沛江告诉新快报记者,接下来准备投入约200万元建造一个分拣平台,通过生物发酵的方式,利用餐厨垃圾制作有机肥,分给街内花农及小区业主用于种花,做到餐厨垃圾街内就地解决。而且还有望将花木垃圾破碎后一起处理成花肥,真正做到垃圾减量。

●越秀区都府社区

可用旧衣旧书扫码换积分

每月办一次以物换物庙会

越秀区北京街都府社区常住居民1535户,共有居民楼163栋。据介绍,该社区从2014年6月开始全面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模式。都府社区共设置了定时投放点3个、误时投放点6个,定时投放时间为上午7时30分至9时,晚上6时至9时,误时投放点则24小时可供投放。投放点设置干湿两类垃圾桶,每个投放点配有240升大桶收集其他垃圾、120升小桶收集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由于量少,只在居委会附近设1个收集点;对于可回收物则鼓励居民自行收集后直接交给环卫工人或卖给资源回收机构。对于分类出来的生活垃圾实施分类运输。

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都府社区发现,除了原有的垃圾分类收集箱,这里又新增了旧衣物循环利用箱、旧书籍回收箱,街坊可以往里面放旧的裙子、鞋子、被子、包包、书报等,然后扫二维码换积分,就可获得红包或实物。

“这是一种激励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的方式。”负责推动这项活动的北京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张燕玉说,为了更好地进行宣传,社工们采取了不少有趣而有效的方式。比如,社工们会教居民再利用咖啡渣,它可以吸湿除异味,用于种植小盆栽就再好不过了,还用这个题材设计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提高了街坊的成就感。

都府社区还举办毎月一次的以物换物庙会活动,居民们将家里多余闲置的物品拿到庙会上交换或捐赠。“通过这些活动,居民们提高了环保意识,养成了减少浪费、善用旧物的良好生活方式。”张燕玉说。

●天河区东方新世界社区

小区内各楼层不设垃圾桶

居民下楼投放并简单分类

位于天河区天河公园附近的东方新世界小区有十几栋住宅楼。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该小区,发现公共区域的垃圾桶都有垃圾分类标识,小区还设置了多个垃圾分类收集点。

“每个楼层都没有垃圾桶,需要自己将垃圾装在袋子里,然后带下楼放到指定的垃圾收集点。”王小姐是东方新世界的资深居民,10年前就在这里购房居住,她告诉新快报记者,以前楼道里有垃圾桶,虽然方便扔垃圾,但经常滋生蚊虫老鼠,“如今楼道不放垃圾,整栋楼干净很多”。她认为,要把垃圾带下楼投放,还要简单分类,虽然增加了劳动量,但还是值得的,有利于环境整洁。

一名小区辅助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告诉新快报记者,小区的垃圾收集点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定时收集,居民需要对垃圾进行大致分类,再由环卫工人再次仔细分类。“早上和傍晚都按时间进行投放,一般是上午7:30到9:30,晚上6:30到8:30”。

如果错过了收垃圾的时间,怎么办?工作人员告诉新快报记者,小区里设置了多个误时投放点。新快报记者看到,误时投放点是24小时开放的,设置了告示牌,写明负责的物业服务人员及环卫站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

“实行垃圾分类并且专门设置了投放点后,环卫工作人员不需要逐楼层去收集垃圾,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小区清洁服务上。”工作人员称。

●白云区金桂园社区

多数居民将垃圾混装投放

保洁人员环卫工两轮筛选

金桂园社区位于白云区三元里皮具批发城,基本上以老旧小区为主,住户很杂,白天进进出出的人流量非常大。不过,小区的整体卫生保持得还不错。

新快报记者近日走访该小区,从大门往里走,一路上没有发现乱扔垃圾的现象。沿途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垃圾站就坐落在小区入口靠左的地方,摆放着五六个垃圾桶,但并无分类标识。黑色的垃圾袋里混装了各类生活垃圾,厨余垃圾与易拉罐、包装盒等可回收垃圾堆叠在一起。除统一的垃圾投放点外,居民楼每层都设有单独的垃圾桶,新快报记者上楼观察,发现垃圾桶及周边没有明显的垃圾分类标识,只是在每层楼梯间设有两个简单的大号垃圾桶,居民大多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装。

原来,小区目前分类主要靠物业保洁人员处理,每天上午10时许,三元里街市政环卫所的垃圾运输车便会来到金桂园小区,将放置在小区门口的垃圾一桶桶清走。“以前,我们要进入每栋楼里去收垃圾,然后装车运走。现在好多了,小区物业保洁人员会把每栋楼的垃圾处理好,然后再定点投放,这就‘解放’了我们,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分拣垃圾,像玻璃瓶之类的垃圾是坚决不能进入垃圾压缩站的。”负责金桂园小区环卫工作的一名环卫工人告诉新快报记者。

据介绍,该小区每天产生的垃圾总数为70桶至75桶,按照每桶160斤左右计算,每天的垃圾产生量接近6吨。而在每日的垃圾处理过程中,能够被利用的可循环物经过小区业主、保洁员、街道环卫工的三轮筛选,可实现重复利用,剩下的多数为没有用途的生活垃圾。

在专业人士看来,对层层筛选后的生活垃圾实施干湿分离,是小区垃圾分类的关键之举。“如果没有这一步,不仅在客观上增加了垃圾总量,不利于厨余垃圾的生物处理,还会导致环卫工再次分类时气味特别大,对坏境也有一定影响。”三元里街市政所管理员邱宜湘介绍。

●海珠区江南新苑

居民楼墙上虽贴有宣传纸

垃圾桶里垃圾仍被“一锅端”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在制度设计方面,许多试点小区都做得很好,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仍有待提高。

新港西路的江南新苑小区是海珠区垃圾强制分类的试点小区之一。新快报记者近日下午5时许走访该小区,从东门进去,看到沿路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个“一桶两分”式的垃圾箱,有黄、蓝两色,在垃圾箱正面和上方分别用相应的标签标记“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记者随机检查了几个垃圾桶,发现里面的垃圾都是混放的,可回收垃圾桶里有骨头、尿片、纸巾、塑料袋等其他垃圾。其他垃圾桶里面则有纸皮、胶杯等可回收物品。

在走访的期间,新快报记者还看到有居民随手把塑料瓶丢进了一个距离近的其他垃圾桶里。对于垃圾分类,有不少居民表示“不清楚”。

有居民介绍说,她家的垃圾都是投放在楼道中的垃圾桶里,三户人家共用一个垃圾桶,环卫工人每天很早或者晚上就会把垃圾收走。

新快报记者随机走访了玉泉街A3栋7楼,发现过道里有一个半米高的大白桶, 套着一个黑色大塑料袋,紧靠白桶的墙上有褐色污渍。半米开外的墙上则张贴着宣传单张。尽管桶外中间位置贴着“其他垃圾”的标签,但是桶里仍放着大袋小袋西瓜皮和外卖盒子,剩饭剩菜的味道呛鼻。

新快报记者还走访了玉泉街A3栋、A4栋和叶泉街F3栋的6层、7层、8层,发现每一层的楼道转角处或过道里都放着一两个大白桶,过道的墙上对应地贴着两张写着“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贴纸,但是楼道转角处就只有一个桶,而且在正面没有看到分类标签。

新快报记者在江南新苑走访了一圈,发现只有北边正门处的宣传栏旁放着一个红色和一个蓝色垃圾收集箱,正面分别贴着“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标签,蓝色垃圾桶侧面的地上还有两块香蕉皮。宣传栏处张贴着关于垃圾分类的小知识,告诉市民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范围,规定市民投放垃圾的时间是上午7:00至9:00、晚上6:30至8:30。

计划

11月检查验收12月对存在问题责令整改

广州市城管委介绍,100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样板小区名单公布后,各区要按工作内容细化制定本区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创建工作。11月,市城管委牵头,对照《广州市创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生活居住样板小区工作标准》要求,进行检查验收。12月,总结创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生活居住样板小区工作情况,对存在问题责令整改。部分区的城管部门已经公布了相关工作计划,如荔湾区将进一步完善引进企业参与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白云区则计划启用专业垃圾运输车,解决前端分类、后端混收的问题。

荔湾区:引进企业参与垃圾分类

荔湾区城管局调查发现,在创建样板小区,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工作方面,存在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投放准确率有待提高的问题,此外,街道普遍反映生活垃圾分类经费不足、部分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物业公司不够配合。

对此,荔湾区近期将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组织样板小区进行动员,开展小区督导检查工作,荔湾区城管局检查组12个小分队每月有计划地督导检查各社区,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再进行复查。

此外,统计全区样板小区分类宣传和分类设施需求,由区城管局统一定制垃圾分类标识贴、标识牌、分类指引、分类容器等分类宣传和分类设施,配置到样板小区。

荔湾区还将逐步健全餐厨垃圾收运系统,并将健全招商引资长效机制。继续引进企业参与街道生活垃圾分类,促进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协同发展,完善街道生活垃圾分类数据库和工作台账。

白云区:将启用专业垃圾运输车

白云区城管局环卫科方面介绍,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是垃圾分类的前端环节,对后端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及处理具有直接影响。在分类投放环节,试点小区要明确分类投放的模式,确保指引清晰,同时按照分类投放模式,合理设置垃圾投放点(站),配置足够的分类收集容器,有条件的小区(社区)可应用智能分类投放系统。

白云区今年明确黄石路以南机团单位实行餐厨垃圾强制分类收运工作,并建立“转运点相对集中、后端统一运输”的收运模式。景泰街柯子岭餐厨垃圾临时集中点为分类投放、分类收运试点,为全区铺开餐厨垃圾处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分类垃圾最终被统一装车运走是横亘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白云区有望在今年解决这个难题。据了解,白云区城管局计划提前调配出10台专业垃圾运输车辆,转为餐厨垃圾远途运输车辆,满足厨余垃圾分类收运量不断增加的需要。同时,白云区将结合广州市统一更新环卫作业车辆外观标识工作,对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车中转车辆、远途运输车辆外观涂装不同颜色,明晰分类收运标识,并为每个镇街安排1台厨余垃圾远途运输车辆,保障镇街收运能力。

相关:垃圾分类
作者:新快报 来源:新快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