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数据增速下滑 对GDP仍有正向拉动
2017-08-09 湾区城市群
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8月8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7月进出口增速均有回落,创下半年来新低,低于市场预期。
据海关统计,7月份,按人民币计价的我国进出口总值2.32万亿元,增长12.7%。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11.2%;进口1万亿元,增长14.7%;贸易顺差3212亿元,扩大1.4%。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5.46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8.5%。其中,出口8.53万亿元,增长14.4%;进口6.93万亿元,增长24%;贸易顺差1.6万亿元,收窄14.5%。
“进出口数据不如预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
据介绍,由于去年上半年外贸数据处于较低水平,同比基数低,将今年上半年增速凸显得很高,翘尾因素明显;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进出口逐渐回暖,基数增高,翘尾因素越来越少,因此,增速略有下降。
汇率也是重要因素。今年上半年和去年上半年相比,人民币贬值的幅度不少。因为进出口数据按照人民币计算,汇率贬值,美元折成人民币就多了。今年1月,人民币开始企稳回升的过程,一方面是人民币的升值,另一方面是去年下半年人民币的贬值,相互对冲下,人民币贬值的幅度就小了。
此外,全球制造业重新布局,也对我国进出口产生影响。“7月份,越南出口接近20%。因为近几年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向越南转移,所以他们的敏感度快于我们。包括制造业回流欧美。我们各种要素成本提升了,竞争力确实不占先,同时高端领域又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我们处在新旧动能的接力转换期间,速度受到影响。所以7月份的数据包含了多方面综合因素,有内生压力也有外在原因。”白明表示。
这些不利因素短期内难以解决。不过,在白明看来,中国正在做出大量缓解这些不利因素。包括“一带一路”落地、进一步拓展范围提升自贸区的水平、赋予219个国家级开发区更多权限、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都蕴含着新的增长点。而通关便利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
“我们做下一个动作,是将中国制造2025跟德国工业4.0相结合。我们自己的产品水平高了,对外贸易的非价格竞争力就提升了。”白明表示。
一个细节是,今年前七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特点除了仍以机电产品、传统密集型产品为出口主力;铁矿砂、原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等外,还呈现一般贸易进出比重提升、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回落等特点。这这凸显了我国外贸转型升级逐渐开始见效。
在早前公布的先行指标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印证上述分析,官方制造业PMI的分项数据中,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亦双双回落,但均仍续位于扩张区间。
不过,由于进出口在上半年GDP中带动效果明显,进出口数据的增速下滑,引发了业内人士对三季度GDP的担忧。对此,白明表示,进出口对GDP的直接贡献可能会小一些,但间接贡献并不小,因为我国贸易顺差仍然是增加的,进出口业仍然是正增长,相较于前几年的“拖后腿”,仍然会带来一定利好。此外,进口带来了优化资源资源配置,补齐了短板,对GDP带来大量隐性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