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工智能AI

共享充电宝是否行得通?以租代售模式风险大

2017-07-31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70731154028.png

本质上,中国暂时没有共享经济。仍然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便捷租赁服务。专车如此,共享单车也是如此。

我们其实可以想想滴滴出行要赚回烧出去的百亿投资,需要多久?目前滴滴打车的费用大概比出租车高20%,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只能存留中高端用户,低端用户将会逐步流失,尤其是共享单车普及之后。而中高端用户大多都是有车一族,用车频率较低(用车费用较高)。而且我看到很多老板原来用神州专车,后来改用易到。

这就是租赁市场的尴尬之处,不是真正的共享。那么为什么专车和共享单车最终却成功了呢?

专车解决了三个问题:不需等待、车辆干净、早期乘车成本较低(出租车的三分之一)。其中不需等待就是一部分人的刚需:

有钱人花钱换时间,没钱人花时间换钱。

而共享单车解决了什么问题呢?不持有,不保管,低成本。并不仅仅是最后一公里。方便,快捷,不怕丢是共享单车解决的真正痛点。因为每天扛着自行车上下地铁确实不方便。

我们再看共享充电宝是否符合这些特征呢?

1、充电宝是特别高频特别追求时效的东西,一天至少用一次甚至多次,手机没电了是不能等的,不可能手机没电了跑去租赁充电宝,还是随身携带最放心。

2、充电宝随身携带也很方便,不存在共享单车那样不便携带的问题。

3、充电宝价格不贵,大多都在300元以下,持有成本很低。按照10元/天的租赁价格,300元只能用30天,还是买一个划算。

因此,目前的来电、街电等等租赁充电宝公司,只是对应急使用场景的一种补充,恰好忘带充电宝,恰好手机没电,恰好可以租赁就租一个,这三种恰好组合在一起概率实在太低了。

至于资本为什么追捧这些伪共享概念公司,还是因为专车也好,单车也好,用户规模最终能达到1000万,而且这种烧钱游戏,非常适合大VC干小VC,比的是谁钱多谁能笑到最后,达到1000万用户规模腾讯和阿里这两家支付巨头就会接盘,退出比较有保障。但现在看来,巨头门也不傻,比如阿里就开始琢磨永安行免押金单车,因为一算账,25亿RMB能干的事情,没必要花50亿RMB去投资。

而共享充电宝注册用户能到1000万,日活能到20万是个大坎。中国日均出行人次大概为400万,400万里大概只有1%不到的人会去租赁充电宝,我相信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共享充电宝做到了日租4万单。而且大多数人租赁一个充电宝应急之后,一般也懒得去还,因为还起来也不方便。实际上目前所谓共享充电宝就是以租代售了。但是这种以租代售的模式也存在着较大风险:

一、经营风险:投入越大风险越大,因为无法计算运营成本。销售率越高,风险越小。租赁率越高风险越大,因为投入的数量越多,单台租赁频次就越低,很难收回成本。而投入数量太少,又可能出现租赁不到,用户体验不好的情况。除非数量足够大:比如3000万台, 覆盖2000万共享单车、40万专车和全部高铁站、机场、火车站,确保用户确实完全没必要自带充电宝。这个硬性成本投入大概需要25亿元。但这25亿元大概可以撬动一个年收入100亿左右的市场。

二、安全风险:目前这些共享充电宝大多是放在人流量巨大的地方,如高铁站等。这种一旦出现事故,就不是停业整顿,而是取缔入场资格。

大概2015年的时候,国内一家著名的公司找我们谈过这个共享充电宝的事情,当时计划给我们投数千万,后来股东会否决了。后来也有不少创业公司跟我们谈共享充电宝的事情,我们觉得盈利非常不确定,而且到了中场一定是拼资金、拼资源,很大程度上,甚至经营场所都能决定呢的死活,不确定性太高,所以我们没有掺合。但如果手握5亿资本,具有专车、单车资源的企业来说,这个事情还是有希望的。

相关:共享充电宝
作者:腾讯新闻 来源:腾讯新闻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