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关“组合拳”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2018-11-20 湾区城市群
“通关时间压缩了,成本也降低了,跨境贸易更加便利了。”深圳华星光电有限公司关务企划经理李雪介绍说,“由于公司进口设备对洁净度要求非常高,达到十万级标准,不方便在口岸直接查验,海关采取了提前申报、货到验放、到厂查验等措施,为企业节省了2到3天的通关时间。”
华星光电是海关压缩整体通关时间的直接受益者,实际上深圳海关关区的12万多家外贸进出口企业都能从中获益。
深圳海关关长陈小颖表示,今年以来,深圳海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改革部署,在海关总署的统一指挥下,以问题为导向,打出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提效降费的“组合拳”,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安全与便利。
深圳海关结合地方特点,出台了33条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细化措施以及20条落实提效降费的细化措施。围绕“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的目标,深圳海关通过压缩通关时间、压减涉企收费、精减随附单证、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措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推动通关环节提效降费,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据深圳海关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深圳关区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在去年压缩1/3的基础上又缩短了17.1%,仅为1.56小时,全国领先﹔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缩短42.7%,为6.82小时,提前完成了今年“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1/3”的目标。
陈小颖介绍,围绕“优、减、降、提”,实现了一个“增”。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关区进出口3.5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
限时作业通关“秒放”
据悉,在“整体通关时间再压缩1/3”的目标确定后,深圳海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压、一张单一张单压,全力压缩整体通关时间。
从口岸流量可以看出,很多货物都是“秒放”。深圳海关在口岸要求限时作业,压缩办事层级,根据货物通关准备、报关报检、货物提离等作业环节操作要求,在各个环节均设定了“当天办结率”等时效管控指标,并最大限度压缩内部核批事项办理层级,要求各个业务现场必须在对外承诺时限内完成作业。
口岸现场还推行“即到即办”“首问责任制”等办理制度,建立“7×24”小时通关保障机制,方便企业办理当天提货,对紧急货物随到随检随放、及时提离。
此外,海关将货物在口岸通关的手续性作业前推后移,出台报关单“先放行后改单”、大宗资源性进口商品“先验放后检测”等措施,将大量的单证审查和风险分析环节由事中推向事前,进一步压缩了货物通关时间。目前,深圳公路口岸已经适用“提前申报,货到验放”模式,海运口岸前期已开展试点。
单证精减流程优化
今年以来,深圳海关全力推进关检业务深度融合,发挥关检融合优势,把检验检疫作业嵌入到通关货物监管作业,由串联变为并联,实现“查检合一”,在口岸全面实现查验、检疫的一次作业。货物通关流程由12个环节整合为7个,查验作业效率提高了30%,有效提升了通关效率,为外贸企业省时省钱减负。
同时,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中的单证规定,分批次推进取消单证。在办理进出口业务时,不再要求企业必须提交纸质单证和交验单证原件,对确需企业提交的单证也具体列明,不再设置“兜底条款”。对已具备无纸化办理条件的海关业务,全面推行无纸化,以电子单证替代纸质单证,降低企业单证负担。进出口环节需验核的监管证件从86种减至48种,已实现了报关单、报检单“二合一”,申报项目由229个合并精简至105个,并最大限度实现联网核查,取代纸本递交,省时省力省费用。
制度创新企业减负
在压缩整体通关时间的同时,海关还要尽量为企业降低成本。今年6月和9月,深圳海关分别启动了“银关保”“关税保证保险”等试点,推进多元化税收担保改革,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通关纳税成本。
对于因市场化运作需要,由中介服务产生的交易成本,则通过提供免费的公共服务,推动海关服务直通货主企业,2017年以来,深圳海关已经率先实现了服务“零收费”,有关软件下载、数据传输交换等服务均完全免费。
陈小颖表示,深圳海关关区港口吞吐量约占全国的21%,监管进出口货值约占全国的16%,监管货运量约占全国的19%,监管运输工具约占全国的40%。深圳海关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和可预期的口岸营商环境,促进深圳地方外贸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