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要素自由流动,从打通港口链开始
2018-07-11 湾区城市群
“无论是粤港澳还是以前提的珠三角,最难的是什么?” 上个月末,在深圳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更新高峰论坛”上,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院长江浩说,粤港澳大湾区最难做的是城市协同,城市协同最难的是“每个城市像兄弟一样相处”。就在同一时段,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也提到,大湾区要按照市场的要求合理地配置资源,关键在于如何调动起湾区内城市的积极性。
调动城市的积极性、湾区城市要能协同起来……专家的说法相对比较委婉。相比之下,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温洋的建议最为直白: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中心”,由中央牵头,港澳、珠三角各市参与,负责制定合作协议、统筹协调珠三角的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科技创新合作、环境保护、共建共享等事宜。
早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香港、广东、澳门的近120名政协委员就专门提交了一个联合提案,建言由中央政府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统筹委员会”。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张学修用“一二三三三”来概括粤港澳大湾区的现状,即一个国家、两个制度、三种货币、三个独立关税区、三个独立的管理体制。这一独特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带来机遇与多样化,可以让粤港澳三地发挥各自所长,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却使得“要素自由流动”这一其他湾区的常态化特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无论是统筹委员会还是协调发展中心,都是解决湾区要素自由流动的良方之一,但要成立这样的机构,难度不小,实际效果也有待观察。其实,要统筹协调大湾区建设,相比组建松散机构,直接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效果更直接,但粤港澳大湾区自始至终就是经济湾区,当下全球三大湾区亦是如此,我们又何曾听闻过“旧金山湾区统筹委员会”抑或“东京湾区协调发展中心”?经济湾区内要素流动的打通,是湾区产业和市场自身的发展结果,解决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动难题,从经济角度出发更有实效。
全球三大湾区的发展历程均表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各类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打通港口链是重中之重。东京湾的几个港口,横滨港、东京港、川崎港等从开港以来就是互相竞争也相互合作,在历史长河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而今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链的发展,也已经早早开始向“共生”发展。
港口的发展为大湾区打下了基础。作为人口规模超6800万,经济总量达1.58万亿美元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港口最密集、航运最繁忙的区域,2017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5亿吨,包含广州、香港、深圳、东莞、珠海等5个亿吨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7000万标准箱,其中深圳、香港、广州位列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10强。
大湾区要素自由流动,可从打通湾区港口链开始。怎么样达到互联互通,达到优势互补,达到定位的互相支持,以及通过这个产业和服务的相连接,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相互连接,将是下一步打通湾区港口链的关键。
相关大湾区打造全球港口链
南沙港。广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摄
大洋网讯 距离5月24日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深改方案》)已然满月,在这段时间中,首届“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供应链创新发展”论坛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广州南沙举行,南沙方面表示力争未来三至五年内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枢纽节点“半小时交通圈”。
未来三年拟投资港航项目1000亿元将新增更多国际班轮航线的广州港、迈入“亿吨大港俱乐部”的珠海港、中国最大的转运中心之一的蛇口港……被《深改方案》确定为“国际航运枢纽”,这个定性让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链的发展更加明确化。
广州、香港、深圳集装箱吞吐量世界前10
港口既是国际物流链中的重要一环,更是带动腹地经济发展,加快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规模超6800万,经济总量达1.58万亿美元,将发展成为比肩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作为湾区物流交通和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港口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蔡锦龙告诉记者,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港口最密集、航运最繁忙的区域,2017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5亿吨,包含广州、香港、深圳、东莞、珠海等5个亿吨大港(广州5.9亿吨、香港2.82亿吨、深圳2.41亿吨、东莞1.57亿吨、珠海1.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7000万标准箱,其中深圳、香港、广州位列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10强;湾区内所有城市均设有港口,码头泊位体量大,市场化程度高,港口经济发达。
而如今,有千年历史的广州港如今又站到了新的起跑线上,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再度发力。举办“财富”论坛之后,广州2019年将再迎盛会,第31届世界港口大会将在广州举办。
“港口发展离不开城市,在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期间,广州港也将发起‘一带一路’沿线港口‘朋友圈’合作倡议,推动实现贸易便利化和港口合作标准国际化发展。”广州港务局副局长袁越向记者表示,广州港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广州港的发展重心逐渐向南沙转移,千年古港生机勃发,近年来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都稳居世界十大港口之列,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国内最大的内贸集装箱枢纽港。港口是南沙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南沙打造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重要支撑。
2017年珠海港集团旗下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亿吨,同比增长36.22%,集装箱吞吐量230.2万标箱,同比增长47.56%,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四年内第三次在全国沿海主要港口中名列第一,在全球前110个港口中名列第二,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73位,珠海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共生:港口发展为城市打基础
东京湾的几个港口,横滨港、东京港、川崎港等从开港以来就是互相竞争也相互合作,在历史长河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但如今不同港口相互之间也有越来越多的合作,港口群的成员们都明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链的发展也已经向“共生”发展。未来三年,广州将深化与港澳的合作,强化在集装箱运输、航运金融、航运法律仲裁、人才教育培训、邮轮游艇滨海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共赢,推动港澳国际航运的高端要素优势与广州广阔的经济腹地优势有机结合。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珠江——西江沿线港口、沿海港口合作,促进在港口航线、航运物流和航运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展。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深圳港。近年来深圳港大力进行港口资源整合。在深圳港的西部港区,招商局港口集团已完成对深圳港西部港区包括蛇口、赤湾、妈湾、海星、招商港务等码头的整合,统一经营管理。同时又通过投资合作经营,成为湛江港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还投资参股了江门外海、佛山澜石、中山外贸东莞麻涌等一批港口和码头。在东部港区,盐田港集团通过与和记黄埔和现代货柜投资合作,参与深圳港盐田港区以及西部大铲湾码头的经营管理,通过投资合作已完成对惠州港的控股经营,已投资建设汕尾小漠港,与汕头港确立合作伙伴关系。
港口与城市共生,港口的发展为港区城市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伴随蛇口港而生的蛇口工业区,与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大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许多改革源于蛇口,进而推至全国。在改革开放40年里,蛇口谱写了一个个传奇,成立于蛇口工业区时期的多家公司,如今已成为各自行业里的领军者,如保险业的平安保险、银行业的招商银行、集装箱业的中集集团等。
推进港口绿色化、智慧化,加快航运服务业集聚,到2020年底初步建立自由贸易港。这是深圳市政府最新一期政府公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深圳港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所显示的内容。事实上,近年来深圳港大力进行港口资源整合,不断壮大港口规模和发展实力。
据介绍,深圳港外贸集装箱运输在全省处于龙头地位。2016年深圳港外贸箱吞吐量达到2281万标箱,超出香港港口323万标箱。还要积极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并大力建设绿色港口。大力建设可停靠世界最大邮轮的码头泊位。
“粤港澳大湾区航运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最完整的外向型制造业产业链、最优越的营商环境、最突出的创新驱动特色,”上海航运交易所总裁张页给出了粤港澳大湾区航运服务创新的几点建议:利用湾区的开放和合作,大力发展航运金融;利用湾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和促进要素市场的建设;加大新技术在航运领域的应用,提升航运服务业的能级。
珠海港的发展并没有聚焦在本地,而是放眼到周边省市、地区。珠海港方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成为辐射西江及西南地区的重要出海门户;推进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战略合作,打通“川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贸流通领域,开辟新兴的战略市场,提升珠海港国际地位,逐步把珠海港发展成为广东省连接南亚、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区域性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珠海港。广报全媒体记者陈治家摄
湾区内港口纷纷建设自由贸易港
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经济总量达到10万亿人民币的水平,拥有16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和3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是重要的合作原则之一。深入投资便利化,畅通三地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便捷流通。强化城市之间的融合,是大湾区未来合作发展的重点。
广州提出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目标,引起业界及各方关注。广州港务局副局长黄波回应称,自由贸易港是国家层面的贸易制度安排,涉及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的全面建设,“是自贸区的升级版”。而南沙片区的突出功能正是航运物流,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其保税港区功能。
“自贸港对港口是大利好。”黄波表示,这有利于境内关外货物的自由进出,便于国际货物的中转,将大大提升南沙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量。
德翔海运广州公司总经理虞璐表示,2015年广州市提出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大大促进了广州港的快速发展,至去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2000万标箱,成为全球第七大集装箱港口。“新的三年行动计划,涵盖了促进港航物流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力度空前。尤其是其中提到要建设自由贸易港,令人期待。”虞璐说,德翔非常认可广州港南沙港区的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并已逐步增加在南沙的航线,鉴于新的三年行动计划多项政策利好,德翔将加速在南沙的航线投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航线服务。
深圳港将聚焦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圳将创新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深圳港开展有关自由贸易港试点工作,并根据国家授权实行集约管理体制,取消或最大限度简化港区货物的贸易管制措施,在东、西部港区实施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最大限度简化通关程序,大幅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在建设深港组合港方面,《若干意见》提出,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为平台,创新深港港口快速通关模式,开展“深港自贸通”试点,形成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与香港间的直通物流大通道,探索建设深港组合港,实现两地港口物流服务一体化。
珠海港更希望联手横琴建设自由贸易港。近日,珠海市首度提出,推动横琴自贸试验片区与高栏港的联动发展,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桥即将建成和海、陆、空立体化交通的便利条件,建立现代化临港、临铁物流园,提升珠海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竞争力。加强与横琴自贸片区的联动发展和粤港澳合作平台的建设,建设粤港澳物流合作园,促进自由贸易与航运产业融合的高端商贸物流和高端商务综合体的转型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内顶级港口扎堆,如何打造航运链也是业内人士的关注重点。“目前广东自贸区内的港口还是个体发展的阶段,但粤港澳大湾区更应着力打造全球港口链。”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光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怎么样达到互联互通,达到优势互补,达到定位的互相支持,以及通过这个产业和服务的相连接,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相互连接。张光南认为,这些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去发展和优化。
深圳港。新华社
2017年大湾区港口货物吞吐量
广州5.9亿吨 香港2.82亿吨 深圳2.41亿吨 东莞1.57亿吨 珠海1.3亿吨
从货物贸易到货物、服务贸易并重
自贸区开放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国际航运枢纽”的定位应该是把航运单纯以货物贸易为主升级为货物贸易+货物、服务贸易的模式。粤港澳大湾区里的港口航运可以说聚集了全球、全国内的超级港口。但目前大湾区里的航运还只是简单的个体存在,从产业升级方面,航运应升级为货物、服务贸易为主,而湾区内的港口之间应尽快打通便利通道。诸如深圳与香港之间、广州与珠海、深圳之间的互联互通优势互补,达到定位的互相支持,以及通过这个产业和服务的相连接,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相互连接。
国际航运枢纽的定位一定是打造为全球贸易市场网络的集散平台,这样就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针对这个航运以及存在的通关和关税、相关政策方面的问题,涉及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以及产业所涉及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所以要解决这个部门协调方面的问题,做进一步优化。
通过自贸区这个“点”对粤港澳大湾区这个“面”的发展,自贸区作为国家层面政策的先行先试,为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方面打造一个扩散的效应。比如专业服务或者重要的产业通过自贸区这个平台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当然,同时反过来也一样,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通过自贸区再走出去。根据《深改方案》,到2020年,广东自贸区将率先对标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建立与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贸易中心和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的都市圈是通过自贸区这几个核心点来连接和扩散。这里的连接和扩散包括了基础设施方面也包括了政策制度方面的连接和扩散。而生活圈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优质生活圈。优质生活圈的打造涉及很多便利化、自由化的问题,以及社会管理创新的问题,这些也会通过自贸区去先行先试来实施。所以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圈、都市圈和优质生活圈都会通过自贸区这个点先行先试达到扩散效果。
广州港
2018年第一季度,广州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4370万吨,同比增长10.15%;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91.85万标箱,同比增长9.36%;累计完成商品汽车吞吐量30.9万辆,同比增长19.9%。一季度新增至印度、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地的4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到目前为止,广州港已开通集装箱航线201条,其中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达95条,内贸航线达106条。全球主要班轮公司均在广州港开辟集装箱航线。国际邮轮方面,2016年首年突破30万人次,跃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天津;2017年完成40.36万人次,保持全国第三。
深圳港
记者从深圳市港航局了解到,2018年一季度深圳港各项生产指标均实现了稳定增长,其中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5683.14万吨,同比增长9.64%,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597.1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37%。
深圳将创新深港港口快速通关模式,开展“深港自贸通”试点,形成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与香港间的直通物流大通道;探索建设深港组合港,实现两地港口物流服务一体化。同时,进一步强化深圳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港口的业务联系,重点推进中山、东莞到深圳多式联运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试点改革,逐步推进大湾区港口通关一体化。
珠海港
2018年一季度,珠海港集团港口一季度生产经营各项指标也保持着高位增长,共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006.11万吨,同比增长16.15%;集装箱吞吐量52.92万标箱,同比增长31.09%,中转箱量完成30.06万标箱,同比增长134.89%。根据《珠海港口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珠海港港口通过能力达2.0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378万标准箱,旅客通过能力达1390万人次;实现货物吞吐量超1.7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310万标准箱,旅客吞吐量达9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