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人工湖变“小清新”
2018-07-10 湾区城市群
中山公园人工湖湖水清澈,不锈钢式围栏已拆除长江日报记者贺方程 摄
去年11月启动的中山公园水体改造工程,已于上月底基本完工。治理后的中山公园,已慢慢显露美丽身影,颜值大大提升。
前区水体已具备自净能力
5日上午9点多钟,长江日报记者冒雨探访了中山公园。前区大门口的人工湖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苍翠欲滴的人工岛和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宛若江南美景。沿湖的不锈钢式围栏已拆除,沿湖步道被打通,游客亲近湖水更方便了。
20多年前就开始在此晨练的市民王胜超老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他亲眼看着中山公园一天天美起来,以前人工湖里水质不太好,现在环境好多了,让人心情舒畅,“即使下雨天也要来”。
不过,长江日报记者也发现,中山公园的中区和后区,水体质量明显不如前区,有些浑浊。
该项目的业主方——武汉园林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程部负责人万力解释,主要是施工进度不一。前区最先施工,今年1月完工,经过半年的养护,水体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净能力;中区和后区上个月底才完工,目前包括水生植物等生态系统还未完整地建立起来,再过三四个月水质才能比较稳定。
此外,中区和后区有很多狭长的河道,水体流动性较差,自我循环的效果也不如前区。
养护5年后水质将升至三类
中山公园水体总面积为5.92万平方米,于2000年改造完工免费对外开放。最初几年湖水还比较清澈,但由于湖水是死水,随着时间推移,水质每况愈下。近几年水质沦为劣五类后,每到夏季都会爆发蓝藻,湖水发臭,引发市民投诉。
2017年3月,武汉召开全市绿化工作会,将中山公园水体治理列入年度绿化工作目标。当年11月,水体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万力称,这次水体改造的目标就是“水清岸绿小清新,赋予水体自净能力,自然清透”,构筑三级石头水草生态坝,安装水泵和喷泉增氧曝气机,增加水体流动性,让死水变活水。经过5年养护后,水体将达到人体可直接接触的三类水,基本实现自净,且可持续。
该园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还将对公园景观进行进一步改造和提升。
将对湖西沿线简陋的石砌挡土墙进行“叠石式”景观改造。
拆除或改造公园大门口西广场现有围墙,栽种双排行道树,将现有混凝土硬铺装广场改造为树阵广场。
调整、补栽树木和其他植物,恢复棋盘山沿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