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银行

浅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下广东商业银行经营转型

2018-07-03 湾区城市群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减缓,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科技影响扩大、金融脱媒加速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与盈利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2017年国家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发展计划,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下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力区,在大湾区的快速发展下,广东地区的金融发展也迎来重大的机会,本文结合当前经济环境及银行经营形势、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分析广东境内商业银行的挑战和业务机会,总结提出相应的商业经营转型策略。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国内银行业规模增长放缓、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不良贷款金额持续增加,银行经营压力不断加大,加上处于经济新旧动能的换挡期考验,银行现有的经营模式已难以应对新的发展形势,经营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出台对广东银行业具有赋能的作用,将进一步拓宽金融发展的边界和竞争格局,由此推动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业务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为此,广东境内商业银行若能以最快速度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将会在新一轮经营发展中注入新的经营活力,提升银行经营竞争力,从而实现经营转型。

当前银行经营形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减缓,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互联网金融影响扩大、金融脱媒加速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的冲击、国际贸易摩擦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与盈利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2017年国内商业银行总资产252.4万亿元,同比增长8.68%,增速较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2017年实现净利润17477亿元,同比增长5.99%,增幅虽较上两年略微提高,但银行资本利润率12.56%,较上年下降0.82个百分点。2017年,广东银行业存款余额194535.7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贷款余额126031.95亿元,增长13.6%。银行业净利润2698.54亿元,比上年增加19.0%。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45%,比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国内银行业包括广东省内的商业银行均呈现资产负债规模增速放缓;净利润增速有所回升,但盈利能力持续下滑;不良贷款略为上升,但不良贷款率持平等特征。银行业差异化发展更为显著,银行业竞争进一步升级。

同时从上市银行公布的2017年业绩来看,国内银行整体并没有呈现市场所认为的盈利好转等特点。为此,加快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提高银行整体经营效率,培育利润增长点,控制信用风险,是银行业最迫切的任务。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珠三角广州、深圳、佛山、肇庆、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及香港、澳门地区,面积共5.6万平方公里,拥有6800万人口,均居世界四大湾区的首位。2017年经济总量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目前正在编制中,预计将于2018年年中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并列,为目前国家主要的区域经济战略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对于站在第二次改革开放的广东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框架协议》合作重点主要是7个方面,即: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目前广东已完成《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机制创新调研报告》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机制创新行动方案》,全面梳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标准对接、资格互认等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和一批需要先行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2018年3月6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围绕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重点推进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手港澳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高铁和高速公路网,构筑完善大湾区快速交通系统。

2. 大力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充分发挥和整合三个独立关税区的不同优势,促进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有序流动。

3. 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力量作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4. 携手港澳共同“走出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5.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抓好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

6.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搞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接受采访谈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透露,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已基本完成,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加快推进。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高度开放、创新引领、宜居宜业、区域协同的方向发展,并已经初步显露出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和国际自由贸易港的雏形。大湾区内各地积极对接国家大湾区发展战略,出台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建设,为广东银行业务拓展提供新市场、新客户、新机会。

表1 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城市规划定位

QQ截图20180704105750.jpg

广东省内商业银行新的发展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东京、纽约、旧金山湾区之后对全球资本投资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的第四大湾区,其生态圈除具备前三者的发展共性外,自身的区位优势特征也十分明显。粤港澳大湾区拥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3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粤港澳大湾区依靠0.6%的土地面积创造中国13%的GDP,在人才、资本、产业等创新要素聚集的密度上已领先全国,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领导者。

金融作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广东省内商业银行一方面有义务在大湾区的发展中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能借大湾区发展的东风,发展完善自身的金融服务,健全跨境金融合作,并实现经营转型。近年来广东银行业保持稳步发展,但规模增速及利润增长速度均逐步下降,处于经营转型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在竞争较为激烈的存款市场,涉及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业务创新不多,后劲不足。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大湾区内各地积极对接国家大湾区发展战略,出台产业布局和功能定位建设,为广东银行业务及经营转型提供了新的机会。

(一)拓展银行业的发展空间

经济增长对银行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在于一方面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对银行服务的需求,进而拉动银行业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强有力后盾。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出台将吸引各路资金的流入和各种性质金融机构的进入,对银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挑战。按政府投资拉动社会投资1:3比例计算,随着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入,社会投资的增长必会拉动珠三角地区经济掀起发展的新高潮,进而形成巨大的有效金融需求,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加速广东银行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粤港澳大湾区深化了广东与香港、澳门的合作发展,未来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并全面推进内地同港澳互利合作。这势必加速和提升广东金融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促进珠三角对全球金融网络的利用和金融业的改革创新,推动珠三角银行国际化。

(三)扩展商业银行的金融新需求

粤港澳三地市场与资本结构不断优化使大湾区的经济发展由过去的以内需为主向内外需结合转变。其次是三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互相发挥自身优势,高端制造业、金融业、娱乐业等各自产业优势互相联动,共同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三地的商业银行可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三地产业协调发展,从中挖掘蕴藏着的巨大金融新需求,为三地产业发展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与资金支持。

(四)商业银行的跨境金融服务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为境内银行业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性机遇,以多元化的跨境金融服务帮助境内企业到境外发展,推动湾区内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使海外融资、并购、境外人民币存贷款、结算、托管、投行及市场风险管理等业务需求得到快速增长,为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扩展带来新机遇。

QQ截图20180704105812.jpg

经营转型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给广东省内商业银行带来大量的发展商机的同时,也蕴含着新的银行经营治理要求,将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资产管理及盈利能力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广东省内商业银行需要主动加快经营转型,及时调整自身经营策略,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变。

(一)银行经营战略转型

银行面临新的挑战,首先必须从经营战略上进行改变,推动战略转型。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可以从顶层设计入手,全盘考虑,不仅要探索本地分行如何发展,还要跳出区域的圈子,站在全局的角度上思考粤港澳三地的发展战略问题,考虑对于全行战略的推动效应。因此,银行业支持经济发展应该具有银行业内在效率的短期目标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对经济推动作用的长期目标。

(二)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商业银行经营理念

粤港澳有着全球独特的一国两制三个独立关税区的情况,为此广东银行业需转变传统单一的境内经营观念,建立符合三地共同经营思维及文化融合的具前瞻性的商业银行文化,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促进三地银行融合合作。结合三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商业银行自身资源优势,主动积极以全新的经营发展思路,及时调整自身经营策略,从同质化竞争向培育差异化竞争转变,充分挖掘特色化经营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

(三)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经营策略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信贷资金、金融信息、金融人才等要素的跨地区流动和高效率配置提出新的需求,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市场融合、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协调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广东省内商业银行的发展应该主动与经济发展趋势接轨,银行业应主动推进机构的一体化经营,即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的两岸三地的一体化,打破广东地区不同分支机构的经营界限,整合机构、产品和服务,逐步建立一体化业务流程和统一业务标准,围绕客户交易链条延伸银行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集团客户和优质客户,要建立客户全程跟踪服务机制,为客户在区域内乃至国内外的业务需求提供无缝对接的金融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运作效率。

(四)主动进行业务转型

广东省内商业银行要顺应和服务大湾区的发展,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偏好,不断拓展运营边界,加大对重点及潜力市场的投入,重组业务条线,实现各个业务模块专业化运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才能成为能及时满足客户需求、适应环境需要的新型商业银行。

1. 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转型

商业银行要主动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加强与金融同业及类金融机构合作,构建互通互融资金平台,实现从资金提供者向资金组织者转型。大力拓展租赁与信托、投行与互换等综合化业务,提升资产管理、私人银行、投资理财等高附加值的交易服务型产品,实现中间业务市场化、收入多渠道目标。不断强化基础业务领先优势,同时大力提升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信用卡、投资银行、银证和银保等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2. 推动商业银行盈利方式转型

目前广东境内商业银行盈利方式具有依赖利差、资本消耗过快、亲经济周期的特征。为此,须从盈利方式上进行转变,以综合化经营和产品、服务创新实现以营业收入为总揽,破解以往过度依赖存贷款利差的盈利模式。逐步由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转变为利差收入和非信贷收入并重,实现收益来源的多元化。

3. 推进商业银行客户结构转型

要加强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联动挖掘跨境账户交易业务潜在客户,提供包括账户贵金属、账户外汇、账户能源、账户基本金属和账户农产品在内的多样化投资交易服务。强化跨境投融资业务联动创新,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应政策,补足短板,积极拓展香港、澳门地区客户,推动客户结构调整,实现由营销客户向培育客户转变,由交易驱动向关系驱动转变,由关注客户的过去向关注客户的未来转变,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4. 推进风控机制转型

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存在不同的监管要求和风险管理要求,为此,广东省内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守各地的监管政策,重新构建符合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要求的风险管理体系,并进一步强化风险点的监测和考核,厘清风险管理部门与各业务部门的边界职责,分层级明确风险管控责任,推动风险管理转型,从而有效控制风险和管理风险。

作者: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粤港澳大湾区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陈泽鹏

课题组成员:李成青、吴耀锵、谢洁华、肖杰、黄子译

执笔:李成青、吴耀锵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广东阳江分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相关: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商业银行 经营转型
作者:陈泽鹏 来源:金融论坛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