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收入超万亿 粤港澳大湾区拓展一程多站新市场
2018-06-10 湾区城市群
作为澳门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土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而即将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将为三地合作带来重大机遇。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局长文绮华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澳门特区政府旅游部门在多年来与珠三角地区城市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将合作范围扩展至大湾区城市群,加速旅游产业融合,进行资源互补。”
区域合作处于良好态势
近年来,赴澳旅游的内地游客持续增长。
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10月1日至8日,澳门共接待近69.7万人次的内地旅客,占赴澳总旅客的75.7%,前7天,内地旅客同比上升9.6%。2018年春节黄金周,赴澳内地旅客达71万人次,占访澳旅客总人数的74.3%,同比升幅为12.3%。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整体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收入更为可观。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珠三角9城、香港和澳门)接待了总量超过4亿的游客,旅游收入超过一万亿人民币(约1530亿美元)。当年有1.22亿人次的内地出境游客,其中有58%选择了香港和澳门为目的地。
2017年9月出台的《澳门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描绘了澳门旅游业未来15年的发展蓝图,其中明确提出多项粤港澳三地联合发展旅游产品的建议。
主要包括:探讨与邻近城市合作开发岛屿旅游,通过海上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将澳门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短途一程多站旅游的核心城市;加强与内地政府合作,加快游艇旅游的发展,扩大“游艇自由行”覆盖城市范围;把现有或未来具潜力的项目开发成为双城活动,例如各项体育交流活动和主题旅游活动等。
文绮华说:“我们希望透过创设区域旅游品牌,推动大湾区联线旅游产品,联合开拓内地及海外客源市场,以吸引更多旅客到访澳门及邻近城市,并延长逗留时间。”
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合作由来已久。早在1993年,广东、香港和澳门就已设立合作机制推广“粤港澳区域旅游”品牌,整合三地的优势旅游资源,开发精品旅游项目,构建不同主题、特色、档次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
去年12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联合会成立,随即通过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联合会章程》并签署协定,以此贯彻落实《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下称《框架协议》),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既是联合会发起方之一,也是直接参与者。文绮华表示,联合会的成立,对内将进一步密切三地的旅游联系和往来,对外将有利于进一步树立共同的国际旅游形象、打造世界级湾区旅游新标杆,这对于整个粤港澳区域乃至中国的旅游业发展都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文绮华还表示,目前,区域合作处于良好态势。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与内地对口部门目前已经设有专门的交流机制,协调旅游部门官员来澳进行交流及参观考察,借此分享澳门在旅游管理方面的经验。
“一程多站” 拓展不同客群市场
为方便外国人进入珠三角地区旅游,广东省在2000年就宣布实施珠三角“144小时便利签证”,持有某些国家护照的人士可以从香港和澳门直接进入广东省。这无疑为之后“一程多站”旅游产品的推出提供了条件。
2015年,粤港澳五条“一程多站”旅游新线路发布,分别是“美食休闲游”、“寻根探祖游”、“地质公园—世界遗址游”、“文化历史游”、“滨海风光游”,为三地共同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区注入新的动力。
文绮华介绍:“我们今年还计划于海外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推介会、进行策略性宣传、拍摄粤港澳旅游特辑。三地旅游局亦将继续在主要的旅游展设联合展台及组织考察团等,以开发更多粤港澳大湾区‘一程多站’旅游产品,拓展不同客群市场。”
文绮华还提到,即将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往来和交流将产生积极作用,并为澳门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善用港珠澳大桥,以及区内的国际机场和高铁系统,将有助于吸引国际旅客跨境旅游。
《框架协议》提出,推进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打造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
文绮华也表示:“我们借举办第六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的机会,邀请了包括来自葡萄牙等多个国家地区的业界考察团访澳,并安排部分代表前往广东省进行‘一程多站’旅游线路考察,再回到澳门参加旅博会的相关活动。”
她认为,由于旅游业是澳门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形成旅游休闲大业态的格局,可以起着拉动经济增长、助力相关行业发展、促进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化的重要作用。从构建旅游休闲产业出发,深化旅游业与酒店、餐饮、娱乐、零售、会展、商贸等行业的互动互补,共同发展,不断丰富旅游产业形态,提升产业效益,促进产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