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惠州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服务广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18-05-30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80530111931.jpg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刘光明宝 叶石界 周欢 王彪 摄影/梁维春 王昌辉)中国高校科技成果最大规模的集结和交易,在开放中链接全球高校创新资源,助力广东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高校成果如何转化?中国科交会来搭平台。

5月27日,为期4天的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科交会”)在惠州闭幕。作为中国高校科技成果最大规模的集结和交易活动,它已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产学深度融合搭起了一座全国性的平台。

此次科交会硕果累累。有293所高校与626家企业牵手,交易科技成果732项,签约金额40.6亿元,超过了去年举办的首届科交会。同时,还促成了2宗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平台投资建设项目签约,涉及金额350亿元。

4天的会期,举行了多场高端论坛与合作研讨,14名中外院士以及各大高校和企业负责人一道,分享各地产学研合作的经验,探讨新的发展路径。不少高校和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科交会实现了校企之间技术供需的精准对接,真正实现了产学融合与共赢。

经过连续两届举办,科交会已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平台,为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动力。

交易合作结硕果

技术成果交易数量和签约额超过首届

高校科技成果如何体现更大的社会价值?企业技术难题如何得到及时的解决?中国科交会正是为高校和企业搭平台,破解这些难题。

4天下来,有293所高校与626家企业牵手,交易科技成果732项,签约金额40.6亿元,超过了首届科交会。其中501项由惠州企业揽下,签约金额25.8亿元。同时,还促成了2宗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平台投资建设项目签约,金额350亿元。

科交会期间,加拿大菲尔兹量化分析模型研究中心、国际创新教育联盟等发起单位,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康考迪亚大学商学院等首批成员单位,签署了国际科技教育协同创新联合体合作备忘录。它旨在充分调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技术融合与扩散,构建新型创新网络。

同时,西北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等1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与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了校企产学研项目合作协议。

校地合作也令人瞩目。在此次科交会上,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等5个单位与惠州市政府签署了共同筹建现代物理与清洁能源实验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4所高校与惠州市政府正式签约入驻“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

国内外大咖云集

多位院士专家纵论产学融合之道

此次科交会大咖云集,大批院士级专家、高校和企业负责人参会,通过产学融合经验的分享和交流,一次次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评审专家特尼·普尔茨,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孙大文,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叶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孝军、詹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詹启敏等14位院士,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匹兹堡大学、康考迪亚大学尔湾分校、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350所海内外高校代表齐聚一堂。

在4天的会期里,这些专家和代表参加了蓝火大讲堂·院士报告会、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协同发展高端论坛、深莞惠(3+2)经济圈协同发展高端论坛、新能源与惠州发展论坛、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国际研讨会。

特尼·普尔茨分享了他在太阳能应用的相关技术,并表示正在推进和惠州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教授科林·柯林斯介绍了该校成果转化机制,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应加强产业内各领域的协同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夏佳文介绍了核物理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及惠州两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计划。

通过科交会,各领域科技前沿动态得到集中展现,也为国际范围内的产学研合作创造了更多机会。

“黑科技”频频亮相

成果项目展示高校强大科研实力

科交会是高校的盛会,更是高校科技成果亮相的盛会。

此次参会的高校多达350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近百所“双一流”创建高校,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等16所港澳高校,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匹兹堡大学、康考迪亚大学尔湾分校等国外高校。

据统计,此次从全国高校征集到1万多项科技成果项目,现场组织展览展示、推介的项目约有8200多项,其中重点项目路演有100项。在举办之前,组委会收到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有2500项。大批高校先进技术成果的亮相吸引了近3000家企业和相关机构参会、洽谈合作。

在此期间,高校师生通过成果展示以及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等平台,亮出了一批先进的技术成果,其中不乏炫酷的“黑科技”。

香港城市大学的水质监测产品、南京审计学院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超市自助结算购物车”,吸引了多家企业的青睐。深入水下100米的高清摄像机器人、能自动跟踪行走和越障的快递机器人、3D打印的隐形牙齿矫正器……一批先进技术成果展示了参会高校强大的科研实力。

希望全国各地高校将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带到广东转移转化

海内外各界点赞寄望科交会

搭建平台、创新模式、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是举办中国科交会的目的。短短4天的会期里,来自全球各地的嘉宾、高校和企业代表,齐聚惠州,在产学深度融合中,携手创新共赢发展。参会者的评价,是展会价值的直观体现。“科交会的举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高效的校企对接合作交流平台。”“惠州对科交会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细致入微的服务保障,给我们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合作对接环境。”……参会的嘉宾及高校和企业代表们,纷纷点赞科交会及举办地惠州所做的工作。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罗方述:

科交会成为很多校企携手共赢的起点

科交会搭建起了一个高校、地方、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高端平台,让众多高校的创新成果走出象牙塔,走向市场、造福社会。第二届科交会虽然已经闭幕,但精彩永不落幕。很多高校和企业在科交会上相遇,并结下友谊,这将成为双方携手共赢的起点。希望国内外高校、广大企业、金融机构、新闻媒体继续关注、支持和参与“网上科交会”,促进高校成果和企业需求随时在线上对接和交易。

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科交会为高校和企业“联姻”搭桥,推动一批重大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将促进一批海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创新人才向惠州集聚,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惠州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全球对接创新资源,让科交会“孵”出高水平、高层次的创新成果,使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助推器。依托科交会,加强区域科技创新合作,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惠州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推动更多创新人才向惠州集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彭孝军:

为校企紧密协作提供非常好的对接平台

惠州举办科交会非常好,而且非常重要。很多高校并不清楚企业的需求,这就需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协作,需要一个非常好的对接平台。很多创新成果需要持续跟踪十几年才能达到最好的成效,双方交流是第一步,这是科交会的重要意义所在。很高兴能来到广东惠州参加科交会,今后实验室将更注重在广东布局,希望在广东与惠州等地寻求合作,为华南地区的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

科交会可发展为孵化、产权交易等多领域集成平台

科交会对于惠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搞技术加工产业,首先技术的供给要有来源,而技术供给最主要的来源就是高校。科交会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全国高校先进的科技成果在这里得到展示和交易。惠州作为科交会的举办地,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接下来,惠州应该把科交会发展成为孵化、产权交易、科技应用、技术成果营销等多领域集成的平台,惠州将是发展技术加工很有前景的地方。

惠州学院校长彭永宏:

为高校提供展会+线上对接“永不落幕”交易环境

科交会为高校众多科研成果了解市场、走向市场、实现产业或生产转化提供了展会+线上对接“永不落幕”的交易环境。学校成立了惠州学院技术转移中心,并与高校(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促成校内的成果在研发初期就能对接企业需求,另一方面利用本土优势促成其他高校科研成果在惠州的转移转化。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科学研究院院长邰忠智:

科交会为高校、政府和企业之间搭建无障碍桥梁

中国科交会的举办,为高校与地方、企业之间搭起了一条无障碍的桥梁,这是中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的盛会。对科交会,除了具体的成果推介外,也期待永不落幕、观念更新、共同提高。中山大学也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中国科交会的工作,带来更多的科技成果,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学校除了协办好、推荐成果外,更希望交流思想、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跟惠州的合作来看,中山大学还可以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境保护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

香港城市大学学务副校长任广禹:

把惠州视为战略基地 希望形成紧密合作

香港城市大学落户惠州,是因为看到了惠州的蓬勃发展,很多高新企业和高技术产业都陆续来到了惠州。惠州有很多优势,生态环境很好,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很高。而且,惠州对合作项目非常支持,觉得非常受鼓舞。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项目将不仅是一个教学基地,也是一个科研和成果转化基地,将把教学和科研等经验和资源带到惠州来。香港城市大学将把惠州作为一个战略性区域进行合作。通过惠州校园这个基地,希望与惠州的政府部门及周边城市的企业、产业界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紧密的合作,创造双赢的局面。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教授科林·柯林斯: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应该加强协同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如果要发展大健康产业,各城市应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和壮大部分领域,加强城市之间的协同创新。我来过中国18次,对中国非常熟悉,也曾到过中国许多城市。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惠州,感觉这是一个很漂亮、很干净的城市,人们都很友善。我以后还会再到惠州来。

德国GSI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技术转移部负责人Obias Engert:

期待和惠州相关机构对话探讨合作

惠州正在推进的两大科学装置计划非常好,它必将促进基础科学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接下来,惠州应持续投入资金和科技人员,以维持两大装置的长远发展。同时,大力培育一批新的科技企业,推动这些企业和两大科学装置的科技成果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期待有机会和惠州相关机构对话,探讨双方合作的可能性。

美国匹兹堡大学萨姆沃尔顿研究员Issam A.Ghazzawi:

科交会为高校和企业建立了对接渠道

几十年来,高校承担的基础科研比例越来越高,学校综合研发能力也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也要让高校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特别是针对某些特定领域的课题,要跟产业密切结合起来才更有价值。由于高校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科研经费和研究项目,企业则期望研究机构能为其所用并产出利润,怎样为双方建立对接渠道,就非常关键。科交会则很好地承担了这一功能。

建言献策

南方日报发布4万字跨国调研报告,建言惠州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惠州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教新高地

从德国科隆到美国旧金山湾区,从以色列特拉维夫到香港,从北京、上海、广州,到天津、哈尔滨……全球调研,携4万字报告归来。

在第二届科交会期间,南方日报发布长达4万字的《国际视野下惠州建设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路径研究暨第二届中国科交会跨国深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惠州科技创新特别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建言献策。

精准对接争取引进一批一流高校设校区

《报告》首次在全球视野和国际坐标下全面系统梳理审视惠州在创新发展,特别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基础与现状、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探讨研究惠州如何抢抓机遇、补齐短板、发挥优势,探寻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的路径。

《报告》认为,惠州在引入一批高校签约进驻的基础上,可借鉴国内外通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带动创新产业发展的经验,依托中国科交会和潼湖生态智慧区,出台含金量更高的优惠政策,吸引研究型大学和领军人才,争取集聚4—5所一流高校在惠州设校区或教学科研基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华南人才科教新高地。

抢抓大湾区机遇 建设“青创基地”

目前,惠州创新发展的平台越来越多。如何最大程度上利用这些叠加的利好政策?

《报告》建议,惠州应当加快市级统筹和县区联动,集中力量在潼湖等临深区域进行平台再造,促进深圳、香港外溢的创新资源集聚,打造“准自贸区”“小特区”。同时,以优惠政策为引导,重点吸引在国内外乃至全球有较大知名度的世界500强企业、高端研发机构等。

《报告》提出,惠州应抢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新风口,通过与香港等地共建科技创新园区等方式,吸引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创投、创新创业团队等进驻,打造粤港澳“双创”新社区。

《报告》认为,惠州可在潼湖等临深区域,加快建设一批科创类特色小镇,吸引香港、深圳等大湾区城市以及国内外的高校创业团队、青年创客和各类人才来创新创业、安居乐业,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创客基地。

《报告》建议,惠州应加快推进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推进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打造国家大科学新中心,并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带动形成多个新的千亿级产业链。

数读

第二届科交会有何不同之处?

第二届中国科交会已经落幕,这已是科交会第二次在惠州举办。相比去年举办的首届科交会,它有哪些不同之处?

1.会期更早更长

首届科交会于2017年6月22—24日在惠州举行,会期3天。第二届举办时间为今年5月24—27日,时间提前了近一个月,会期增加了一天。笔者了解到,由于很多高校在6月下旬放暑假,科交会提前到5月举行更显从容。

2.参会高校更多

首届科交会参会高校约300家。第二届据统计为350家,相对更多。两届都有中外高校参会,包括大量“双一流”创建高校和港澳高校。

3.协办高校和协办城市更多

首届科交会有10所协办高校,协办城市多为珠三角城市。

第二届科交会的协办高校有12所,且增加了滁州、泰州等外省城市作为协办城市,并广泛发动了这些城市及周边的企业,使第二届科交会的参会企业更具全国性。

4.活动内容更丰富

本届科交会增加了首届科交会回顾展、教育部重大科技成果展、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论坛、深莞惠经济圈(3+2)协同发展高端论坛暨城市创新需求发布会、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等内容。同时,将蓝火大讲堂·院士报告会精减为4场。

5.交易成果数量更多、签约金额更大

首届科交会签约696个成果转化项目,签约金额达到39.9亿元。第二届科交会,这两个数字分别增长为732项和40.6亿元,交易成果更多,签约额更大。

助力广东 以科交会为契机

广东加快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载体

高校是中国科研第一大力量,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当二者“联姻”在“工业大市”惠州举行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这将给广东乃至全国带来重要影响。

广东将以此次科交会为契机,加快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载体、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完善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不断开创创新发展新局面。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红斌表示,举办第二届科交会是教育部和广东省切实加强省部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打造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广东坚定不移地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扎实推进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结合处负责人张志彤介绍,广东的优势在产业和市场,尤其是制造业基础良好,智能制造业发展较快,为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技成果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广东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比较有优势。

本届科交会以“促进产学深度融合,携手创新共赢发展”为主题,围绕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需求,并与广东的经济特色和产业优势紧密结合,有利于发挥广东创新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打造高校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的全国性平台。通过科交会,广东可以抓住成果转化的关键,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科技成果,使广东成为国内外创新成果汇聚的首选地,推进广东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本届科交会还首次举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协同发展高端论坛,加快广东与港澳地区的高校以及科技教育协同发展。

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副处长靳天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关规划即将出台。粤港澳地区教育的合作将会更加紧密,资源和成果的共享将更加密切。惠州也加快推进与港澳地区高校合作的步伐,近期,惠州市政府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在科研、办学方面紧密合作,同时多方与港澳其他大学开展合作。

前不久,科技部已正式同意广东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连续两年举办科交会,推动全国高校科技成果在广东转移转化,将进一步助推广东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惠州机遇

近距离对接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最前沿

惠州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出炉的背景下,第二届科交会的举办可谓恰逢其时。不少惠州本地企业得以对接高校优质科技成果和专家资源,从而为惠州本地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发展契机。

与此同时,更多高层次科技成果的展示、更多高端论坛的举办、更多高端创新项目的签约,都在不断提升着惠州的创新能力,正在成为这座城市创新发展形象的重要体现。

科技成果落地

多位院士级专家聚集 产业创新能力再提升

此次科交会上,有293所高校与626家企业牵手,交易科技成果732项,签约金额40.6亿元,其中惠州企业揽下其中的501项成果,签约金额25.8亿元。在这501项成果中,不少都是一流高校与惠州本地知名企业的“强强联合”,让惠州在多个产业领域获得高端创新资源的加成。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与惠州德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电子设备应用材料研究开发项目;在新材料方面,广东工业大学与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达成铝基板镀铜新工艺项目合作;在化工能源方面,四川大学与惠州宇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关键技术研究合作。

惠州企业与院士级高层次专家的合作成为本届科交会另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重庆大学(潘复生院士)与嘉丰工业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惠州共享智能铸造产业轻合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达成共建镁合金新材料与铸造加工技术的院士工作站。南方医科大学与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合作。

这其中,也不乏国外高校和院士的身影。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科学系与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达成特聘外籍科学家合作,特尼·普尔茨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功能材料研究所与惠州德斯坤实业有限公司,达成全光谱高荧光量子点墨水规模化制备技术与高通量光谱表征技术项目合作。

除了具体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合作项目之外,本届科交会还促成2宗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平台投资建设项目签约,其中博罗华夏顺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约的“北京大学(博罗)医疗产业园”项目,金额达50亿元,将在惠州建设生物技术组团和医疗装备器械组团,围绕医药产业进行研发和生产活动。

高端平台搭建

中外多方合作 催生创新新动能

与首届相比,第二届科交会上,惠州对接高校优质科研资源的方式,正在从单个项目向共建创新平台升级。

本届科交会期间,西北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等1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与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了校企产学研项目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等5个单位与惠州市政府签署了共同筹建现代物理与清洁能源实验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4所高校与惠州市政府正式签约入驻“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大学创新园。

更多高校资源的涌入,对惠州产业发展和创新实力的作用不言而喻。为了进一步补足惠州在高校资源方面的短板,目前,惠州正在深入推进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全面促进“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大学创新园和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教育科研基地等合作项目落地建设。

除此之外,科交会的“国际范”也越来越足。

科交会期间,350所海内外高校代表齐聚一堂,并在4天的会期内,参加了高等学校技术转移国际高峰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教育协同发展高端论坛、新能源与惠州发展论坛、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国际研讨会等多场活动。加拿大菲尔兹量化分析模型研究中心、国际创新教育联盟等发起单位,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康考迪亚大学商学院等首批成员单位,签署了国际科技教育协同创新联合体合作备忘录。

这些高端论坛和项目合作,不仅提升了科交会的层次和影响力,也为惠州近距离对接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的最前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关:惠州 大湾区 科技成果 转化高地
作者:南方网 来源:南方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