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教育

孩子晚1年去上学,或将改变一生轨迹

2017-07-23 湾区城市群

    我想,每个父母心里都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表,就是孩子的入学时间。今年2月,教育部发文说一年级儿童的入学截止时间由各个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办。我心里就一咯噔,这就是说儿子可能在5岁半就能读一年级了。

1.png

    孩子差几个月出生,其实差别就很大,尤其孩子小时候,如果你能意识到新生婴儿和半岁大的婴儿的巨大区别的话,也就不难理解5岁半和6岁的孩子区别,虽然随着孩子成长,这种半岁区别会逐渐减小,但5岁半他不明白的傻问题,6岁时对他来讲有可能已经是小儿科了。

    多一年快乐时光

    0-6岁,应该是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与呵护的年龄。可是很多的父母一直在拼命拉着孩子跑,生怕孩子落后了。

    有一个数据显示:妇产医院8月底做剖腹产的产妇比较多,因为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孩子必须够6岁才能上小学,而早几天做剖腹产,孩子就能早一年上学了。

    所以,如果学校不强制,父母可以提出来让孩子晚上一年学,基本就可以在幼儿园多待一年,也就是说可以多玩一年,多享受一年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相当于送给孩子一份生命的厚礼。

    男孩子的心智发育相对来讲稍微慢些,不过,孩子在一年时间内的变化还是很大的。例如5岁半的童一,他还没有“女朋友”,他甚至觉得被女生喜欢尤其被女生亲一下是很丢脸的事情,但是一年后,他不仅欢天喜地地接受了喜欢他的女孩子,而且居然还很积极地每次去吃冰激凌时选择经过小女生家门口前面的路,说希望有机会能碰到小女生。

孩子晚1年去上学,或将改变一生轨迹

    不一样的6岁表现

    事实上早一年上学,到底有多大用?未必早一年就早成功?晚一年就落后了?做这样的决定时,先问问自己对孩子了解多少。小小的孩子,在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会有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身体上的成长,往往是心理上在不断地成熟。

    六岁的小朋友是一个很烫手的小山芋;可是在学校里,却恰恰相反,六岁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最得体的小绅士或者小淑女。在孩子的成长螺旋中,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这种令人惊奇的现象:每当孩子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某个显著的变化时,这种变化往往先出现在家里,然后才会出现在学校。比如说,五岁孩子和妈妈的关系,推演到了六岁孩子和老师的关系上。后来在孩子十一岁时候的打破一切平衡,以及他在十三岁时候的明显内敛,也都是这样先出现在家里,几个月以后才出现在学校里。

孩子晚1年去上学,或将改变一生轨迹

    工作有一辈子的时间呢

    人的一生的时间分配: 人的一生的时间分配:据研究人员估算是这样的: 以70岁的划算--- 站立:30年。 睡、卧:23年。 坐:17年。 走路:16年。 劳动:10--12年。 在饭桌:6年。 用在等车:3--6年。 交谈:2年。 看电视:约6年。 用天数计算的的有--- 笑:623天。 做饭:560天。 感冒:500天。 各种社交活动:375天。 书信来往:305天。 书报阅览:250天。 打电话:180天。 用在穿戴打扮:男,177天;女,531天。 刮胡子:140天。 洗澡:男,117天;女,531天。 刷牙:92天。 流泪:50天。 看钟表时间:3天。

    一般来说,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正式学习,虽然德国一年级的内容相对来讲起步较慢,但毕竟也会有很多阅读的任务,如果童一的德语没做好充分准备,到时理解能力受限,学习自然吃力。妈妈的德语也是半路晃荡,爸爸还经常出差,所以最保险的方法就是等到童一能够轻松面对老师提的要求、轻松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时再上学。父母都想拥有一个快乐自信的孩子,你说对吗?

孩子晚1年去上学,或将改变一生轨迹

    在孩子最需要时给予呵护

    一年时间,孩子的身高也会有很大区别,在小学的几年,身高优势也许就是他的领导优势,如果再加上心理上的充分准备,孩子基本可以在学校里开心地学习,能比较轻松地建立自己的小圈子,与其他孩子和老师建立友好的融洽关系,从而良性循环,保证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顺利美好。

    一年时间,孩子的身高也会有很大区别,在小学的几年,身高优势也许就是他的领导优势,如果再加上心理上的充分准备,孩子基本可以在学校里开心地学习,能比较轻松地建立自己的小圈子,与其他孩子和老师建立友好的融洽关系,从而良性循环,保证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顺利美好。

    为了我们的孩子更勇敢、更强壮、更具备抗压能力,如果可能,让孩子晚一年入学吧。没有谁会嘲笑他比人家大半岁,大家只会嘲笑谁比较弱。不要相信商家叫嚣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真有起跑线在那里,晚一年上学的男孩儿,有更多力量、更多智慧,他只会跑得更好,赢得更有把握。

相关:早期教育 亲子成长 育儿
作者:育儿达人经 来源:育儿达人经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