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报告倡大湾区共建产学研平台 吁港府带头推动

2018-05-15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80515114223.jpg

图:中国工程院、香港工程科学院及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共同发表首份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科技整合发展的报告。左起为吴逊、张炳良、李行伟及周敬流 /大公报记者杨州摄

  

大公报讯(记者 杨 州)中国工程院、香港工程科学院及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共同发表首份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科技整合发展的报告,指出香港若不加快步伐发展创新科技,自身竞争优势将面临消失,认为港府“无为而治”的管治模式已不合时宜,政府须带头推动相关政策,带动研究、开发投资及培训,并利用大湾区共建产学研平台,促进两地科研的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政策研究报告指出,香港高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科研实力,以2017/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为例,本港有五所大学入围全球排名前百名。同时,大部分香港教育和研究机构在广东省设分支机构,如科大深圳研究院等,去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有113项为香港高校项目,总资助金额达4700万人民币,反映其基础科研实力雄厚。

  

拥资源优势 惟产业技术较弱

  

报告亦指出,香港创新资源优势突出,但产学研之间的协作并未打通,产业技术较弱,与大湾区城市的协同创新缺少了共同技术和产业化技术的对接环节,建议特区政府与大湾区城市建立产学研平台,在先进製造、大数据、城市环境治理、新能源、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合作,并相应增加本港研究生到该平台参与研究的名额,培育更多相关人才。

  

科大艾礼文家族工程及公共政策教授李行伟质问,香港既然不缺科技人才,何以科技发展仍落后于周边城市或地区。他直指问题出在政策层面,未能将科技商品化或产业化,在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香港与大湾区合作是“必然、必须”,当中仍有空间推进创科发展。他又称,目前本港创科拨款佔生产总值0.74%,今届政府强调五年内会“翻一番”,这是好的开始,认为创科政策须持之以恆,目光放长远,“考虑未来10年、20年”,以政策释放人才的科研能力。对于国家主席习近平回信在港两院院士,李行伟认为,本港创科发展与近年中央支持分不开,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已表明将香港融入国家创新科技体系,当中大湾区发展是大趋势,未来的河套区亦会与大湾区发展相辅相成,人才及科研资金的流动,可加速科研发展。

  

更多国家实验室料落户本港

  

科大公共政策学部署理系主任吴逊亦认为,信件内容表明国家高度重视香港发展创科的愿意,除国家打通对香港科研资金的支持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国家实验室落户本港大学,让更多科研项目在港展开,其科研成果可影响整个大湾区,甚至辐射至国家科研发展。

  

梁振英:港创科氛围已经形成

QQ截图20180515114248.jpg

图:梁振英(中)表示,香港应发挥优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料图片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在港两院院士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表示,“十分感谢习近平主席对香港科技界的重视,并对香港创科界一直以来的支持和指导。”梁衷心希望习主席能够继续关心和提点香港创科事业的发展,继续关心香港科创人员的工作。

  

2017年6月,24名在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给习近平写信,表达了报效祖国的迫切愿望和发展创新科技的巨大热情。习近平对此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并迅速部署相关工作。

  

梁振英表示,香港的创科界在某些领域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而且有较多和较密切的国际关系。

  

料“独角兽”将陆续出现

  

梁振英表示,2015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正式成立,专责推动香港的创科发展,尤其是促进香港创科界更好地与内地交流合作,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包括与深圳签定关于在河套区建立创新科技园区的协议。

  

“我高兴的知道,香港的创科氛围已经形成,更多香港本地和外国的投资者更愿意向科创企业投资,‘独角兽’也将陆续出现。”梁振英认为,香港企业界也可以利用香港的优势,包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促进中外合作。

相关:报告 大湾区 港府
作者:杨 州 来源: 大公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