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谋划高质量发展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2018-05-02 湾区城市群
“‘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是新时代广东发展的总任务,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和路径指引,对江门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对标省内外最优、最好、最先进水平,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谋划江门高质量发展。”近日,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江门将按照省委要求,持续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并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转化为前进的不竭动力,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新时代江门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奋力把江门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深化改革▶▷
机制创新为发展提供原动力
近日,香港五邑总会、澳门江门商会正式开始为港澳企业提供商事登记直通车服务,3家港澳企业“足不出户”便拿到江门的营业执照。
近两年来,江门以清单制、委托制、承诺制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4万户,江门海关出口和进口通关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接下来,江门将加快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力争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取得率先突破。同时,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压减审批事项和环节,全面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江门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2017年,该市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分别达到463.44亿元、337.7亿元、99.84亿元,同比增长13%、13.8%、24.1%。
江门将加快建设“5+1”重大产业发展平台,以汽车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大数据为重点方向,积极打造新的优势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发展。
工业立市▶▷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江门将在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上下功夫,寻求新突破。
招商引资是实体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江门把2018年作为“招商引资突破年”,认真落实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全力引进一批重大优质工业项目,确保每个市(区)都有超10亿元的项目落地。并且,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领域,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进优质国有企业上市,深化江澳金融合作;探索设立对接港澳的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在科技创新方面,江门将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总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以创新引领区域提质、产业升级、企业转型,构建全市创新生态新格局,确保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
创新驱动发展关键靠人才。在近日举行的“江门市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首批引进对象集体签约仪式上,来自19所高校32个专业的36名博(硕)士成为首批引进签约对象。
全面开放▶▷
打造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
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江门拥有独特的侨务资源优势。接下来,该市将在交通、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方面,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对接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以更宽视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为加快形成全方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大交通格局,江门大力实施“大交通战略”,在“一枢纽、两中心、三通道”的基础上,全面加强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年内完成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建设深湛铁路深江段,打通对接深圳、沟通沿海经济带的战略通道;规划研究深江肇高铁、南深高铁前期工作,打通贯穿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加快推动江门形成国家高速铁路网区域枢纽。打通承东启西的高快速路网,构建北线对接虎门大桥和虎门二桥、中线对接深中通道、南线对接港珠澳大桥的黄金“三通道”。
在硬件上,江门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在软件上,该市则计划打造粤港澳合作重大创新发展平台。江门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进、高标准实施,加快推进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着力推动国际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在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中发挥大广海湾的作用,共建具有“江门特色”的粤港澳金融合作平台。探索推进深江、江港、江澳共建产业园区合作模式,在新会滨海新城规划建设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
■对话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市党员干部要牢记总书记对广东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新时代江门改革发展的新局面。”近日,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江门将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和成效为广东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江门贡献。
争创深化改革新成绩
南方日报:江门将如何在新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林应武:江门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率先行动,争创深化改革新成绩。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除无效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培育引领产业发展、体现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常态化管理,着力清理一批重点领域和环节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中介服务收费,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全面降低企业成本。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二是营造最优最惠营商环境。坚持“两无两藏”(无收费、无门槛,藏富于民、藏富于企),学习借鉴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深入推进清单制、委托制、承诺制“三制”改革。抓好“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营商便利化关联改革。
三是加快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幅度减少PM2.5、臭氧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市区6条黑臭水体全面消灭黑臭现象。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四是完善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江门东部要坚持高标准推进“四个新城”建设,实现由“一中心”向“多中心”拓展,西部要加快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
南方日报:江门是老牌工业城市,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林应武:江门要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寻求突破,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
一是实体经济发展要有新突破。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认真落实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工业投资千亿计划,大力发展汽车制造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智能制造、大数据、大健康等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主动抢抓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新能源电池、激光装备、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取得突破,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争取3年时间发展培育和集中建成一个千亿产业。
二是科技创新要有新突破。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加快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推进江门珠西科技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计划,确保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突破3000家。
三是现代金融发展要有新突破。加快江门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发展,推进优质国有企业上市,完成江门农商银行组建工作,深化江澳金融合作,研究筹建江门华侨银行,探索设立对接港澳的产业基金。
四是人力资源集聚发展要有新突破。高标准、高规格推动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发展,大力建设一批博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继续实施百名博(硕)士引育工程。加强省市共建,支持五邑大学建设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加快江门人才岛建设,打造全省人才示范基地。
发挥侨乡优势,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南方日报: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江门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林应武:江门是全国著名侨乡,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员,对外开放我们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我们将牢牢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机遇,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一方面,加快推进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进、高标准实施,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借鉴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探索建设广东(江门)自由贸易试验区,着力在金融发展、华人华侨创业支持、投资贸易便利化、税收激励等政策方面谋求突破,努力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试验区、现代科创产业发展新高地和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示范区。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引导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提高外贸发展水平。发挥江门长期与港澳联系的人脉、渠道、资源、平台优势,立足“以我所有,给你所需”,发动引导港澳的企业家、青年创业者抢抓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持续推进江门“侨梦苑”建设,争取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项目对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