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公安全面推行“321”一线工作法赢得了民心凝聚了警心
2018-03-30 湾区城市群
当你需要申办公安业务,“邑微警”微信服务号24小时提供服务,有25万粉丝信赖它;当你走在巷道楼梯,随处可见印有名字和电话的警民联系牌,碰到困难时别忘了咨询“贴心人”;当你遇到矛盾纠纷,可以走进派出所调解室求助,有民警会耐心讲解“情理法”……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2017年以来,江门市公安局党委积极创新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在全市公安机关全面推行民生警务“321”一线工作法(“3”是实行市、县、派出所三级挂点联系工作机制,“2”是要求本职工作和挂点联系工作两不误,“1”则代表以基层派出所为中心推行民生警务),组织全市公安民警特别是领导干部带着问题走进基层、带着思考走向实践、带着感情深入群众,了解“一线情况”、化解“一线矛盾”、解决“一线问题”,这既是对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有益探索,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
“321”一线工作法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涌现出大量有利于“赢民心、聚警心”的措施,警民联系牌、派出所调解室、“民警村官”工程等“金点子”早已全面铺开,让侨乡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江门日报记者李千帆
通讯员黄宇军
实习生李嘉咏
以群众需求为根本指针力求亲民安民护民惠民
在蓬江区东观路10号,坐落着一间与新中国同龄的派出所——沙仔尾派出所。该所辖区属老城区,道路四通八达,开放式小区众多,摩托车被盗情况突出,停车难、停车乱也常成为街坊邻里的矛盾根源。可如今,3个安装有监控、灯光的免费停车场分布在人流聚集区,一支50人的“邻里守望”义务宣传队参与群防群治,“为民”调解室一年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7宗,辖区案情同比下降达31.4%……沙仔尾派出所所长钟卫国告诉记者,这一切新变化,得益于全所上下嚼透了“321”一线工作法,并不折不扣逐项落实。
市公安局政治处副主任张琦介绍,民生警务“321”一线工作法,核心是“三级、双责、一点”,抓手是“九个一线”(领导在一线深入、社情在一线了解、情感在一线交融、问题在一线解决、案件在一线侦破、法律在一线宣传、作风在一线转变、形象在一线树立、民警在一线关怀)。以“民警村官”为例,民警既是政策法规的宣传员,也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更是线索收集的信息员。通过“九个一线”将警力下沉、重心下移、资源下倾,能有效解决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实现亲民安民护民惠民。
亲民,密切警民关系
密切联系群众、充分掌握民意是做好民生警务的前提。工作中,江门公安建立了以基层派出所为中心点,市、县、派出所三级联动经常性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高诚苗带头定期深入基层,听民声、查民情、解民困;推行“民警村官”工程,选派1093名派出所民警挂任全市村(居)委党支部副书记或主任助理,专职开展政策法规宣讲、矛盾纠纷调解、治安联防、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推行警民联系牌制度,在全市1907个居民小区和行政村居民楼、公共宣传栏制作张贴警民联系牌,确保群众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找到民警、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实施社区民警向群众述职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监督评议。
数字看效果
在第三方调查机构对全市公安派出所群众满意度调查中,95.54%的受访群众对居住地警民关系表示满意。
惠民,回应群众需求
江门公安紧紧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坚持“作风在一线转变、形象在一线树立”,深入推进户籍制度、居住证制度、异地办证制度、车检驾考制度等各项“放管服”改革,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省首创公安业务进驻镇(街)办理,将出入境、户政、交管等82项业务下放全市72个镇街“一门式”公共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办理公安业务;开展“五优”示范窗口创建活动,提升公安窗口单位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改革,打造江门公安“邑微警”微信服务平台,将45项户政、治安、法制、边防、消防、交警业务纳入“邑微警”平台办理。
数字看效果
“邑微警”微信服务平台关注人数已突破25万人,累计办理各类业务17万余件,每月可为群众节省时间5800小时以上,为窗口民警节省受理时间1600小时以上,荣获2017年江门市直机关管理创新奖。
安民,促进和谐稳定
一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坚持“矛盾在一线化解、问题在一线解决”,探索建立了“一村一警一工作关系干部”“一村一员”“一企一员”的“三个一”维稳工作新模式,广泛发动了村委、社区干部、治保会、小区物管等力量;全市116个派出所全部建成调解室,实行值班民警“首接”调解、民警会同辖区退休老党员、村(居)委会主任等专兼职调解员二次调解、驻村(居)专业律师参与疏导的三级联动调解机制;大力开展精准帮扶、精准救助工作,对在一线排查走访中发现的特困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无户口人员、流动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开展结对帮扶、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进行“黑户”排查登记等。
数字看效果
2017年,全市派出所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4.3%,全市公安机关实现全年“四个不发生”,被省公安厅评为“迎接十九大、忠诚保平安”主题活动优秀单位。
护民,打造平安环境
各级公安机关落实“线索在一线排查、案件在一线侦破”,对群众反映强烈、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案件一律落实“一长四必”;深入开展“飓风2017”“春雷·风暴”“千人大巡防”等专项行动,加强对案件高发时段、地段的巡逻管控,及时发现犯罪线索,消除治安隐患;积极发动群众举报违法犯罪线索,报请市政府制定《江门市群众举报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奖励办法》,在“邑微警”微信服务平台开通“我要报料”功能,接受群众各类违法犯罪线索举报;创新出租屋流动人口“双实”管理机制,建立出租屋流动人口市(区)、镇(街道)、村(居)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
数字看效果
2017年,全市盗抢骗等民生领域案件比上年下降20.5%,破案同比上升8.9%;在2017年群众安全感调查中,97.26%的受访群众对居住地治安环境表示感觉安全。
践行“321”一线工作法基层民警为民解困
案例一
“调解高手”陈耀棠,顶风冒雨应急处理锯树排险
“你问棠哥工作做得好不好,那是‘优’字还要再加一个‘优’字啊!”3月13日上午10点30分,家住蓬江区岭梅大路的柬埔寨归侨林阿姨对记者说。棠哥是指沙仔尾派出所民警陈耀棠,他的警龄已有24年。2012年,江门首个以社区民警名字命名的社区警务室,便是以其名字命名;2017年,陈耀棠响应“321”一线工作法号召,兼任辖区岭梅社区党支部副书记。
“记得曾经有局领导来所里调研,问棠哥说你调解纠纷搞不定怎么办?我记得棠哥说,一次搞不定我就再去一次,第二次搞不定我去第三次,只要勤一点,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所长钟卫国说。陈耀棠则告诉记者,实际工作中,“民警村官”制度以及警民联系牌、调解室的确起到了良好作用,便于群众及时求助,也让民警调解有制度可循。
成为“民警村官”以来,让陈耀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纠纷调解,发生在去年8月底台风“天鸽”期间。受暴风雨影响,岭梅社区一户人家种的大树被刮倒了,树干刚好砸中另外两户人家,房顶受损严重。“这几户人家都在小街小巷里,想要清理倒树,可汽车根本开不进去,种树人家里只有一个八旬老人居住,两个孩子都在外。最尴尬的是,受损人家与种树人家关系一直不好,沟通起来存在障碍。”陈耀棠回忆称,无奈之下,那两户人家通过安装在街上的警民联系牌向其求助。陈耀棠先联系种树人家的两个孩子,讲清前因后果,叮嘱他们在外地赶不回来处理没关系,自己会帮忙处理,但注意回来后不能找邻里的麻烦;随后,陈耀棠冒风雨爬上二楼房顶,把比大腿还粗的树干锯断搬走,还帮忙修葺了破损处,矛盾也得到了解决。
案例二
“音乐老师”李炎壮,为山区留守儿童再建一个“家”
“我们也是含苞待放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关爱就像一杯香纯的牛奶,纯洁又甜蜜……”在鹤山市双合镇,孩子们都对歌曲《留守心声》很熟悉,几乎人人会唱。这首歌,是鹤山市公安局民警李炎壮专门为当地留守儿童谱曲的。李炎壮借助“321”一线工作法与群众紧密交融,给当地留守儿童们再建一个“家”。
双合镇位于鹤山市最偏远的山区,经济相对落后,留守儿童达400多人。“2015年,我任双合派出所所长,当时镇上发生一宗马达失窃案件,案件很快就侦破了,小偷竟然是三名就读小学的留守儿童。”李炎壮回忆称,该宗案件给予他很大触动,“有人说,关爱留守儿童不是派出所的职责,可我不这样认为,留守儿童一旦误入歧途,无论沾染毒品还是小偷小摸,都会对当地治安造成影响。”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走出边缘、摆脱自卑,一直喜欢音乐、现为广东省流行音乐学会会员的李炎壮,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给30多名留守儿童开办了笛子培训班,教孩子们吹《小星星》《两只老虎》等,成为孩子们的“音乐老师”。后来,越来越多家长找上门来求李炎壮帮忙教孩子,他便想到可以运用“综合治理+平台”模式,创新加强留守儿童的安全管理。李炎壮在上级公安机关党委的支持下,积极与镇领导及部门、企业沟通,最终,在双合镇华康路附近,双合镇“留守儿童之家”建成了。
3月13日,记者探访了李炎壮牵头建成的“留守儿童之家”,看到活动场地达250平方米,放学后的留守儿童在欢乐地唱歌、玩耍、做作业,还有驻点社工进行心理、学习辅导,填补了课后、周末失管的“盲区”。此外,李炎壮还为留守儿童们创作歌曲《畅游田野》,由当地留守儿童们组成的合唱团还借此登上了省级、国家级舞台,开拓了视野。
“‘留守儿童之家’是一股正能量,能引导山区孩子健康成长,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的一块根据地。”双合镇镇长、镇党委副书记吕达权评价。
案例三
“最美民警村官”黄明辉,多次走访助一个孩子重生
在鹤山市桃源镇蟠光村,住有“无肛”男孩小坚强,他患有先天性肛锁闭(俗称“无肛”)无法正常排便,出生4年来全靠挂在胸前的屎尿袋艰难生活,且母亲远走他乡,父亲入狱服刑,靠八旬爷爷耕田卖菜赚取生活费。幸运的是,小坚强遇到了桃源镇派出所民警黄明辉。黄明辉的多次走访,助这个孩子重获新生。
“2017年初‘321’一线工作法推进,桃源派出所实行包片到镇街、驻点到村、联系到户,当时我负责对接蟠光村委会成为‘民警村官’。”黄明辉介绍,为深入群众,他多次到蟠光村走访,在热心村干部的带领下走进了小坚强家中,了解到小坚强的困境。“解救小坚强的唯一办法,是通过手术重建正常的排泄开口,可小坚强没有户口,也没有医保、社保等,难以承担数万元的手术费用。”黄明辉说。
对此,黄明辉开始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到处奔走咨询,联系鉴定所进行DNA检验出具亲子鉴定,以便拿到市妇幼保健院出具的出生证用于入户。“医生告诉我,入户后,孩子能享受补助减免,实际费用只需1.6万元,我又开始想办法筹集手术费。”黄明辉介绍,后来,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帮忙发起募捐,小坚强的困境激发了侨乡人民的爱心,仅仅8小时便筹集到足够费用。2017年5月31日,小坚强在江门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如今基本恢复正常,已经到当地一家幼儿园就读。黄明辉也因此事被网友称为“最美民警村官”。
“为小坚强奔走时,我也有很深触动。记得一名陌生网友说要加我微信好友便于捐款,我问他你不怕被骗吗,他说募捐消息里看到警察穿着警服的照片,所以就毫不犹豫地相信了。这证明人民警察在群众心中是很值得信赖的,我们不能辜负这份信赖。”黄明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