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山招商引资44个创新项目上台签约
2018-03-29 湾区城市群
今年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上有44个项目上台签约。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翔宇 通讯员钟轩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于涛
昨日上午,2018年中山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暨第五届“中山人才节”在市博览中心开幕。大会以“创新引领发展 汇智共建湾区”为主题,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会议精神,聚焦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广泛推介中山在区位、交通、产业、创新、创业、宜居等方面的优越环境和比较优势,通过汇集创新要素,集聚才智资源,推进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幕式共上台签约项目44个,引进项目更加凸显对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和行业引领能力。
抢抓大湾区机遇 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旭东致欢迎辞时表示,全国“两会”闭幕不久,中山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携手港澳和其他湾区城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创新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中山将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借大湾区建设东风,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格局在五个维度“跳出中山看中山”,努力交出中山在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的优异答卷。
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焦兰生推介了中山招商投资环境。他表示,中山将进一步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不断提高政府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在研发投入、科技共性平台建设、人才培育和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企业创新。
据介绍,在去年为企业减负124.2亿元基础上,今年市财政设立21.8亿元产业扶持资金,推出了“实体经济十条”“工业用地十条”、公共技术服务一站式对接、企业“管家式”服务等一大批惠企措施,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以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资料、减少审批前置条件、减少审批时限为突破口,大幅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为重点项目提供“特别通道、特别程序、特别服务、特别时限”的绿色通道;为企业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平台,可满足企业在工业设计、产品质量认证、检验检测、品牌塑造、中心实验室、产品智能化设计和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等方面的技术需求。
开幕式上台签约的44个项目中,区域合作和重大创新平台项目12个,科研创新团队项目9个,高端生产性服务项目17个,文化旅游等综合项目6个,项目呈现集聚创新资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湾区合作四大特色。集聚高端科技和人才要素、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优质项目纷纷谋篇布局中山,将有助于中山推进产业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中山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康众(北京)将在中山建立疫苗和抗体类药物产品孵化基地
44个签约项目中,康众(北京)生物科技研发团队项目的研发顾问团队由数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美国科学院院士组成,将在中山建立疫苗和抗体类药物产品的孵化基地;九州太阳能光伏储能院士工作站项目,将推进我国光伏应用及储能产业发展,为中山在光伏及储能等新兴产业的示范和产业化奠定基础并提供技术支撑;精准医学3D生物打印中心项目,将有效带动中山市乃至广东省健康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同时,引入的新松智能制造研究院、德国VDE鉴衡综合检测基地、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有棵树跨境电商等项目将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销售运营等领域助力中山产业转型升级。
在推动湾区合作方面,中山市商务局和香港贸易发展局签署“中山香港联合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协议”,中山与香港两地将在产业融合、商贸平台推广、科技创新和青年创业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来中山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最高可获1000万元补助
第五届中山人才节与洽谈会同日举行,围绕“新时代·大湾区·人才新发展”这一中心主题,积极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合作等内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深度融合,为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助力。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结合中山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举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对接会、2018春季海归创新创业翠亨峰会、2018年“智汇中山”人才洽谈交流会等13项人才、项目对接活动,突出服务产业导向,推进人才发展与产业升级对接,为中山市新型专业镇和组团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今年的人才节把本地人才摆到更加突出位置,昨晚在古镇灯都生态湿地公园举行“人才之夜”文化沙龙,宣传推介中山产业环境和人文环境,让海内外人才感受中山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中山自2017年起推出了“人才新政18条”,为人才提供住房、入户、创业场地、资金补贴、子女教育等一揽子贴身服务。比如,引进国际领先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可拿1.6亿元补助;来中山建立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最高可获补助1000万元;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可获100万元资助;科技创新、企业经营管理、金融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最高可获得300万元生活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