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东区:主动融入大湾区谋划发展

2018-03-28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80328150519.png

贯彻“强心”战略,东区正积极推动中心商务区提质扩容。叶志文 摄

东方风来满眼春。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山正努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创新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山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东区在新的一年里加快谋划,主动作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自身产业特点,东区将创新元素全面融入发展中,让智慧型项目“唱主角”。

从近年来招商引资的成绩单上,就可以看出东区招商引资的新思路。相比孤立引进单个企业或项目的传统招商方式,这两年,东区更加着重选择大力引进高端科研平台、创新中心等优质综合性平台类项目。东区看重的不再仅仅是几家大企业带来的GDP和税收,而是更加看重这些综合性平台类项目带来的更加丰富的发展资源。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东区着重选取优质的综合性平台类项目,在产业发展上,将有力提高东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强化东区总部经济的产业带动性和辐射性,汇集创新要素,集聚才智资源,进一步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进一步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撰文:孙嘉琳 何伟楠 黄燕云

支持实体经济 推动高质量发展

去年,东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充满创新活力和美宜居中山的战略部署,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区总体呈现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东区经济以服务业为主,经济总量排名保持全市第三,服务业增加值排名保持全市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9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0%,为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对中山市服务业发展的贡献持续增强。

世界级湾区城市群中,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这正是东区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截至去年,东区已有11座商务楼宇被认定为市亿元楼宇,进驻企业800多家,营业收入60多亿元,税收达6亿元。这些楼宇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载体,也为东区引进新项目提供了支撑。

为主动融入湾区经济和中山市的组团式发展战略,东区一方面谋划建设东区总部经济区,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心商务区提质扩容,贯彻“强心”战略。

通过落实中心商务区整体形象改造工程,东区编制了空间发展概念规划,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从条状布局向“井字形”布局延伸,促进中心商务区提质扩容;同时谋划重点产业平台项目建设,制定东区总部经济区的开发计划,开展土地详查和整合工作。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建设提上日程,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深中通道加快建设,大湾区的世界级城市群轮廓初现。在中山市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东区不仅要在经济发展方面主动担当,通过科技创新和金融产业对接大湾区核心城市,更在推动城市空间优化方面下功夫,建设称得上“世界级”的都市中心。

在东区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郭卫华看来,东区目前人均、亩均产出,均已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意味着,东区不能再回头走传统产业发展的“老路子”,而是应该高位求进探索更加高效的发展模式。

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强调,要坚持实体经济立市不动摇,推动高质量发展。东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规划精神,立足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定位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产业创新三融合,大力引进高端科研平台、创新中心等智慧型项目,进一步完善片区营商环境和总部经济政策,提高开发能力和招商引资质量,全力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智慧项目整合创新资源

据了解,今年“3·28”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期间,东区将有11个项目签约,大多离不开“科技”“创新”“智慧”等关键词。

一年前,全通教育互联网教育系统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成为中山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今年该项目将在“3·28”上台签约,通过整合国内教育领域的高端创新资源,增强“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健康发展的技术动能。

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加快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据了解,互联网教育系统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这一国家级科研平台由全通教育集团(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通教育”)承担,联合电子科技大学等四家合作单位共建,主要目标是解决我国教育现存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均衡、教育适应性服务能力不足两大问题,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技术实现教育的因材施教和优质资源“平民化”。

早在2015年,在中山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下,东区“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顺利挂牌,3年来通过政府扶持和龙头企业牵头的模式,集聚区运营规划及招商工作进展良好,目前累计投资1.1亿元,5年投资总额预计达2亿元,并且吸引了一批国外内知名企业正式进驻。作为集聚区内的龙头,此次全通教育计划3年投入8000万元,进行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目前主要是正在开展智能制造高端职业人才智慧实训平台、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等课题研究,并谋划建立海峡两岸智慧教育研究院。

全通教育董事、副总裁杨帆表示,“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挂牌建设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运营模式,区域内和行业内的协同发展效应明显。全通教育作为其中的龙头,通过产业基金等多种渠道共投资了40多个智慧教育项目,截至去年已有9家成立公司;通过运作孵化器、组建国家工程实验室,与国内高校形成紧密的互动,同时整合社会的产业资源,实现人才与技术的集聚。“全通教育一定会扎根中山,根据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协力打造大湾区高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输出高地。”杨帆说,“实验室也会根据国家的核心需求,着力解决教育领域的各项课题,发挥企业的优势,实现从课题到产品再到产业化的转化。”

郭卫华介绍,目前东区产业发展已经集聚了三类总部经济体:一是第二产业企业总部、研发创新中心、营销结算中心;二是新兴金融、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科技中介等服务业新兴业态总部企业;三是检验检测、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总部企业,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搭建平台服务实体经济

除了针对互联网教育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今年东区签约项目中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新华科技集团将在东区打造智能创新产业平台,初步确定首期引进5个项目,包括主攻3D体感技术应用的深圳奥比中光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服务于传统制造业生产设备升级改造的中自控智能制造项目,大数据应用及一体化建设运营新型智慧城市项目广东南方数码智慧城市,为智能创新产业平台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服务的广东新华双高人力资本服务项目,以及目标为发展新型服务外包产业的广东新华南方服务外包项目。

据了解,新华科技是香港新华集团七大主要业务之一。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祖籍中山,一直心系家乡发展,近年来更大力倡议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倡香港、澳门、深圳、中山、广州等地加速融合推动科技创新。

新华集团董事、新华科技集团总裁蔡隽思表示,新华科技集团将利用高新科技行业的影响力和资金优势,整合产业导入、产业配套服务、孵化与加速、资本运作的功能,与中山共同打造以高新科技产业导入为战略方向,以落地具有全国竞争优势的高科技产业链为目标的创新平台。“我们相信这对中山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探索,新华科技将成功经验复制到中山,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趋势、中山市实际情况和中山市领导对合作的期望,量身定制合作模式。”他说。

该平台将从模式、标准、手段三方面进行创新,打破固有的创新平台搭建模式,通过新华科技与政府共建进行企业化运作。新华科技将以产业或项目作为切入点,进行导入、孵化、加速产业和项目,着力打造产业链;政府则专职负责产业落地配套、引导和监管。新华科技将专注于优质企业导入、与政府建设资本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投前、投中、投后资本管理服务,以及高端人力资源智力服务,并且逐步把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领域和中山其他区域。

“未来,我们不能仅仅站在东区看东区,要从中山、从广东、从粤港澳大湾区来看东区。”郭卫华认为,根植中山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主城区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实现“产城融合”,东区正在努力打造引领全市转型升级发展的都市新中心,形成辐射服务全市的现代化经济体。以高端生产服务为核心功能,以高端生活服务、公共服务和总部型创智产业为支撑,以生态人文为建设指导,这“一核心”“一支撑”“一指导”正是东区推动产业升级与城市升级的动力源。

■相关

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将举行

用工新模式

助推产业转型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如何开展用工模式创新?日前,笔者从东区获悉,为推动中山及周边城市广大企业开展用工转型升级,通过创新用工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东区办事处与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联合举办“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论坛将于3月29日在东区盛景尚峰金融商务中心举行,并将作为今年中山“3·28”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的配套活动及镇区冠名分场活动,特别邀请国内行业知名专家就企业用工新模式做精彩分享,共同探索更合规、更有价值的用工模式。

论坛承办方、广东汉普人力资源集团(以下简称“汉普”)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润发介绍,中山本土有大量的传统制造业,在过去30多年里,的确促使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但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制造型企业用工面临着人工红利消失、招工难用工荒、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转型阵痛等难题。制造外包,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把内部非核心工段、辅助工序或其他核心业务以外的作业外包给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这种制造外包已在中山部分欧美、日资企业中实行。

据了解,目前珠三角制造业中较为普遍的用工模式是劳务派遣,虽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给企业用工带来了很大便利,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随着企业对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的要求、对人员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原有的用工模式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困扰和挑战。制造外包的模式在长三角较为受欢迎,而在珠三角地区尚未普及,企业的了解也不够深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论坛,让大家对这个新的用工模式有进一步的了解。”宋润发说,“目前我们已经和国内领先的制造外包机构英格玛合作,成立了汉普英格玛服务外包有限公司,把最先进的用工模式和技术引到中山来,帮助优质的制造业,尤其运用成本较高的企业,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效率、品质和综合用工问题。”

“制造外包”事实上也是人力资源创新供给的模式,成立于2006年的汉普是国内较早从事外包业务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业务范围涉及政务外包、法院审判辅助事务外包、安保外包、制造外包、档案外包,其中多个领域都是在中山率先“试水”后推向全国。宋润发表示,东区现代服务业发达,汉普作为东区服务业大家庭中的一员,会努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两大战略指导下,在东区党工委、办事处的引导和支持下,充分利用总部经济优势,将人力资源外包业务做大做强。

相关:粤港澳大湾区
作者:南方日报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