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香港特区政府拟构建全方位“再工业化”政策体系

2018-03-23 湾区城市群

5.png

紫荆网(记者 吕英杰)3月23日讯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及科技局局长杨伟雄22日在香港特区立法会会议上就“构建全方位‘再工业化’政策体系”议案发言说:政府现时已有多项支援“再工业化”的政策及措施,一方面协助现有产业升级转型,同时亦支援新兴的高增值产业。本届政府会继续担当积极推动和促进者的角色,在土地、技术、资金及人才方面,提供多方位的支援。

杨伟雄指出,香港要达致“再工业化”,必须创造以四个条件:第一,要提供适合的基础设施,促进工业研发和提升先进制造业的能力。第二,要创造有利研发和发展新技术的环境,例如提供全面的知识产权保障、鼓励企业投资研发以创造新的商业生产模式,并要推动持份者“知识共享”。第三,要提供适当的税务诱因和财政支援,以推动工业研发。第四,要培训人才,提升劳动人口的生产力及转换能力。

杨伟雄说,过去几年来,香港已推出了多项相关的措施,投放大量资源。在基础建设方面,科学园扩建工程在2020年完成后,楼面面积将会增加至约40万平方米。另外,在将军澳工业邨发展数据技术中心及先进制造业中心,以推动智能生产发展。数据技术中心预计在2020年落成,届时会为数据技术及电讯服务提供特别设计的基础和支援设施。先进制造业中心也将在2022年落成。中心将聚焦推动医疗及生物医学、电子机械人技术和智慧城市等范畴的仪器和装置的智能生产和先进组装。这几个新项目的发展成本合共约127亿元(港元,下同)。

技术方面,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向业界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致力协助企业转向高增值生产及迈向“工业4.0”,包括成立智能产业廊,促进业界就“工业4.0”的信息交流。

在财政资助方面,创新及科技基金下设有多个资助计划,包括创新及科技支援计划、大学与产业合作计划、企业支援计划、专利申请资助计划等。

人才方面,着力培训跨行业、跨界别的人才,透过不同的措施,例如创新科技奖学金计划、科学园及数码港的培育计划,以及早发掘并培养青年人的潜能,提供机会让他们可以发挥所长。为了培育和汇聚更多科技人才,行政长官在《2017年施政报告》中宣布在创新及科技基金下预留五亿元启动科技专才培育计划,其中包括推出博士专才库计划,资助企业聘用创科博士后专才,以及“再工业化”及科技培训计划,资助本地企业人员接受高端科技培训,尤其是“工业4.0”有关的培训,为推动“再工业化”注入新动力。

杨伟雄说,为鼓励企业在本地进行更多研发项目,《2017年施政报告》亦宣布,企业在本地的研发开支,将可获额外的税务扣减。我们会于今年上半年向立法会提交修订《税务条例》的草案,建议企业符合资格的首200万元研发开支可获300%税务扣减,余额亦可获200%扣减,不设上限。

杨伟雄指出,在教育政策方面,教资会已应政府邀请,成立专责小组检视高等教育界的整体研究政策及资助策略,以确保研究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各教资会资助大学已应政府要求加强知识转移办公室的功能,加快将研究成果商品化,以配合产业发展和“再工业化”。这些举措充分展示了政府推动“再工业化”的决心及积极态度。

相关:香港 再工业化
作者:紫荆网 来源:紫荆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