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州台风和“龙舟水”都偏多
2018-03-21 湾区城市群
■去年8月23日,台风“天鸽”登陆珠三角,给广州城带了大风和强降雨。
今年三防形势如何?昨天召开的相关会议作出预测
汛期将至,广州市即将进入汛期和强对流天气高发期,今年广州三防形势如何?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18年三防暨北江大堤防汛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广州汛期总雨量较常年偏少,预计“龙舟水”(5月21日~6月20日降水量)偏多,强度偏强;影响台风数量偏多,为3~5个,初台出现在6月中下旬,终台出现在10月上旬。
会议指出,2017年防汛形势严峻,气候异常事件频现,在特殊的气候背景下今年需特别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准备工作,特别需做好中小流域洪水及局部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总结
去年连续遭遇强降水袭击
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2017年,广州市降雨频繁。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先后启动防江河洪(潮)水四级应急响应2次、防江河洪(潮)水三级应急响应1次、防暴雨三级应急响应40次、防暴雨二级应急响应17次、防暴雨一级应急响应2次、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3次、防台风三级应急响应2次、防台风二级应急响应2次。
2017年“龙舟水”期间,广州更是连续遭遇强降水袭击,特别是“5.7”特大暴雨期间,广州市最大录得1小时雨量184.4毫米、3小时雨量382.6毫米,24小时雨量544.5毫米,均打破广州1908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雨量历史极值。
2017年8月底,台风“天鸽”、“帕卡”、“玛娃”在12天内接连来袭,也给广州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天鸽”影响期间,恰逢天文大潮,广州市沿岸普遍出现187~217厘米的风暴增水,多个潮位站的高潮位超过红色警戒潮位。
据悉,2017年广州市有7个区、17个镇(街)受灾,受灾人口11.65万人,倒塌房屋899间,农作物受灾面积9.57万亩,供电中断12条次,损坏堤防145处15.317千米,损坏水闸16座。为应对灾情,广州市投入抢险部队官兵7086人次,地方人员28481人次,防汛机动抢险队员6978人次,抢险舟(船)517次,机械设备1243台班,安全转移人员5.25万人,实现全市无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预测
今年“龙舟水”偏多偏强
有影响的台风为3~5个
据广州市水文局预计,今年前汛期(4~6月)广州市降水偏少一至两成,后汛期(7~9月)广州市降水总量较常年偏多一至两成左右。预计,2018年广州“龙舟水”(5月21日~6月20日降水量)偏多,强度偏强。
降水集中期为5月中旬末到下旬初(19~21日),5月下旬(29~31日),6月上旬(6~9日),6月中旬(16~18日),6月下旬(26~29日)。
根据前期气候背景分析,通过自回归法、最近邻抽样法,年代际变化规律等,对比分析相似年雨水情况预测,北江石角站可能出现15000立方米/秒的最大流量,十到二十年一遇。增江麒麟咀站可能出现1800立方米/秒的最大流量;流溪河太平场站可能出现1100立方米/秒的最大流量。
据预测,2018年登陆华南三省沿海的台风接近常年或偏多,预估有4~6个台风(1981-2010年平均值为4.6个),预估有3~5个台风将会登陆广东沿海(1981-2010年平均值为3.4个)。或有1个左右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珠江口,给广州市附近海域带来灾害性海浪过程,需要密切关注。
据悉,今年台风活跃期可能集中在7~10月 ,强度总体偏弱,其间有1~2个强台风及以上强度的热带气旋登陆华南沿岸,登陆岸段集中在珠江口至海南岸段。初次登陆华南沿岸的台风可能出现在6月中旬到6月下旬,接近常年平均或略偏早。末次登陆华南沿岸的台风可能出现在10月上旬至中旬,接近常年平均或偏晚。
预计今年南海海域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80~95天,其中10~13次台风浪过程,有4~6次将对华南沿海造成较大影响,华南沿海可能出现1~2次严重的灾害性海浪过程,每次过程持续时间2~3天,主要影响时间集中在7~10月份。
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影响华南沿海风暴潮过程接近常年略偏多(6~8次)。最早的风暴潮影响可能在6月出现,最晚10月上旬至中旬可能还受到风暴潮影响。其中7~9月为风暴潮影响的频发期。这期间可能出现1~2次严重风暴潮灾害,重点为珠江口和海南岸段。
●天气
今年高温日数或为30~35天
较常年偏多15~20天
省气候中心预测,全省开汛正常至偏晚(常年4月6日),“龙舟水”为正常略多,影响台风数量偏多,降水集中期内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局地洪涝灾害和台风灾害,汛期往往也是强降水、雷电、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发期,要注意防御强对流天气可能造成的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局地山洪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由于影响广州市气候预测的因素较复杂,而且汛期预测的时效较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预计2018年全市平均年高温日数30~35天,较常年偏多15~20天。
广州市水文局和广州市气象局分析指出,广州市即将进入汛期和强对流天气高发期,需注意防范雷电、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以及突发性强降水引发的城市内涝、山洪以及次生地质灾害,尤其要关注“龙舟水”期间发生持续性极端强降水的可能。鉴于影响台风数量偏多,需做好台风带来的大风、暴雨和引发风暴潮等相关灾害防御准备工作。
预计2018年广州市汛期天气气候复杂多变,强对流、局地暴雨洪涝、台风和高温灾害可能比较突出,需积极做好防御准备。此外,由于气候趋势预测时效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相关部门将根据最新资料及相关因素变化,及时跟踪并提供相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和方式,加快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社会善治带来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取得的成果。
建设“三位一体”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张玉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玉表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使命,不仅赋予了广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征途中,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而且为广州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铸造“先试先行+全国推广”的新经济增长极指明了方向。
“当前,世界出现经济持续低迷、地缘政治不稳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内在发展动力不足等新问题。”张玉表示,广东长期以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广州则是引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省会中心区域,对外开放历史悠久,是引领全省经济走向世界的窗口。近年来,从南沙自贸区到“一带一路”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对外经济迎来多重发展机遇,也承担着更为重要的核心枢纽责任。
“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先行、先试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引擎基地,广州首当其冲。”张玉认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其内涵包括三个层面:一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梯次产业链构建;二以国际领先自贸区为基础的世贸商业链构建;三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基础的世界级城市群构建——这些对广州的未来发展具有多层次的实践意义。
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研究员 孟源北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研究员孟源北表示,对标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新使命,广州市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孟源北说,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好、建设强,必须使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以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状态,肩负“走在前列”的千钧重担,以敢干、能干、实干的奋斗者姿态,用更高的行动自觉、新的更大作为,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
“广东和广州的事,不是一个省、一个市的事,而是全国、全局的事。”孟源北表示,越是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到了关键时期,国家经济转型到了重要关头,广东和广州越要为党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撑,为全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新时代,广东和广州开创新局的根本就在于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明确的指示、提出的要求、交给的任务必须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性突破和实实在在的成果,这迫切要求加大全面从严治党力度,切实把责任落到实处,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铸就不负领袖重托、无愧历史荣光的新时代南粤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