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工智能AI

“互联网+AI”正改变深圳人就医之路

2018-03-19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80319113455.png

去医院看病,是不是常常不知该挂哪个科室?跑上跑下排队挂号交费取药太累?担心医生发错药,检查诊断不准确……这样的担忧在深圳会越来越少。

  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要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互联网医疗、AI医疗、智慧医院引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深圳作为中国最具互联网气质的城市之一,很多“黑科技”已在医疗领域成为现实。3月14—15日,记者探营深圳几大医院发现,机器人导诊、“刷脸”就诊、微信支付、AI诊断早期癌、机器人发药和配液、在家远程胎监等智慧医疗正在改变人们的就医习惯。

  记者走访

  “智慧医院”让就医更舒适

  “你好,我是导医机器人,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

  “宝宝头痛应该挂什么科?”

  3月14日上午,北大深圳医院门诊大厅,两台新“上岗”的导医机器人引人关注,它们分别是“一男一女”,名字都叫小易。抱着小孩的秦女士对着右边的“男”小易提出需求。很快,小易“胸部”的显示屏跳出了性别、年龄、头痛时间等问卷,在秦女士完成几道问卷后,小易告诉她要挂“儿童神经科内科”。

  “现在方便多了,要挂号或找不到科室位置,都可以问机器人。”秦女士笑着说,“护士也可以从这种繁琐的咨询中解放出来,对大家都好。”

  门诊大厅里,导医人员已经很少,除了“小易”外,还有一台机器人“大白”,它主要提供问路、问诊、业务咨询等服务,每天要为患者和家属提供2000多次。“若患者有更加复杂的问题,依然可以到客户服务中心询问。”北大深圳医院门诊部护理副主任李粉玲说。

  北大深圳医院每日门诊量上万次,为全市最多。为解决挂号和导医人手紧张的情况,医院不仅用上了导医机器人,还利用“互联网+”优化就医流程,解决诊疗服务中“五长”问题。比如,推进网上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解决“挂号排队时间长”和“看病等候时间长”问题;实现医保扫码在线支付,解决“付费时间长”问题;启用“智能药房”,自助发药,解决“排队取药时间长”问题;还使用“云胶片”和智能化采血系统,解决患者“等候检查结果时间长”和“采血等候时间长”问题。

  在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病房,自从有了全闭环智能输液管理系统,输液也变得智能化、人性化。该系统由输液感应器、遍布病房的传导装置和护士手中的PDA设备组成,实现了从医嘱下达、输液摆药、配药到执行的全流程监控和信息追溯。

  输液感应器能有效监测输液剩余量,当液体少于5毫升时,感应器会向护士站和PDA发出警报。同时,设于护士站的显示屏上,输液袋图标实时显示患者输液的剩余量,护士只要看一眼屏幕,就能了然全科室病人的输液状况,从容有序做好准备和安排。“护士从被动等待变成主动服务;患者和家属不用再为输液中的换瓶、拔针等操心,治疗更舒适。”北大深圳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护师孙咏梅说。

  病房门口和病床前的智能显示板上,病人存在的各种风险从低到高分别用黄色、棕色、红色、黑色进行分级提醒。“护士对病人评估后会进行级别调整,让医生、家属和病人都知道病人的情况,有了这个风险提醒后,大家都会更加注意,一起做好风险的防控,加快病人的康复。"孙咏梅说,智能化不仅解放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力,也给病人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目前护理团队正在挖掘护理大数据,为住院病人提供更精准的护理服务,促进病人的快速康复。

  代表建议

  以数字技术驱动全周期健康服务

  全国两会上,“互联网医疗”“AI医疗”“智慧医院”都是热词。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关于以数字技术驱动健康医疗事业平衡充分发展的建议》中指出,在实践中,依托数字技术构建的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缓解了看病“三长一短”问题,医疗影像识别、智能诊疗、虚拟护理助手、机器人辅助手术、慢病和流行病智能防控等数字技术与健康医疗事业融合应用初见成效。

  据国家卫计委官方数据,截至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万家,其中医院2.9万家。近3年来,约2800家医疗机构提供了移动支付结算等服务,4100余家医院为患者提供信息查询和推送服务,有效减少了患者的全程候诊平均时间。然而,健康医疗事业还存在发展不平衡、数字化程度低、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数字化基础薄弱等问题。

  马化腾建议,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医疗资源平衡配置,推动社区健康医疗服务和新型城乡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助力区域间和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资源和能力的平衡发展。并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医院服务和管理能力。还要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和手段,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规范采集、集成共享和合规应用,赋能基层医疗和个人健康管理,加速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深圳进展

  两家医院入选广东首批“智慧医院”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医疗领域,“智慧医院”的建设成为深圳各大医院今年重要的发力点。

  今年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与腾讯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腾讯的AI技术引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等技术,共同打造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智慧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主任林德南表示,目前“智慧医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其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方便、快捷、高效。对于患者而言,从挂号到看病、取药、付费、诊后回访等一整套流程就要方便,不折腾、不多跑腿。对于医院和医务人员而言,要无纸化、无胶片化,利用信息化的智慧系统提升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服务价值,解放劳动力,让患者得到好的就医体验。

近年来,深圳市卫计委积极推动“一站式”“一网式”智慧健康服务,通过“深圳健康网”“健康深圳APP”和微信公众号,构建立体化的健康云服务平台,提供预约挂号在内的全流程就医、档案查询、健康科普、办事服务、继教规培、网上医院等应用,改变了深圳健康信息出口多的现状,实现了全市健康信息资源整合。通过平台,市民能获取到所需要的各种就医和办事服务。目前,全市有105家医院开通预约挂号服务,全市公立医院诊疗预约比达51%,而市属医院达到83%,市民传统就医习惯得到逐步转变。

  在推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深圳以电子病历功能应用水平评级为抓手,促进各医院信息化的建设。目前,全市有2家医院达到电子病历功能应用水平5级,16家医院达到电子病历功能应用水平4级。同时,以互联网+医疗创新平台建设为依托,深圳市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获得广东省互联网+医疗创新平台项目,入选全省首批智慧医院(共9家建设单位)。

  “智慧医疗服务在深圳各医院已经全面开花,只是发展还有点不平衡。”林德南说,“有实力、需求迫切的大医院智能化程度高,比如深圳各市属医院、区级综合大医院等,而小医院智慧医疗的发展还相对比较慢。”

  面临挑战

  打通信息孤岛,构建集成化平台

  医疗服务要快捷便民,“智慧医院”最关键的一环是信息化,也就是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在北大深圳医院门诊大厅,记者看到,导医机器人“小易”只能提供简单的问诊和问路服务,它还不能提供各科室医生资料和挂号信息,服务不够精准。“这主要是医院科室信息尚未与机器人打通。”导医机器人开发方、深圳易普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销售经理范张磊说,“接下来半个月,公司和医院要着力解决这个问题,将把门诊科室医生的信息接入机器人系统,这样机器人就能给患者提供更多服务。”

  在医院内,科室间或者科室与智能设备间医疗信息的不联通,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在医院外,医疗信息的不联通也会让患者多跑路,也降低医疗服务质量。比如,去深圳一些医院看病,医生只能看到患者在本院就医的信息,而看不到在其他医院的就医信息,这样医生不能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全面了解,不能作出更准确的诊疗,也给患者带来不便。

  如今一些医院的系统非常智能化,能够联通各科室日常工作,但对于跨医院、跨区域的业务协作,就会遇到信息集成、系统集成困难等问题。“医院信息系统的软件厂商太多,形成大量的信息孤岛,数据共享困难。”范张磊说。而分散在“孤岛”中的数据无法有效地服务于个人的健康管理,医疗信息集成化平台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即把各医院独立的HIS等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林德南也表示,医疗信息“孤岛”的存在,的确成为阻碍智慧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数据共享不是简单地数据整合,而是要实现医疗信息的标准化的互操作性,解决服务标准、信息安全、传输标准等问题,才能逐步解决医疗活动中信息交换和共享等问题。

  目前,深圳正在加快推动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2017年,深圳被评定为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分级管理试点单位,深圳市健康云服务平台还被广东省卫计委评为全民健康信息化试点项目。林德南透露,市卫计委将对深圳各医院的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进行评级,通过评级活动,促进全市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样本

  深圳市中医院:

  4秒识别早期食管癌

  在深圳市中医院胃镜中心,一个患者的胃镜片让中心主任郭绍举犹豫不决,“从片子来看,我们怀疑是一个早期食管癌,以前中期、晚期的癌症见得多,是不是癌能一目了然,但早期食管癌很少见,有时候还不能一下子就能诊断来。”于是,他把这个胃镜片上传到旁边另一“专家”腾讯觅影的系统里,不超过4秒,系统就对这些片子作出了诊断,识别出这个患者“疑似食管癌”。

  虽然最后还要经过病理学诊断医生才能给患者下明确的诊断,但是郭绍举基本上已能判断这个患者就是早期食管癌,这也是觅影如今的最大价值。“觅影系统里已经‘吸收’全国各医院大量的内镜检查片,各种时期的癌症都有,借助深度学习技术,它已经具备癌症早期筛查的能力,有‘机器人思维’,能判断出片子有无病灶和异常,辅助医生进行诊断,这样诊断结果更精准,我们医生的信心也提高了。”郭绍举说。目前,觅影对食管癌的准确率达到90%以上,随着“吸收”的内镜检查图片不断增多,其筛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如今,腾讯觅影已经在深圳市中医院和南山区人民医院的胃镜中心“上岗”。作为辅助医生的新工具,AI帮助临床医生发现了好几例早期食管癌和早期肺癌,大大提高了早期癌症的检出率。

  人工智能刚刚进入医疗领域,对于临床科室来说,尚处于研究阶段,腾讯觅影的准确率还没有达到100%,这就要求人工智能产品还需要进行深度学习,“吸收”更多各种类型或者阶段的肿瘤检查片,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诊断率。

  宝安区妇幼保健院:

  “准妈妈”刷脸就诊

  在家远程胎监

  在深圳,去医院生孩子也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每次产检、胎监、检验排队常常会让“大肚子”妈妈们疲惫不堪。不过,在宝安区妇幼保健院,这件事就变得特别简单。

  宝安医院二楼产科候诊大厅,一台一人高的“刷脸机”引人注目。“孕产妇在建册时都在这台机上留取图像,以后再来做产检或者就诊,网上预约后,当天来到候诊室就可以直接通过刷脸报到,进入排队序列。”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产科护士说。

  刷完脸后,孕妇/患者拿着一张机器打印出的二维码,就直接去到旁边的自助血压计和健康秤上,扫码自助完成量血压和称体重的环节。这些数据都会直接储存到孕妇/患者的电子病历中,门诊医生一目了然。“这样就省去了要去护士站排队报到,然后又排队量血压体重的环节。”该护士说,既减轻了护士站的拥挤,又方便了患者。

  做胎监一直是产科就诊排队最多的地方。宝安妇幼推出了远程胎监的项目,产科为孕产妇提供200台远程胎监仪的租借服务,只需要通过简单的学习,孕产妇就可以用这个仪器在家中进行胎监,还可以指定医生为自己做胎监诊断,这一服务受到了准妈妈们的欢迎。

相关:就医 互联网 AI
作者:向雨航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