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机制创新助香港科创成果产业化
2018-03-15 湾区城市群
香港中通社3月14日电 香江文化交流基金会14日举办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题的论坛,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的光大控股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陈爽表示,香港高校有很强的科创能力,粤港澳大湾区若能建立良好机制,将可帮助香港科创成果产业化。
在陈爽看来,粤港澳三地本就有着深厚的自然分工基础和历史,从最早的"前店後厂"模式,到後来的深化合作,到如今的科技、企业、高端服务业的融合。
陈爽指出,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有利於促进三地的经济融合,更是国家战略层面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而香港在区域发展的四个角色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全球人民币的枢纽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专业服务和创新科技中心;亚太地区的国际法律和解决争议的服务中心。
在科创方面,陈爽不认同“香港科创弱势”的说法,他指出,实际上香港的多间大学科研创新能力很强,只是缺乏产业化能力,而大湾区若能建立良好机制,能使产业化更直接便利。
他举例,在香港科技大学创立大疆无人机的汪涛,之所以最後到深圳发展,是因为产品的零部件都要在内地才能取得,而长期的两地往返确实很累,且带着金属部件过关每次都被误会成走私。他认为大湾区的机制创新能为香港的科创企业解决这些难题。
最後,陈爽谈到台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他说:"台湾的好东西很多,可是自己把门关上的话,真的很可惜。"他以半导体产业在大陆快速发展为例子,强调台湾的半导体企业若现在占领不了市场,数年後想行动连机会都没有。
"过去台湾企业到大陆发展有各种限制,现在台湾企业再不走就是自己的生存选择了。"陈爽强调,"时不待我,台湾的高端制造业和大陆的现代发展相结合,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香港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作为过渡。"
作者:香港中通社 来源:香港中通社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