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领域代表共议儿科医生荒等热点话题:医改新一轮调价将向儿科倾斜
2018-03-14 湾区城市群
宋尔卫(左)、段宇飞(中)、蔡卫平(右)接受南方日报专访。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王良珏 王辉 摄
儿科医生短缺怎么办?医联体如何联、如何通?怎么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老大难”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情系民生。医疗话题正是老百姓关注的民生热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日前,来自医疗领域的三位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宋尔卫,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来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设立在北京的“全国两会全媒体访谈室”,围绕上述热点话题,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
热点一:儿科医生荒怎么办?
提高薪酬让付出与回报相匹配
南方日报:前段时间寒潮,全国各地的儿科门诊患者陡增,有医院儿科因为缺少医生停诊了。请问,你们医院的儿科医生紧缺吗?全省的情况如何?
宋尔卫:我们的儿科医生也比较缺,招人难度也挺大。
段宇飞:确实缺。初步测算到2017年底,我省每千名0-14岁儿童拥有儿科床位2.0张,与国家要求2020年达到2.2张的目标仍有近3500张缺口;每千名0-14岁儿童拥有儿科医师0.6人,与国家要求的2020年达到0.69人的目标仍有近1500名缺口。
南方日报:为什么缺儿科医生?有何解决办法?
段宇飞:一方面儿科医生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另外,目前儿科医生的付出和回报仍不相匹配。
建议首先要加大对儿科人才的培养力度。从源头上看,得鼓励我省更多具备条件的医学院校开设儿科本科专业。还要不断增加儿科研究生的数量,加强对儿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及定向培训等,增加儿科医生的供给。针对留不住人才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
宋尔卫:不少国际品牌的民营医院开张后对公立医院的儿科医生有“虹吸”作用,加剧了人才短缺现象。但因收费贵,这些医疗机构往往服务高端人群,群众一般还会选择公立医院,我们的门诊压力又进一步加大。
南方日报:关于提高待遇,目前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措施?医院层面是否也有激励措施?
段宇飞:一方面,在这轮医改的调价过程中,体现儿科行业特色和儿科医生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会上浮30%。我们也要求公立医院实行岗位管理,在分配上向儿科等比较艰苦的一线科室倾斜。未来,我们还要在职称晋升、评选评优等方面向儿科医生倾斜。
宋尔卫:我们给儿科、急诊科医生等每月额外增加1000元的岗位津贴。另外根据政策,广东公立医院可有不超过10%的高端医疗服务量,我们会向儿科倾斜。
热点二:医联体怎么建?
制定考核指标保证优质资源下沉
南方日报:国家从去年开始部署开展医联体建设。如今广东的建设情况如何?
段宇飞:根据国家的要求,广东的医联体建设有两个指标。一是要求在去年10月,所有三级医院必须参与医联体建设;二是在去年底全省每个市至少建成一个“有成效的医联体”。目前全省已建成五种形式的医联体349个,包括专科联盟、远程会诊等形式。
南方日报:“有成效的医联体”该如何理解?
段宇飞:说到“有成效”,国家目前还没有明确标准,我省正抓紧出台相关标准。该标准有几个主要指标考量,最重要是保证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能说搞了几年医联体一点优质资源都没沉下去。
南方日报:如今广东已有几百个医联体,他们“有成效”吗?
段宇飞:说实话,我们医联体数量是上来了,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省里发文,每个三级医院每年至少要有5%的主治医生下基层,但也只提到5%,做得怎样也没有考核。一方面是因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有效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另一方面是因为政策配套还没跟上,包括医保支付方式、价格调整机制、双向转诊机制等一系列政策配套仍不够完善;此外,不排除少数医联体的“龙头”有自己的“小算盘”,让病人只能往上转,不能往下转。
南方日报: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段宇飞:首先得在政策层面上设计有效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建设医联体的重要目的是让优质资源下沉。但同时三级医院也要发展,不能说几年下来自己的医院都荒废了。在技术层面,我们还要建立病理诊断中心、检验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等,这些都是推动医联体建设的技术保障和支撑。
热点三:公立医院调价到位了吗?
首轮调价初步到位
南方日报:去年7月,广东770家公立医院宣布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大半年过去了,老百姓觉得这方面获得感不明显,这是什么原因?
段宇飞:改革是一个腾空间、调结构的举措。去年7月,公立医院取消了15%的药品加成,一些大型检查、检验收费也降下来了,而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收费提上去了。因此对以吃药为主的慢性病人来说,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获得感可能会比较明显;但如果是需要做手术的患者就不一定了。目前来看,首轮调价初步达到预期目标。
南方日报:对于医院资金缺口的补贴,广东省推出了“811”补偿方案,即80%通过调整价格来解决,10%政府财政补助,10%医院自己消化。医院有压力吗?
宋尔卫:我们自己消化的大概是14%左右,第一次调价已非常接近,比较到位。
南方日报:根据计划半年会有一次调价,新一轮调价是否马上要来了?
段宇飞:是的。价格调整权已下放到各地市,现在我们正督促抓紧启动第二次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因为项目非常多,要多次调才能更精准。
南方日报:这次调价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段宇飞:还是“同城同价”并在这个基础上实施“一院一策”。这次也强调三点:一是要向儿科倾斜;二是要向中医倾斜,综合医院院长肯定是保西医,因为西医收费价格高,所以关于这80%的调价部分,中医和西医将分开测算;三是更充分地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但我想强调的是,药品加成只拉开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序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真正建立起来,人事薪酬制度等关键问题都得进一步完善,这将是一个系统工程。希望我省的步子迈得更扎实一些,在扎实的基础上走得更快一些,等所有改革到位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会更强。
热点四:理想医患关系是怎样的?
相互尊重彼此信任
南方日报:您如何看当下的医患关系?您认为医患矛盾从何而来?
蔡卫平:我是一名感染科医生,目前医患关系比较好。艾滋病是免费治疗,医院跟患者经济上的纠纷比较少。我觉得,医生心中不可能没有病人,从事这份职业,我们必然有这份仁慈。
说到医患关系,一些病人的期望值比较高,觉得花钱就要治好病。医生只是个职业,不是神。当然,这个职业对道德的要求可能会更高一些。
南方日报:您觉得理想的医患关系是怎样的?
段宇飞:相互尊重体谅,彼此信任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