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吸引600万人次参与 广府庙会文化品牌是如何炼成的?
2018-03-12 湾区城市群
广府庙会美食节在惠福路开市。 梁文祥 肖雄 刘力勤 摄
为期7天的广府庙会圆满落幕,600万人次游客的选择证明了如今广府庙会,乃至广府文化的吸引力。
八年前,广府庙会在城隍庙修复之际启始,八年间,广府庙会成为全球广府人、新广州人新民俗的重要部分。
连续走过八年的广府庙会,将广府文化的精华部分呈现于公众眼前。历经八年洗礼,广府庙会现已成为羊城街知巷闻的民俗文化品牌活动,在“传承”的文化使命下,广府庙会正秉持着交流互鉴、开放包容的原则,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李丹 宾红霞 余秋亮 黄舒旻 江珊 通讯员 张慧
传承
“非遗二代”集结创新非遗品牌
八年前,广府庙会首开,岭南古琴传承人区宏山,坦然又忐忑地坐进人群拨弄琴弦。“与古代相比,今天的古琴已经走在了发展的岔路上。既与时代结合,又不丧失原味,这是我这一代的责任。”一晃八年,区宏山再次现身会场,无论其自身乃至整个“非遗”文化在广州的境遇已然不同。
提到广府庙会中印象深刻的变化,不少亲历者的第一反应便是非遗。越秀文化馆馆长何愿飞还记得第一届广府庙会上非遗参与的情景,“当时非遗项目参与并不多,还不到一半,其他的是老字号档。”他告诉记者,到第三届开始才把非遗区拓展到北京路的北段,从第四届开始,把整条北京路都设置成非遗区,也就是现在的格局。作为广府庙会的参与者,何愿飞见证了非遗项目在广府庙会中由试探到坚定到兴盛的过程。
如今,包括粤语讲古、广彩、宫灯、西关打铜、通草画、古琴、饼印、榄雕、剪纸等九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已自发结盟,在越秀区广府文化发展促进会支持下,创建出“广府汇”创新非遗品牌,筹建“非遗玩家”体验项目。
仔细观察,与往年不同的是,更多的“非遗二代”走到了台前,广州非遗不约而同地跨进了相似的历史交替的关键节点,也为世人展示出一种文化传承的可能性。
他们当中,女承父业的典范许珺茹,更倾向以师徒相授的方式传承广彩非遗技艺。在许珺茹的推动下,如今从幼儿园到高校都有着广彩不同的培养方式,同时在社会和非遗保护中心与相应团体合作课程,目前还将制作广彩网络课程,突破地域性的限制,从而更好地选取传承人。
越秀区非物质文化中心主任刘颖雯则认为,“大家已经开始认识了非遗,但怎么样更好地传承下去,保证后继有人,传承人的梯队就是重中之重。人才的培养,就要有不同年龄阶层的人去学习,并学有所用,学完之后能够作为谋生技艺工具,才会有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今年非遗区游客人数首超美食区,这也传递出非遗影响力的新信息。
新生
力促青年群体担纲挑大梁
有生命力的文化,一定不是凭吊过往,而是基于其魅力自然地吸引到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不拘泥于传统,重新赋予其新时代的理念,也是八年来广府庙会赢得青少年群体认可的一大重要因素。
本届广府庙会首创的青年喜剧节即表现出明确目的,突破舞台表演的形式,来到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人气最旺的五个地点,以类似于“快闪”的手段进行展演,牢牢抓住年轻群体喜欢新鲜、刺激的那根神经。再配以轻松诙谐的内容、“接地气”的广州老字号和名胜古迹等内容,通过情景剧、“栋笃笑”和现在红遍全国的“说唱”形式,来让青少年群体在传播欢笑间达到弘扬广府文化的效果。
从第二届便开始加入的动漫庙会也是鲜明的一例。越秀区文广新局局长杨卫国介绍,一直以来,动漫就是越秀的支柱产业,组委会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通过喜羊羊、猪猪侠等风靡全国的动漫形象把广府庙会的元素传播出去,加深年轻人特别是小朋友这个群体对广府文化的认识,实现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
今年,走进越秀校园的庙会就不下10场,参与越秀区青少年广府文化嘉年华的学校更达40所之多。下至三岁稚儿,上至花季少年,人人都能抛两句粤语“古仔”。
通过庙会这一载体,越秀教育系统正在把传统的广府文化引入校园内,让其成为各校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每逢新春年后,越秀区各校的开学典礼上均可见舞龙舞狮、派红包、演粤剧等极具广府民俗色彩的年味节目。
“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建设大马路小学现任校长叶丽诗,曾在大南路小学默默耕耘了11个年头。在大南路小学,她亲手将粤语讲古、剪纸、通草画、粤语童谣、咏春拳等广府特色课程带入校园,形成“粤彩大南”校园文化品牌。
2013年起,叶丽诗创新性地将学生的综合实践体验课搬到一年一度的广府庙会上。“通过校园和社区合办系统性的活动,把广府文化的精髓传递给青少年一代,让他们发扬和传播出去,是传承最好的道路。”
未来
“走出去”输出优质的文化产品
庙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之所以吸引人,是能够接纳整个中华家族体系的每个个体。一场庙会,是老年人忘不掉的那笼虾饺的味道,是中年人儿时一张赢不回来的公仔卡,是青年人的“快闪”,是儿童的“猪猪侠”,同时,也没有遗忘那些平时容易被人忽视的群体。
3月7日城隍庙忠佑广场上青年喜剧节专场,由中学生剧团担纲主演的压轴剧目《护花使者》,以独一无二的广州民俗——“年卅晚行花街”为背景,将青年志愿者把撤展花束送给有需要的人这一真实题材,以极具戏剧性的表现手法,使人们的视线自然地转向那些易被忽视的群体身上。
不仅如此,广府庙会始终致力于传递广府文化特有温情,希望每一个身处困境者得到社会的关爱。2018广府庙会正式成立的广府庙会公益基金,已同步开启线上募捐,将以“一老一少”为主题,关注长者的生活质量和儿童的生命成长。其中“一老”指为长者饭堂项目筹集善款,为长者提供爱心餐;“一少”则指用于儿童(尤其困难家庭儿童)免费文化艺术培训项目,让孩子们尤其是贫困孩子有机会接受艺术教育和熏陶。截至3月8日,广府庙会已募得善款35万余元。
广府庙会落下帷幕,对“广府文化”的宣传推广却会持续“在线”,除了立足本地,未来广府庙会还将有思量、按步骤地“走出去”。
本月17日“龙抬头”,越秀区代表将参加河南淮阳庙会;10月,非遗传承人和达人秀获奖者将前往韩国光州传播广府文化,细心的观众会注意到,在此次广府庙会巡演和异域风情表演中也有对方代表团的身影。
“我们希望能够同更多地区进行友好交流,不但输出优质的文化产品,参与到对方的文化展演中,也邀请其他地区的庙会来到广州。今年我们的空中庙会将传统文化通过国际航班带到了海外,明年计划将增加更多航线,将广府庙会的元素带到更多国家和地区。”杨卫国介绍道。
广府庙会时间轴
2011年 由中共越秀区委、越秀区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广府庙会”在城隍庙忠佑广场拉开帷幕。
2012年 第二届广府庙会越秀区与广州市城投集团共同打推出“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窗”。
2013年 “幸福邮局”首次亮相。
2014年 广府庙会特别增设“水上庙会”活动。
2015年 继上一届的水上庙会之后,地铁庙会首次亮相。另外,本届庙会上还启动了首届广东省非遗创意设计大赛。
2016年 从这一年开始,广府民俗文化大巡演走进了广东省人民体育场,首次尝试巡游+汇演的形式。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广府庙会拉开了“互联网+庙会”的新局面。
2017年 这一年增加了创世集、东湖艺术长廊、早茶会、拙见文化专场活动、低碳寻宝、移动支付等许多新尝试。此外,庙会新增“广府正点秀”项目,首次尝试街头表演的形式。
2018年 新增的公益基金、空中庙会、剧院联盟、青年喜剧节、主题研讨等内容,让广府庙会热闹的“上了天”,还更有深度了。
声音
“传”根本,“承”活力
打造文化庙会、品质庙会、青春庙会、幸福庙会
为何会创办广府庙会?广府庙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日前,南方日报专访广府庙会组委会主任,越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晓丹,了解广府庙会变化背后的故事。
南方日报:当初为何会考虑在越秀区的中心城区打造“广府庙会”这样的民俗活动?初衷是什么?
陈晓丹:广府庙会于2011年首次举办,在当时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培育区域文化品牌对城区文化建设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越秀区是广州建城两千多年来未曾变迁的城市中心,也是文化名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当时广府文化的知名度还不高,影响力也不大,尤其缺乏能集聚展示广府文化的品牌活动。2010年,借迎亚运环境整治契机,沉寂百年的广州城隍庙修复开放,媒体和民众高度关注,让我们想到了依托“庙会”这一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载体,打造独具广府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品牌。基于这样的认识,2011年我们举办了首届广府庙会。
广府庙会举办之初,我们就通过研讨,厘清并明确其定位、主题、理念、内容、形式、手段等核心内涵和基本框架,从而保证其持续有序发展。广府庙会作为中华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个宗教活动,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庆典活动,而是以传扬广府文化为特色,融合演艺、非遗、美食、习俗、商贸、旅游等多元因子的民俗文化活动,一言以蔽之就是广府民俗文化嘉年华,旨在让民众和游客在“吃喝玩乐游购娱”中领略广府文化的独特风采和魅力。
南方日报:第一届庙会落幕之后,广府庙会主办方就举办了“广府庙会大家谈”的活动,当时有赞同也有反对的声音,对于当时关于广府庙会合理性的质疑您有怎样的看法?之后广府庙会是否通过实际行动进行回应?
陈晓丹:广府庙会一直坚持“开门办庙会”的原则,每一年,我们都通过专家媒体座谈、“金点子”征集等不同的形式广泛听取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
根据自身发展定位,结合各方意见,广府庙会持续在提升凸显文化味、广府味、民俗味和品质感上下功夫。大到活动区域的整体氛围布置,小到美食区每一个美食品种的选择,都精益求精。今年的广府庙会实现了“零警情”、“零事故”、消费“零投诉”和食品安全“零投诉”,现场整洁有序,气氛祥和欢乐。
从最初略显稚嫩的民俗文化活动试水到如今广受期待的年度广府民俗文化活动盛事,广府庙会的群众基础越来越深厚,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成为文化展示、交流、融合与创新的平台。每年线下600万民众的参与,线上过亿的阅读量,让广府文化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同时,广府庙会通过融合吸纳不同文化因子,与时俱进创新表达,让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民众也更多地参与到广府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中,让广府文化的影响力、传承力与传播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广府庙会发展到今天的状况?对于广府庙会未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规划和发展思路?
陈晓丹:如今广府庙会已成为南方乃至全国极具影响力的民俗文化活动品牌。在媒体公布的大数据报告中,我们的话题热度在全国庙会资讯中高居榜首,这说明我们的活动真正做到了群众的心里,真正满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而通过广府庙会这个文化活动品牌,我们也逐步搭建起一个在国内外有聚合力、有辐射力、有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平台,使广府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融合创新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接下来,广府庙会将围绕“传承”主旨不断拓展提升,“传”根本,“承”活力,成为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继续秉承“广府统领,兼容并蓄;传统风采,现代气息;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理念,致力打造文化庙会、品质庙会、青春庙会和幸福庙会,其中文化是基底,品质是标准,青春是活力,幸福是目标。
越秀区作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核心区,也将继续坚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结合传扬本土广府文化,持续提升广府庙会、迎春花市、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等多个文化活动品牌,致力构建文化传承创新和交流融合平台,彰显广州之心的文化底色和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