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资讯

推进基建互联互通 建设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

2018-03-07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80307143406.jpg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陈敏锐  摄

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革发展的支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西部大开发新的指导意见,落实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举措,继续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在3月5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指出今年要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自此,热议多时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在今年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即将出台实施的这一重要历史关头,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最大“黑马”的江门,又做了哪些准备,将有哪些作为呢?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应武指出,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无论从大湾区拓展方向、发展潜力,还是与港澳融合的人缘优势来看,江门的角色都无可替代、不可或缺。为此要抓住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全面融入大湾区建设,尤其要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为目标,继续推进“交通大会战”,全方位对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在3月6日的广东代表团分组审议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表示,要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要求部署,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积极打造高水平的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在城市建设、科技金融、文化旅游、侨资侨智等领域,全方位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的对接合作,实现江门新的大发展。

最新进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将出台实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的“粤港澳大湾区”,相比去年有什么新的看点呢?记者发现,与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相对比,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表述有两个变化:一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变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城市群”被隐去,“研究编制”变为“出台实施”;二是首次放在区域战略部分表述,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并列。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光南认为,“城市群”隐去,表示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支撑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发展规划涵盖的内容预计更多。“城市群”更多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社会管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放在区域战略部分表述,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正式成为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对等的区域战略,这意味着华南区域缺乏重大区域战略的空白被补足。

目前,中央有关部门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按程序报批,审批通过后将正式公布。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指出,广东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互通。未来要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产业中心,具体要在扩大开放、优化产业体系、吸引人才、吸引投资等方面努力。

江门作为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在国家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同时,江门也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借助国家级智库力量开展江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及时调整、深化我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为未来构建大格局打好基础。

记者了解到,为全面融入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江门市主动担当,在发挥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的定位,致力为大湾区东西两翼协调发展以及大湾区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作出贡献。

“建设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是新形势下江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的目标定位,枢纽门户城市不仅是地域和交通的概念,也是经济概念、功能概念,内涵丰富。”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设枢纽门户城市应该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一定的发展基础和良好的开放性。从江门的情况来看,首先,江门地处“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在空间上与广佛都市圈、深港经济圈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黄金三角地带”,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在此基础上,江门深入实施大交通发展战略,继续推进交通大会战,加快深茂铁路、中开高速、江肇高铁、黄茅海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全方位对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和珠三角干线机场。

其次,江门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可成为大湾区最具潜力的经济腹地。一是土地资源丰富,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地市,拥有珠三角难得的处女地——大广海湾经济区。二是海洋资源组合优势明显,拥有丰富的海域、岸线、海岛、港湾、滩涂、旅游、渔业等资源。三是独特的华侨资源,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万人,分布在世界六大洲122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江门拥有良好产业基础以及营商、创业创新环境,先后出台“民营经济12条”“招商引资激励政策12条”“实体经济十条”等政策,从去费减负、简政放权和专项扶持等方面最大限度扶持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可成为珠三角新一轮的投资热土。

发挥空间优势为大湾区建设开辟“新天地”

江门在大湾区中的最大优势,无疑是空间。为此,江门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丰富、承载能力强的优势,重点加快“5+1”重大产业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四个新城”,开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天地”。

记者了解到,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江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五大万亩园区,今年将新增“三通一平”土地5000亩建设,并加快推进道路交通和供热、供气、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将重点深化与深圳、广州、佛山等地产业对接力度,承接先进装备产业转移,狠抓实超10亿元的重大优质工业项目落地,力争在新能源电池、激光装备、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取得突破。

立足为大湾区聚集人才的江门人才岛,今年将启动总投资额超50亿元项目建设,加快环岛景观带升级改造、国际教育培训中心、人才公寓等项目建设。此外,还将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入托、出入境等突出问题。

“四个新城”则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其中滨江新区立足于滨水园林新城区,打造总部经济基地;科创新城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增强国家级高新区创新功能;枢纽新城以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以江门站为核心的枢纽城市新格局。

特别值得重点关注的银湖湾滨海新城,规划面积约340平方公里。毗邻港澳,与珠海隔海相望,水陆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是江门进一步拓展产城融合发展大格局,推动城市从滨江走向滨海,全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和省沿海经济带构建的重大布局,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宜居宜业的国际化滨海新城。

全面推进江澳互利合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江门推动与港澳合作、特别是与澳门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产业、金融、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务实推进,粤港澳合作电镀产业升级示范区、广东银葵医院、江澳航天农业创业创新基地等一批项目加紧建设。尤其是推进江澳金融合作以来,江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协议吸收澳门金融机构资金共67亿元人民币,为企业节约了20%左右的融资成本。

在良好合作基础上,江门将进一步跟进落实《关于推动粤澳共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框架协议》,继续深化和扩大江澳在城建、产业、旅游、金融、医养等领域的合作。

在推进银湖湾滨海新城建设中,江门将吸引港澳资本、人才参与新城开发建设,助推港澳战略腹地延伸。重点加快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澳葡青年创业项目、高校科研项目,打造澳葡青年创业平台。

在农业方面,江门将依托位于广海湾的广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加强与港澳在现代农业、冷链物流领域的合作,争取设立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打造面向港澳和葡语系国家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在文旅方面,江门将加强与港澳旅游业界的对接,支持港澳企业对大广海湾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开发。推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与澳门旅游学院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广州、珠海、中山等地联合推动与港澳“一程多站”游艇旅游合作等。

江门还将以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为切入点,建设“江门特色”粤澳金融合作平台,推进特色金融创新合作。继续推动江门和澳门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融资等金融业务,推进江门信用评级走向国际市场。

此外,江门还将依托“青创汇”、侨梦苑、海创空间等项目和载体,统筹利用省、市的人才引进和小微双创政策,引导和鼓励港澳青年到江门创业,搭建面向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的创业创新平台,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代表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千色花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昌:

将大广海湾经济区纳入自由贸易港建设规划

“我建议从国家层面支持将大广海湾打造为国家级平台。”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千色花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昌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解决珠三角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珠三角西岸有一个更大的平台来承接发展的需要,而大广海湾经济区具有独特优势。大广海湾经济区位置优越,承东启西,地域空间与腹地广阔,开发强度低,深水岸线、旅游、生态资源丰富,侨乡和“海丝”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平台,可以作为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南方的承载区,构建北有雄安新区、南有大广海湾的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格局,为探索新时期体制机制和粤港澳合作模式的创新,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新动能、新模式、新机制。

黄达昌表示,大广海湾经济区成为国家级平台,可以在“国家政策、项目等方面获得支持,实现更好的发展,也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更好的支持”。他认为,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研究制定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举措时,可以考虑将大广海湾经济区纳入自由贸易港建设规划,重点发展新型金融、海洋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旅游休闲等产业,在生产、贸易、金融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关税自由政策,建设成为我国开放型金融、海洋经济、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基地。

“我建议支持大广海湾布局军民融合产业并打造海上服务供给保障基地,在粤港澳大湾区边缘地带构筑一道海上公共服务的强大势力。”黄达昌说。

黄达昌还提出,可以在大广海湾经济区内规划建设粤港澳合作机制创新试验区,建议国家支持将银湖湾滨海新城打造成粤港澳合作机制创新试验区,探索对港澳更深度开放,推动粤港澳合作从传统基于资源价格优势的项目合作转变为基于制度优势的全面合作。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探索在新城工作、居住的港澳人士社会保障与港澳有效衔接。支持江港澳公共服务共享体系建设,促进与港澳在社会管理与法治环境方面的对接。并借澳门回归20周年的契机,研究依托银湖湾滨海新城开展“全国人大授权,港澳自主开发”的深度合作模式。

江门日报记者/肖开刚 赵可义 陈敏锐 徐海洋

相关:基建 互联互通 大湾区 西翼 城市
作者:江门日报 来源:江门日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