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发展新动能 建设湾区理想城
2018-03-05 湾区城市群
3月5日,佛山市三水区举办“城市三水”发展大会。会上,航天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智慧城项目、中美科创园项目、普创天信通信产业园项目、斯坦福广东研究院、建筑3D打印技术应用项目等一批产业科技重点项目,以及华中师范大学佛山附属学校项目、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项目、三水区乐平医院、白坭医院等一批教育医疗重点项目将集中签约。同时,三水将启动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和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启动一批交通道路、环境提升、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区域转型升级和“城市三水”建设内涵延伸。
三水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得名,千百年来生生不息,2015年迈入千亿GDP县域经济体之列。今年,三水宣布奋进“城市三水”发展新阶段。从“农业三水”,经过“工业三水”,进入“城市三水”,三水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追求高质量发展阶段,力求让更多资源与人才青睐三水,让市民享受高品质的富裕生活。
美好的环境成为决胜未来的基础与抓手,三水以高标准的城市能级、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山水绿城相融的生态环境、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独具特色的文化韵味,确立“城市三水”的发展路径,致力建设成为创新活力迸发、水城交相辉映、倾注人文关怀、开放包容大气的理想之城、未来之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璀璨明珠。
“千亿三水”再出发走提质增效发展之路
三水,因水而生,因水而荣。依托北江、芦苞涌发展,被誉为“小广州”的三水芦苞盛极一时,千年之前,三水已成为“驿站型城市”。以水为赋,三水创造了“百年海关”“百年铁路”“百年邮局”的“三个百年”深厚历史,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方,百年之前已建成“贸易型城市”。2015年,三水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站上了中国县区发展的最前列。
当三水正式以千亿强区身姿面世时,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变。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新的发展追求。在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广州、深圳日渐成为珠三角乃至全省的“创新辐射源”,引领周边城市加快以创新驱动动能转换。
2016年9月,三水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带着“千亿三水再出发”的课题,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郑重提出三水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全力打造“广佛创智之城、岭南水韵胜地”,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大会进一步明确了制造业是三水的基础,创新是制造业的出路,“智造”则是三水发展的方向;“生态”是三水的品牌;而要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站在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高起点上谋划城市未来,提升城市凝产聚人的综合承载力,使城市成为更具推动力的发展引擎。
相应地,三水制定实施招商引资、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重点项目投资“三大千亿行动计划”,以大引入、大投放,筑牢产业基础和载体基础,同时不断加大创新扶持力度,主动对接广深等地的资本、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并先后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出台涉及资金达100亿元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二十条”和34项配套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更大的格局,更大的手笔,开启三水全新的发展局面。
2017年,三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0亿元,增长8.7%,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36位;凭借饮料食品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的集群式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216.6亿元,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第15位;同年,招商引资项目数量、投资总额创新高,高企数量同比实现翻番,国家级孵化器实现零的突破……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三水经济活力和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千亿的经济体量、坚实的产业体系、良好的城市基础、便捷发达的区位交通,让三水进一步明确自身作为广州西门户、广佛肇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西南地区”发展轴桥头堡的优势,提出强化“承东启西”的作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节点,连接广东西南、广西、贵州、云南的近2亿人口和近5万亿元的经济总量。
“城市三水”开新局理想之城美好愿景
回顾三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的关键抉择和华丽转身,都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前途和命运。改革开放前,三水人用勤劳双手把三水建成了全国产粮大县,人均上交给国家的商品粮一度高居全省第一。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三水人以“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区之路,产业经济蓬勃发展,挺进全国工业百强区前列。
2018年1月10日召开的中共佛山市三水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三水宣布全面开启“城市三水”发展新阶段。从“农业三水”,经过“工业三水”,进入到“城市三水”,三水发展站上了新的历史方位,肩负新的历史使命。
在“农业三水”和“工业三水”阶段,三水充分发挥优势,创下骄人成绩,奋进“城市三水”发展新阶段,三水谋求发展新动能,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重构区域城市格局,佛山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国家化大城市的背景下,三水必须加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没有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正在改变,这对三水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黄福洪表示,三水要全面系统地转换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不比速度和规模,要比质量效益、动能转换、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和民生福祉,不懈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三水提出必须要准确把握历史、现实和未来,乘势而上,借势而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以更加开放奋进姿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竞合发展;从“以工业化推动发展”向“以城市引领高质量发展”转变,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更加突出以人的发展为导向,以新的发展理念开启“城市三水”的“黄金时代”。
在“城市三水”发展新阶段中,三水致力建设成为创新活力迸发、水城交相辉映、倾注人文关怀、开放包容大气的理想之城、未来之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璀璨明珠。围绕这一发展愿景,三水又制定了阶段性建设目标:
从现在到2020年,三水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要显著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确立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之城、活力之区。
从2020年到2035年,三水的重要发展指标达到国内一流城市水平,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前列,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名城。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三水的经济社会发展达到现代化国家先进城市水平,全面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成理想之城、未来之城。
“城市三水”新方略“城产人文”融合发展
目标既定,“城市三水”进一步明确了发展路径:以高标准的城市能级、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山水绿城相融的生态环境、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独具特色的文化韵味,来打造能接轨国际的城市格局和城市品位,获得更多资源与人才的青睐。
在持续增强城市能级方面,三水将通过加快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以内联外通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承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及重大交通枢纽,“启西”增强对粤西北、大西南地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构建开放格局。在城市内部,三水将完善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发挥三水新城的“核动力”作用,加强三水新城与西南城区联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丰富“水城共融”的城市建设内涵,加强城市管理,建设高品质城市。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三水将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此,三水将构建更加开放的经济发展格局;结合原来以招商引资壮大经济总量的做法,面向全球精准招揽高质量项目,并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开放式的产业引入机制,全力培育新的优势产业;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培育更多创新能力强的排头兵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三水区区长胡学骏表示,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保障,三水将全力把航天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智慧城、普创天信通信产业园、中美科创园、三水新城科技创新产业园、新能源汽车集成创新产业园等打造成为高端创新型园区,深度融入佛山“一环创新圈”,深入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通过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平台,构建产学研协调创新网络,优化完善科技、金融、人才等政策体系,加快建设人才公寓,千方百计引进人才、创新团队,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城在山中、城在水中、城在绿中”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布局,为人才、科技、资本落户三水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三水将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发展;加大治水力度,再打造一批以水为魂,以水为脉的城市景观,进一步突出水特色,彰显水魅力;通过开启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建设高品质森林城市和“湾区花城”,营造更高水平的绿化景观,进一步擦亮三水的“生态名片”。
近悦远来的城市形态,还需要有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以及极强的文化吸引力。对此,三水一方面将通过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等城市型经济、打造区域教育名城和医疗卫生高地、提供高效的政务服务和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优质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另一方面深挖活用岭南文化、长寿文化,活化利用历史街区、建筑,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
■延伸
“巨无霸”项目单个投资额150亿元,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落户三水
项目、人才涌入为“城市三水”发展赋能提速
今年以来,三水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强化精准招商、资本招商、科技招商,高标准、高质量实施招商引资千亿行动计划,共引进航天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智慧城、普创天信通信产业园等项目47个,投资总额371.6亿元。其中,投资超10亿元项目5个,投资总额达321亿元。
从数量上看,今年1—2月三水引入的投资超10亿元项目只占全部引入项目的10.6%,但投资额却占据投资总额的86.4%。优质大项目成为三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其中,仅落户佛山国家高新区三水核心园的航天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智慧城项目,重点发展以新一代航空航天技术、高端智能制造、生态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首期1500亩,投资额达150亿元。
同时,围绕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今年以来,三水已引进创新人才团队项目11个,扶持资金总额超5000万元。据统计,这些创新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含外籍)2人,海外人才9人,博士以上学历人才43人,其中,三水此次引入的用于铝型材行业的重负载轻量化牵引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中,团队由2名博士及3名技术高管组成,其中带头人陈燕智博士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这些人才团队将为三水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撑。
在“城市三水”征程中,聚焦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仍然是重中之重。近年来,三水确立了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以招商选资、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体系培育等为重要抓手,加快实现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去年,三水还把招商引资作为实体经济的“头号工程”,共引进巴斯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175个项目,投资总额达531.69亿元,招商引资总额和项目引进质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同时,三水通过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和开展“暖春行动”,建立跟踪督办和联席会议制度等保障机制,项目审批、载体落实、设施配套等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带动项目加快落地。去年三水签约的175个项目中,法雷奥汽车空调等67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巴斯巴华南新能源汽车集成创新产业园等37个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建设,海尔智能电子等46个项目已经落实土地载体,准备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上述三类项目合计150个,占2017年签约项目总数的85.7%。
2018—2020年三水教育文化医疗、城市治理重点项目概况
围绕以城市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更加突出以人的发展为导向,三水计划在未来三年实施教育文化医疗、城市治理等重点项目76个,资金投入超500亿元。
教育医疗重点项目
投资约73亿元建设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三水医院等教育医疗项目29个,预计新增各类优质学位32790个、优质医疗床位1990个;
交通市政重点项目
投资约122亿元建设广佛肇高速公路广州石井至肇庆大旺段等交通市政项目9个,预计新增高等级公路35.642公里、市政道路24.154公里;
城市环境提升重点项目
投资约38亿元开展景观提升、内涵提升、绿化提升三大行动,建设广东三水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大南山生态公益林场改造提升等城市环境提升项目10个,做细做实,做出品质,全面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紧扣文化自信、城市发展、区域品牌,深化“文化+”理念,投资约26亿元深入实施“文化三水”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三水区文化中心、儒家天下文化公园(齐家湖)等文化旅游项目6个,全面构建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不断厚植“城市三水”文化根基,建设文化导向型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文旅名城;
特色小镇项目
投资约268亿元建设水都小镇等特色小镇10个,打造城、产、人、文“四位一体”、美而精的岭南特色小镇,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区域转型升级、“城市三水”建设内涵延伸。
■政府引导基金简介
佛山市三水区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基金规模80亿元,由三水区政府设立,主要支持三水区引进的装备制造类重点项目,对符合三水区产业链招商政策的优质项目予以重点倾斜。基金投向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制造、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光电、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汽车、卫星、集成电器、新能源等项目。基金原则上采取股权投资方式,也可以通过设立或参股子基金等方式来实施间接投资。
佛山市三水区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基金规模50亿元,由三水区政府设立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旨在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三水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基金主要通过参股投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在三水区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或通过增资、受让股权等方式参股投资已经成立的创业投资基金。
统筹:王伯乐 三宣 王智春 经科 撰文:林洛峰 编辑统筹:李杰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