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 航空

广州第二机场初步选址增城正果镇

2018-02-26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80226150741.png

最新一版《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简称规划草案)透露了颇多关键信息———广州第二机场初步选址增城正果镇,现状超过1400万的广州常住人口到2035年被规划为2000万左右,广州将通过构建6条通风廊道、打造60公里滨江通道等举措大力提升城市品质。在产业布局方面,创新成为关键词,未来要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核心创新平台、创新节点和价值创新园区。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李郇分析,新版规划草案有非常浓厚的“以人民为本”色彩,将城市配套、产业发展、就业、宜居等要素进行有机综合,创新的事情由人来做,而城市的规划也围绕人对创新的需求来落点。

规划图显示第二机场在正果镇

2013年以来,广州第二机场的选址一直备受关注,此前甚至有传闻将建在佛山、云浮等地。而在新版规划草案“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空间结构”章节的规划图上,明确标出第二机场位于增城正果镇。

目前,这版规划属草案公示阶段,公示结束后还需最终经国家层面批复实施才会成为法定规划。了解增城规划的人士告诉南都记者,目前的版本属初步选址阶段,落在正果镇具体地点等细节仍未最终敲定。广州作为要担当华南片区航空枢纽的重要角色,第二机场意义重大,毕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两个机场。李郇也表示,按照目前白云机场吞吐量以及实际空运需求,广州迫切需要一个第二机场。

去年,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已达6500万人次。而根据新版规划草案,到2035年广州航空枢纽设计年吞吐能力是1.2亿-1.4亿人次,国际航空旅客中转率达35%以上。

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空间结构

2035年,广州将呈现怎样的城市格局?新版规划草案显示,一方面定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目标,具体包括加强和香港、澳门的全面深度合作,推进广佛同城、深化广清一体、优化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发展布局、强化和深圳东莞的科创合作、加强和环珠江口重点地区的协作、拓展高铁经济带和西江—珠江经济带。另一方面,要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空间结构。要以山水城田海为基底、以珠江水系为发展脉络、以生态廊道相隔离、以交通骨架为支撑,聚焦航空、航运和科创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强化多点支撑,从而构建枢纽型网络空间结构。

在“全配置”方面,2035年的广州在海、陆、空几项枢纽方面有了明确目标:广州航空枢纽设计年吞吐能力1.2亿-1.4亿人次,国际航空旅客中转率35%以上;广州港货物年吞吐量7.5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3600万标准集装箱。广州铁路枢纽运量超3.97亿人次,货运量超0 .77亿吨。而且,会建成2000公里左右的城市轨道网络。

广州要打造60公里最美江边道

如何让羊城更宜居、更生态,新版规划草案笔墨颇重,进一步强化珠江“三个十公里”的精雕细琢,优化整合珠江堤岸、桥、树、天际线等城市景观资源,建设世界级的一流滨水区。

具体包括:白鹅潭到广州大桥的“西十公里”要打造成中西合璧、展现城市变迁的花园式滨水长廊,广州大桥到琶洲东部岛尖的“中十公里”要打造成现代多元、凸显大都市文化魅力和创新集聚特色的岭南水岸,琶洲东到南海神庙的“东十公里”要打造成生态低碳、展现活力和开放的现代化港城。沿江路、滨江路各30公里加起来60公里,将建成“大美珠江”生态活力岸线,漫步道、骑行道、无障碍通道这三类通道会全线贯通。而且,两岸的绿化面积会增加40%,还会控制江边的建筑高度和开敞空间。

另一个展现城市文化的设计是“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新版规划草案规划7条步径“讲好广州故事”,具体分别是:西关寻踪路、一盅两件美食路,专业街市井路、古广州年轮路、古水系路、珠水丝路,以及工业拾遗路。此外,广州还要搭建一个立体的绿色体系,到2035年共要建成138处生态公园(现状已有108处)、形成1000公里登山健身步道、建成3800公里绿道网络等。

新版规划草案还显示,会结合生态廊道控制构建市域内6条通风廊道,形成有利于通风与空气流通的空间环境。6条廊道分别是:流溪河主风廊、正果-钟落潭-白坭河主风廊、新塘-九龙大道-珠三角环线高速主风廊、狮子洋-帽峰山主风廊、蕉门水道-南沙港快速-珠江前后航道主风廊,以及洪奇沥水道-珠江西航道主风廊。未来,将通过保护开敞空间、控制建设强度、引导建筑布局、保留主入风口的方法构建通风廊道,在地块出让条件等方面都会进行落实,如要求开发商做专门的风环境评估等。

城市规模

广州人口规模

“一控两优”

目前,广州常住人口超过14 0 0万人,新版规划草案提出要科学调控人口规模,到2035年全市规划常住人口增至20 0 0万。这意味着,广州2017年至2035年规划范围内增加的人口近6 0 0万。据了解,南沙的规划人口增速是最快的,将从现状的6 0多万人增至未来规划的200多万。

根据新版规划草案,广州将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布局以及人口服务与保障。具体包括“一控两优”。“一控”指的是: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同时按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两优”指的是:有序疏解旧城区人口,引导人口向城市外围集聚,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覆盖范围。而对建设用地规模,规划草案也提出要严格控制,实现2020年后新增建设用地逐步递减。

优化布局

广州产业布局强调“创新”

去年,IAB产业在广州全面布局,而广东更是出台广深科创走廊相关规划。新版规划草案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专章特别提出,要依托珠三角(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广深科创走廊(广州段)、珠江创新带,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核心创新平台、创新节点和价值创新园区。未来,广州要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型现代农业为补充的综合型现代产业体系。

一名规划系统的观察人士分析,广州从以前传统的汽车、石化、电子到现在的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产业,产业类型和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科技创新成为新的发展引擎,从空间上看,创新依靠“一核一廊一带”(即现代服务核心区、广深科创走廊、珠江创新带),更加注重对创新空间的倾斜,这与以往的产业空间分布也不同。

广深科创走廊规划中划出10个核心创新平台,其中有4个位于广州,分别是广州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广州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可以说,新版规划草案关于创新方面不少是将广深科创走廊规划里面关于广州的部分进行落实、深化以及提炼升华。李郇认为,广州一直在改革开放前沿,目前广州如何继续在改革开放中发挥核心作用,如何集聚高校、极具企业家精神的商业、医药行业、新兴行业等各方优势,需要在空间上进行配置,这也是本轮规划一个重要取向。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创新为大,而创新是由人去完成的,所以城市的规划也围绕人对创新需求来落点。

规划草案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目标时,提到广州要强化与深圳、东莞的科技创新合作,这和广深科创走廊规划的精神一脉相承。李郇说,广深合作的历史由来已久,广深铁路就是例子,这两个改革开放重要城市的合作将会带来珠三角极大转变,这次广州总体规划草案对此有所强调,更彰显两城未来在创新领域的高度协同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大意义。

广州产业空间布局

●建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都市型现代农业为补充的综合型现代产业体系。

●依托珠三角(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广深科创走廊(广州段)、珠江创新带,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核心创新平台、创新节点和价值创新园区。

相关:广州第二机场 增城正果镇
作者:南都 来源:南都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