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建言

陈茂波:一国两制正好让香港在大湾区发挥特殊功能

2018-01-30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80130143104.jpg

陈茂波出席活动

紫荆网(记者 吕英杰)1月30日讯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指出,在一国之内的粤港澳湾区,现时存在两种制度及三个关税区。对香港而言,“一国两制”正好让我们在大湾区内发挥着特殊的功能,保持难以取代的位置。

陈茂波28日撰写随笔,谈及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挑战,认为如何在这个制度框架下,透过政策创新,突破障碍,更好地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资讯流,是大湾区未来发展的成功关键之一。

他指出,“湾区经济”本身并非新事物,纽约湾区、三藩市湾区和东京湾区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国际例子。这些湾区内数个相连的港口城市借着它们便捷的交通基建、宜居的生活环境,吸引和汇聚了许多优秀人才,而城市间又互补长短,让产业协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历史上,国际有许多港口城市也曾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而发展起来,但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推移,今时今日,人才汇聚及产业群聚(clustering effect)才是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使城市不致被取替甚或没落。美国《财富》选出的500强企业,现时数量上最多位于纽约湾区,其次则位于三藩市湾区:纽约湾区的大企业以J.P. Morgan, Citigroup, Goldman Sachs, Time Warner等金融及电讯界巨挈为主;三藩市湾区则坐拥Google、Apple、Facebook、Netflix等科技创新的龙头。当地研究指出,三藩市湾区正正因为汇聚了高质素的工作人口,加上大胆创新的企业文化等的特质,令他们的经济结构和就业机会能不断往高增值方向发展。以经济增长率而言,三藩市湾区在2016年的增长率是美国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以经济规模而言,2016年达到7800亿美元,放在国际层面上已相当于排第18位的荷兰,更高于第19位的瑞士。从经济角度看,这些群聚效应下成长的湾区,真可谓“富可敌国”。

陈茂波认为,若跟这些国际经验比较,现时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和经济规模上已是等量齐观,将来更有潜力超前。在面积和人口方面,粤港澳大湾区(9市+2特区)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逾六千万,多于东京湾区(面积3.7万平方公里;人口四千四百万)及三藩市湾区(面积1.8万平方公里;人口七百万)。经济规模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为14000亿美元,虽然未及东京湾区的18000亿美元,但已贴近纽约湾区的14400亿美元,放于国际上规模已相当于排第13的澳洲,贴近排第11的南韩。产业方面,大湾区内既有香港这个能与纽约伦敦比肩的国际金融中心,兼有汇聚了多个国内龙头创科企业的深圳,背后更有广州以至整个广东省内正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生产基地。可以说,现时粤港澳大湾区某程度上兼备了纽约湾区和三藩市湾区两者的优势产业特质,互补性强,未来发展的潜力实在不能忽视。

陈茂波指出,对香港而言,“一国两制”正好让我们在大湾区内发挥着特殊的功能,保持难以取代的位置。例如在金融方面,香港仍然是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内地企业国际融资的首选平台。创新科技方面,香港大专院校优秀的科研水平、法制上对知识产权的充份保障,国际联系和中西文化交融的生活方式,加上国家对香港的支持,这方面将是大有可为。就以生物医药为例,若果内地的医疗数据可以在本港用作科研,以至研究成果能转化为产品供应到内地及本港市场,以本港的科研能力及知识产权保障,将可吸引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公司及医药实验室来港发展,有利提振本港医药科技产业,对香港的经济和就业有莫大裨益。

陈茂波认为,对有志创业的青年人而言,大湾区的另一项重要意义,是我们的“本土市场”将不再只是局限于在香港生活的七百万人口。大家都知道,创新科技也好,其他各类新兴行业也好,要发展起来必先要有一定程度的市场规模才足以茁壮成长,下一步才能行销全国以及冲出国际。香港的青年人只要心怀志气,将来大湾区内六千七百万的人口都将会是我们的“本土市场”,成为我们可以利用的杠杆支点,助力我们的创业者踏上更高的台阶。

相关:陈茂波 一国两制 大湾区
作者:吕英杰 来源:紫荆网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