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内部需要联得更紧通得更快
2018-01-29 湾区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今年省两会上热得发烫的话题。昨天上午,深圳代表团又为大湾区互联互通发出“好声音”——打通粤港澳三地互联互通的“任督二脉”,使大湾区城市群更好实现资源共享、融合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在未来,它更将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引领中国创新发展,成为比肩纽约、旧金山的世界级大湾区。但相比目前的世界级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还存在明显的短板。比如,在旧金山湾区已建起金门大桥、奥克兰海湾大桥等5座跨海大桥,将沿岸的旧金山半岛、东湾等原本割裂的区域紧密连通,但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正在通行的主要干道只有建于1997年的虎门大桥,这条经济大动脉如今已显得不堪重负。
交通建设先提速,大湾区发展才能加速!只有补齐交通短板,让大湾区内不同区域的立体交通体系联得更紧、通得更快,才能使内部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联得更紧、通得更快,推动大湾区在协同发展中不断增强整体实力。
补齐大湾区交通短板,需要拓宽视野、创新思路。有代表提出,建设高速城际快线,点对点把粤港澳各个机场串起来,让各机场间实现约半小时通达,有效盘活空域资源,最终形成有机联系并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场群;如果广州东站经珠江新城到南沙的快速地铁专线,再延伸到深圳机场,就能通过城市快线将广州机场、珠江新城与深圳机场、深圳市中心连接起来,增强两座核心城市的服务能级。这些创新的想法中,蕴含着补齐大湾区交通短板的“金点子”。补齐大湾区交通短板,必须倾听、吸收各种创新想法,拿出最优方案。
应当看到,以大湾区之“大”,提升内部交通的互联互通水平,不能靠单打独斗或各自为战,必须加强统筹规划。今年省两会上,珠三角多市就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出规划设想,其中,推动大湾区内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轨道、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成为各市未来发展的重头戏之一。要让各市重头戏汇成一台精彩好戏,需要国家和省加强统筹和协调,为城际协调节省成本,使项目对接更顺畅、合作更紧密。
据可靠消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预计会在近期获得批准实施。补齐大湾区内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的短板,到了必须提速的时候。建成顺畅对接的立体化交通体系,托举起一个璀璨夺目的世界级大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