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协委员张志兵: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顶层设计
2018-01-25 湾区城市群
人民网广州1月25日电(刘远忠、李语)1月24日,广东省政协举办“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题座谈会。广东省政协委员张志兵表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创新也要跟上去,特别是要加强制度方面的顶层设计。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特点,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张志兵认为,大湾区内分别有广东、香港和澳门3个海关,但因为政治制度、法律体系、金融市场等的差异,相互的人、钱、货进出都有限制,协同发展难度很大。
他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委员会,强化中央政府对政策法规、基础设施、跨境治理等问题的统筹规划。“成立协同发展委员会,从湾区的角度来看,也有利于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大政方针的配合和衔接。”
张志兵表示,香港长期是国际金融中心,澳门具有特色金融优势,而广东的主要金融指标也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金融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在高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上仍较为滞后。
针对这个问题,他在今年的提案中就提出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建议。“相比纽约湾区等世界级知名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在外汇交易、第三方金融机构引导、离岸金融等方面存在政策壁垒、发展不足等问题,切实影响大湾区的金融产业发展。”张志兵说。
他建议,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粤港澳金融合作双向互通机制,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联席会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办公室”,做好大湾区建设财富管理高地的顶层设计。同时争取国家支持,申请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开展项目时优先使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民币资金,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中国离岸财富管理的先行区。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对广东的意义非同一般。”张志兵说,改革开放第一批的经济特区,广东省有3个。现在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一半在广东。这得益于广东敢为人先,敢于在体制机制上作突破、做创新。“制度是最大的红利,广东要在新一轮城市群竞争中继续领跑,就要在改革开放的深度上,继续坚持制度创新,持续释放制度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