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建言

孙承铭委员建议以主要枢纽为中心构建放射性城际轨道网 加快启动环湾高铁建设

2018-01-24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80124141657.jpg

昨天,省政协委员孙承铭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 深圳商报特派记者 李博 摄

深圳商报特派记者 彭琰

“我都准备好了,除了提案,环湾高铁的构想图也设计出来了。”今年首次担任省政协委员的孙承铭,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夹。这份厚厚的夹子里,有孙委员准备向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交的提案《构建大湾区整体发展优势,加快启动环湾轨道建设工程》,还有一份《关于建设“湾区轨道环线”的初步可行性研究》。作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公司董事长,孙承铭委员表示,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的企业,非常关心湾区城市的互联互通和分工合作,希望共赢。据了解,建设环湾高铁的提案,得到了多位在深省政协委员的联名。

现有轨道网络不能满足高效流通需求

“把核心地区串联起来的城际轨道网,是世界级大湾区的成功经验。”孙承铭委员说。

东京湾是以“环状+放射”的城际轨道交通,构成都市圈交通出行的主导模式。东京都市圈城际轨道环线有两条:一是以东京站为圆心,在15公里左右半径位置的山手环线,该环线连接新宿、涉谷、池袋、品川、新桥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这些地区是东京在扩张阶段形成的重要新城新区;二是以东京站为圆心在30公里半径位置的轨道外环线,该线路串联了埼玉县、千叶县等区域,这些地区是组成东京都市圈外圈层的行政中心区。利用环线与放射线的互通,极大提高了网络的连通性和运营的灵活性,很好地适应了不同阶段城市空间、功能的发展。

旧金山湾区是以“环湾捷运轨道+放射性通勤铁路”,来组织湾区内外交通。旧金山湾的环湾捷运轨道全长约167公里,跨越湾区4个县22个城市,串联了硅谷、海华市、奥克兰和旧金山等环湾重要城市中心区以及机场、港口、科技园等功能区,年客运量高达9.9亿人次;放射性通勤铁路包括加州通勤火车、首府通道、阿特蒙通勤特快等州际轨道。利用跨江通道开通多条跨江运营线路,向外围多方向进行辐射,形成服务湾区内外多个圈层的轨道交通网络。

孙承铭委员认为,目前,珠三角已建和在建城际轨道,基本是以“广佛肇”都市区为核心、广深和广珠为走廊的格局,上述轨道线路开通后,与建成核心湾区间“互联互通”的网络格局仍有较大差距。比如,香港、深圳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珠海、佛山、中山、东莞中心区)的直接城际轨道联系少。香港机场-前海-深圳大空港-东莞滨海湾新区-南沙-翠亨新区-唐家湾新城-横琴等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发展平台,现有的轨道网络规划,不能满足核心湾区重大平台间资源高效流通的需求。

建多通道、多线路的快速跨江运输通道

“按照我的构想,环湾高铁,解决的不仅是珠江东西两岸联系的问题,更能发挥珠三角核心城市的辐射溢出效应,促进解决省内部分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孙承铭委员说。

珠江口湾区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目前已成为广东省发展高地,近年来与珠三角外围及粤东西北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广东省内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显现。建设“湾区轨道环线”,在环珠江口核心湾区主要节点地区布局铁路枢纽,并以环湾主要枢纽为中心构建放射性城际轨道网,形成服务湾区内外多个圈层的轨道交通网络,可以进一步增强环湾地区与外围腹地的快速轨道联系,推动珠三角外围及粤东西北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而实现产业资源、经济要素向珠三角外围及粤东西北地区的转移腾挪,带动外围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广东省全面、均衡发展。

对于环珠江口湾区两岸来说,“湾区轨道环线”可形成多通道、多线路的快速跨江运输通道,大大缩短两岸的通勤成本,有助于进一步释放香港、深圳的发展势能,促进珠江西岸崛起。

(深圳商报广州1月23日电)

相关:孙承铭 环湾 高铁
作者:深圳商报 来源:深圳商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