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建言

广东政协委员提议:建议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轨道环线

2018-01-24 湾区城市群

24.png

如何让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地“聚合发展”?参加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认为,应该加大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建设,尤其是环珠江口核心湾区的轨道交通建设,协同共建世界级城市群。

轨道交通网络未能实现“互联互通”

“环珠江口核心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串联了包括香港机场-前海-深圳大空港-东莞滨海湾新区-南沙-中山翠亨新区-珠海唐家湾新城-横琴等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发展平台。但现有轨道线路开通后,距离核心湾区间 互联互通 的网络格局仍有一定差距。”广东省政协委员孙承铭说,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间加快了轨道交通建设,他联合多名委员调研后发现,目前已建和在建城际轨道基本形成以“广佛肇”经济圈为核心、广深和广珠为走廊的格局。

孙承铭认为,从现有的轨道网络看,一方面,香港、深圳与珠三角其它城市直接城际轨道联系较少;另一方面核心湾区面临交通结构单一、东西两岸联系不畅等问题,不能满足核心湾区重大平台间资源高效流通的需求,不利于整合核心湾区发展资源。

广东省政协委员黄少媚也认为,在轨道交通方面,以广佛两市为例,虽然实现了两条地铁线路对接,但主要通往两市主城区,未能顾及到当前城市发展“去中心化”的未来需要,辐射力度有限。

借交通建设推动形成“湾区聚合”发展合力

“建设以串联核心湾区的轨道环线为枢纽的城际轨道网,是世界级大湾区的成功经验。”孙承铭以东京湾和旧金山湾区为例,提出建设“湾区轨道环线”,将进一步优化珠三角区域空间结构、促进广东三大自贸片区融合共享发展,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湾区轨道环线有利于形成 湾区聚合 发展合力。”孙承铭认为,当前,珠三角地区空间上总体呈现多中心、分散发展的局面,不利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以及区域的知识创新,亟须加强统筹,形成合力。而建设“湾区轨道环线”既有利于释放深港发展势能,又能促进珠江西岸崛起和东岸优化提升,可以进一步发挥珠三角核心城市的辐射溢出效应,推动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

将“湾区轨道环线”纳入重大区域及重大专项规划

为加快启动湾区轨道环线建设工程,构建大湾区整体发展优势,孙承铭建议,加快启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年修订)》修编工作和《珠三角全域空间规划(2015-2020年)》报批工作,将“湾区轨道环线”纳入重大区域及重大专项规划。同时,建议由省政府协调相关各市、香港、澳门加快推进深珠城际轨道、深港西部快轨的规划建设。“深珠城际轨道是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环湾城际轨道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珠江东西两岸重要的跨江通道,深港西部快轨是支撑珠三角与香港深化合作、协同发展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加快推进。”

另一方面,孙承铭还建议加快中莞龙城际轨道、深珠城际轨道等跨江通道的布局,充分考虑未来客流增长的需求、新增高铁/城际轨道线路的可能。

广东省政协委员林立方则建议,将原有连结港深两地机场的轨道建设计划,增加为连接两地主要机场、前海、河套的复合道路(轨道+高速公路)。

形成海陆空立体化互联交通网

“湾区起步,交通先行。”农工党广东省委会提交提案建议,最大限度构建贯通连接、畅顺对接、协同衔接的水、陆、空立体化交通体系网络,形成辐射国内国际无缝链接的综合交通大枢纽。

其中,陆路方面,建议进一步网络化贯通珠江东西两岸路桥“脊梁”,打通城乡、岛屿交通的“四肢经络”;海路方面,建议全方位利用香港、广州、深圳拥有的世界级海运港口和其他城市的海河联运港口;空路方面,建议湾区内航空港协同发掘内外航线,有效利用所长,形成良性竞争。

相关:广东政协委员 粤港澳大湾区 轨道环线
作者:澎湃新闻 来源:澎湃新闻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