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 建言

为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建言献策

2018-01-22 湾区城市群

QQ截图20180122112120.jpg

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将于明天下午在广州开幕。近日,广东省多个民主党派陆续召开2018年提案通报会,向媒体通报集体提案的准备情况。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多个民主党派的集体提案都纷纷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拟提交大会的多个提案从粤港澳多层次协同发展机制、城市群基础设施规划、教育发展、内河航运、人才安居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吴瑕

  

民盟广东省委

强化跨境治理顶层设计 建立直接对话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一无二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特点,如何推进粤港澳三地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实施更高层面的协调发展、形成更大的发展合力,是事关大湾区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民盟广东省委在《关于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协同发展机制的建议》提案中指出,回顾过去的粤港澳合作历程,自《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以来,珠三角地区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粤港澳间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的合作机制和协作平台,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进入新阶段。

  

该提案件认为,可以借鉴国内外城市群合作经验和做法,从协作地域、合作领域、行为主体等不同层面,构建起多层次协同发展机制,为深化粤港澳合作构建更多切实有效的渠道和机制保障,促进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高效率流动,促使粤港澳三地成为深度融合、均衡发展的典范区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一流湾区,加速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民盟广东省委为此建议:省政府提请设立国家层面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委员会强化中央政府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跨境治理的顶层设计,统筹指导大湾区建设重点合作事项;探索建立广州、深圳与香港、澳门直接对话机制,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议事机制和决策机制,就协同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提出解决方案,明确落实部门;加紧制定专项合作规划,加强发展规划的统筹协调;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促进基金;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咨询委员会,着力扩大公众参与。

  

农工党广东省委

  

城市群内统一规划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去年,农工党广东省委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珠三角9座城市群基础设施规划情况展开了调研,并于今年“省两会”前夕提交《完善珠三角城市群基础设施规划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案。

  

提案指出,目前,珠三角9座城市间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已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如:连接城市间的高速公路网、铁路网、港口、机场,以及电网、通信网等等,基本实现全盘规划、联网互通。但仍有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如:地方道路网、城际间的公交网、供排水网及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防灾减灾设施等都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形成城市间的相互对接、共保共治、共建共管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此外,珠三角9座城市的发展速度和经济状况不同,有关专项的规划建设也有差异。

  

提案指出,当前首要任务应该是把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为城市群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引。“要有省级管理层面的、统一整体的城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以满足湾区各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无缝对接’,促进城市间的‘明确分工、资源共享’。同时,应统筹利用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地上、地下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做好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和使用。此外,还应进一步做好和完善主要内外通道、(区域性)交通枢纽和配套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关键节点规划建设,补齐珠西短板。”

  

为应对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提案建议,可以由省级统筹,政府依托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技术革新,在湾区城市群内统一规划,搭建“一门式”“一网式”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务平台,实现城市之间、部门之间信息互通互认,切实“打通简政放权的最后一公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民进广东省委

  

探索通畅的转学入学机制 打造东方硅谷

  

“世界级大湾区,基本都拥有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基本都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级大湾区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知识产生和科技创新的软实力上。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主攻方向应放在打造高水平世界一流大学,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和全球创新中心,打造东方的硅谷。”民进广东省委在拟提交大会的《关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打造面向世界的南方教育高地的建议》提案中建议,在大湾区规划建设中,广东应明确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打造面向世界的升级版“南方教育高地”。

  

提案指出,与世界其他一流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体量优势、发展优势,但在创新、知识、人才,融合发展、互联互通以及优质便利生活圈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为此,提案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和全球创新中心,打造东方硅谷。具体包括五个层面战略:一是提升战略,扩大广东高等教育规模,推动高校分类化、差异化、国际化发展,打造广东高品质大学集群;二是协同战略,依托湾区产业布局特点,探索建立融合贯通的区域性或专业细分性联盟,加快湾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和共建共享;三是特色战略;四是与港澳高校携手加强与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对接与合作;五是产学研融合战略,围绕产业布局和区域战略布局,构筑创新要素集聚的环高校创新圈。

  

在基础教育方面,提案也给出四条具体方案:加快珠三角尤其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市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建设,保证基础教育学位供需平衡;做好基础教育学位科学预测和规划,对未来5年以及更长一段时期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龄人口时间空间变化情况开展科学预测,并据此对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建设进行专项规划和顶层设计;打造大湾区高素质名师队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办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育质量。建立粤港澳基础教育联盟,建立多种形式的粤港澳教师、学生合作交流平台载体和对话协作机制;探索大湾区更加便利通畅的学生转学、入学机制,和学生考试评价机制融合改革。

  

致公党广东省委

  

航运一体化管理 避免“兴一废十”

  

致公党广东省委在《关于加快推进珠三角内河航运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案》中指出,发展珠三角内河航运,可以充分发挥江海联运、前港后厂的优势,有利于推动珠江流域经济增长,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同时有利于促进区域开放、区域经济的相互合作与融合。内地作为香港转口货物的最大市场和最主要来源地,发展珠三角内河航运有利于加强香港、澳门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加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尽管珠三角航道条件优越,但珠三角内河航运在综合运输系统的地位仍然不高,水运运能远没有发挥出来。提案指出,建立省级财政保障机制及统筹规划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立、完善珠三角内河航运发展的省级统筹协调机制和财政保证制度,加强珠三角内河航运在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一体化管理制度,减少地方政府对辖区内航道建设的干预,避免出现各自为政、兴一废十的情况。同时,提案建议,广东应完善水上客运网络,开通更多连接珠三角的城际水路客运航线,着力打造一批聚合高速客运、游艇客运、观光渡轮等多种体验式水上交通为一体的新型水上客运中心。

  

民建广东省委

  

推进“租售并举”改革 解决人才安居问题

  

“湾区的竞争从根源上看,是人才的竞争。然而,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都存在房价高和居住难问题。为此,湾区要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人才安居问题。”民建广东省委从人才安居的角度建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拟提交大会的《推进租售并举的配套改革 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安居问题》。提案中指出,2017年8月,国土资源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广州、佛山和肇庆入选改革试点。“政府要高度重视租售并举改革,推动试点城市尽快取得标志性改革成果,解决湾区人才安居问题。”

  

提案建议,大湾区城市群可探索建立集体土地上盖只租不售的政府联合发展机制,及时推出一批集体产权人才安居住房;有步骤地制定租赁市场发展规划,分批改造中心区城中村,为城市工作者提供便利化安居条件;在广东试点租售并举和集体土地租赁住房试点的同时,可适当鼓励租售并举向办公和商业等业态过渡,充分依托已有的民间探索和现实基础,探索更超前的发展模式。

相关:世界一流 湾区 建言献策
作者:信息时报 来源:信息时报 阅读: -
版权免责声明:本号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及时私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处理异议。转载本号原创文章,需注明来源于【湾区城市群】
相关阅读